标题:阿姜放-育提可:觉知之心 接近觉知 内容: 觉知之心[作者]阿姜放-育提可[英译]坦尼沙罗尊者[中译]良稹接近觉知“不管你体验到什么,只要对它有觉知。 你不必模拟它。 原始的心是无相的。 它是对一切的觉知。 但是一旦与内在,外在的事物作了接触,它们就使念住出一段空档,使我们放开觉知、忘记觉知本身、而呈现出随后而来的事物的所有特征。 接着,我们随之相应地动起来——变得快乐、悲伤,等等。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拿着俗定真理,紧抓不放。 如果我们不想受它们的影响,必须一直守着原始觉知。 这需要有强大的念住。 ” 阿姜放的一位弟子感到世界待自己不公平,于是去见他,希望寻求慰藉。 他告诉她:“有什么可以感到不公平的? 你是那个被冲击你的事件影响到的人,就是这么回事。 想一想发生的事,你会看见,心是一件分开的东西。 各种事件来来去去,为什么受它们的影响? 使你的心,只守着那个单纯的觉知,这些事物来就来,不久它们会离去,因此为什么跟着它们? ” “到底有什么真正是你的? 死时,这些东西一样也带不走,为什么浪费时间想要任何东西? 没有什么是你必须想要的。 使你的心静止。 使它合一。 没有必要关心自己或别人的成就。 只要保持觉知,就足够了。 ” “无论什么击中你,只让它走到‘觉知’这一步。 不要让它一直进入心。 ” “你需要的,只是使你那个单纯的觉知保持坚实、有力,那样就没有什么能够压倒你。 ” “随时守着你的觉知本身——除了睡觉时。 一醒过来,立即住于觉知,要不了多久,明辨就会升起。 ” 一位跟阿姜放习禅的妇女,修到后来,觉得自己变成了两个人:一个在行动、一个在观看。 无论坐禅与否,她都有这个感觉——以至于根本不想坐禅了,因为她觉得坐与不坐没有什么区别。 她向他请教这件事,他告诉她:“如果你不想坐禅,就不必坐了。 只要随时保持这个‘观察者’的感觉就行。 闭眼而坐,只是外在的俗定。 只要继续观察。 当心与身这样分开时,身是不能够对心施压的。 如果身能够对心施加压力,那么心就必得受身体发生之事的影响。 ” “正确的觉知必须与呼吸成对存在。 ” “有觉知,意思是指杂染一升起就觉察到,指明见杂染,不随之行动。 ” “这里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当下。 没有男人、没有女人、没有任何记号。 什么也没有,甚至自我也没有。 所谓自我,只是一个俗定的感觉而已。 ” “一旦觉知坚实起来,你必须超越它。 ” 1978年,阿姜放的一位弟子必须迁居香港,于是在那里建立起一个小小的禅修中心。 他在一封来信中,请求阿姜放写下禅修要点。 他收到的复函如下: “专注所有六元素:地、水、风、火、空间、意识。 当你熟悉了每一种元素时,把它们熔为一体,专注它们,直到它们稳定、有力。 你的能量会聚集起来,直到身与心都有充沛感。 当物质元素平衡、和谐时,它们会充沛起来,心自然会放开它们,转向合一。 元素会合一,心会合一。 现在,你把注意力转向心。 专注心,直到对它有全面觉知。 接着放开那个觉知,连同你得到的知见,就不剩下什么了。 连你所觉知的当下事件也放开。 那时,直观明辨将会升起,禅修达到终点。 ” 一天夜晚,阿姜放带着他的一群弟子,爬到达摩萨地寺的坡顶佛塔里坐禅。 朝南望过去,在漆黑的夜色下,可见远方海域内渔船的灯亮。 他评论道:“位于这样的高处时,你可以看见一切。 ”对一位在场聆听的妇女,这句话有着特殊寓意,因为她知道,他指的不止是山坡上的景观。 发布时间:2023-05-30 12:22:1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