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姜放-育提可:觉知之心 呼吸(上) 内容: 觉知之心[作者]阿姜放-育提可[英译]坦尼沙罗尊者[中译]良稹呼 吸我父亲来访达摩萨地寺时,我说服他与阿姜放一起坐禅,由我担任翻译。 开始前,我父亲问,他是基督徒这件事,是否对禅定有障碍。 阿姜放向他保证说不会:“我们将专注呼吸。 呼吸既不属于佛教,也不属于基督教,或者任何人。 它是全世界的共同财产,人人都有权观察它。 因此试着观呼吸,直到你能够看见你自己的心,了解你自己的心。 那时候你属于什么宗教,就不是个问题了,因为我们可以谈论心,而不是讨论宗教。 这样我们就可以相互了解了。 ” “你在禅定中做任何时,把它与呼吸连接起来,因为那就是我们正在培育的整个技能的基础。 ” “捉心,就好比捉鳗鱼。 如果你只是跳到泥里猛抓一通,它们会想方设法地滑走。 你必须找件它们喜欢的东西——比如像人们把一只死狗放在一只大陶罐里,再把它埋在泥里。 不一会儿,所有的鳗鱼都游到罐子里吃狗肉,接下来你只要把手堵在罐子口,看看,你就捕到了鳗鱼。 “心也一样。 你必须找一件它喜欢的东西,因此尽量让呼吸舒适,直到它在全身感觉舒适的地步。 心喜欢舒适,因此它自己会来,接下来就容易捕捉它了。 ” “你必须在任何时刻觉知呼吸,那么喜乐就是你的。 人界、天界、涅槃都在这个呼吸里。 如果你被其它事干扰而走神,喜乐就会从你的指间溜走。 因此你必须学会如何在任何时刻观察呼吸。 注意它过得怎样——不要把它扔下,让它自生自灭。 当你懂得它的生活方式——坐、站、行,一切时,你就能够从中得到你想要的。 身体有身轻安,心有心轻安,常有喜乐。 ” “要知道,这呼吸能把你一路带到涅槃。 ” “第一步只是如实地观察呼吸。 你不必在那里对它鼓捣太多。 只要随着入息想‘佛,随着出息想‘陀。 不要强迫呼吸,或者迫使心进入一种恍惚呆滞状态。 只是在那里小心地守着每一次呼吸。 ” “怎样用你的观察力熟悉呼吸? 问你自己: 你了解呼吸吗? 呼吸是在那里吗? 如果看不见呼吸[气]是不是真的,再接着看,直到看见它就在那里,一清二楚。 重要的是,你自己是不是真的。 如果你是,那就继续。 就是这么回事。 只要行事继续真实、不虚,你的禅定一定会进步。 它会越来越有力,心会静下来。 只要明确自己正在做的事。 不要多疑。 如果你连自己的呼吸也要怀疑,那就再没别的法子了:你会怀疑一切。 不管发生什么,你都不确定。 因此,无论你做什么,要直接、真实,因为一切都归结为你是否真实。 ” “一旦心跟着呼吸时,你就不必在心里重复‘佛陀了。 就好比招呼你的水牛。 一旦它来了,何必继续叫它的名字? ” “使心与呼吸[气]成为一体。 不要让它们分开。 ” “不要做泥沼地里的柱子。 你见过泥沼地里的柱子么? 它前后摇摆,总也站不稳。 不管你做什么,要牢固、一心。 就像你专注呼吸一样: 使心与它合一,像一根牢牢固定在盘石里的柱子。 ” “要像红蚁咬人那样抓紧呼吸:即使你把它的身体一直扯到与头部分开,那个头还是紧咬不放。 ” 我最初听阿姜放讲‘抓住呼吸时,没有听懂。 坐那里绷紧身体,想抓住它,不过这只让我感到疲倦、不适。 后来有一天,我坐公车去玛古寺时,在车上入定,发现如果我让呼吸顺着它自己的轨迹走时,舒适多了,心不会从那里跑开。 到达玛古寺时,作为一个典型的西方人,我跑去批评他:“为什么你说要抓紧呼吸? 越抓紧,它越不舒服。 你必须让自然流动。 ” 他笑了起来,说:“我不是那个意思。 抓住它,指的是,你粘着它、跟着它,确保自己不从那里游荡出去。 你不需要挤压、强迫、控制它。 不管它是什么样子,只要连续地观察它。 ” “要达到你真正懂得呼吸的地步,不单是你对它有觉察而已。 ” “观呼吸是因,升起的喜乐是果。 尽量把注意力放在因上。 如果你不管那个因,却对那个果得意忘形起来,它将会耗尽,到头来你什么也得不着。 “你专注呼吸时,要以得到多少乐感为衡量标准。 如果呼吸与心同时有喜乐,你做得不错。 如果呼吸与心哪一个感觉不舒适,那时你必须作一些调整。 “你禅定时,主要一件事是仔细观察。 如果你感觉不舒适,要变化呼吸,直到你感觉好起来。 如果身体有沉重感,就要观想传播呼吸[气],使身体感觉轻盈起来。 告诉你自己,呼吸可以从你每一个毛孔进出。 ” “书上说,专注身体各个部位的呼吸感,这个意思是,专注凡是体内一直存在着的觉受。 ” “呼吸可以作为心的安止处,也可以作为心在主动观察的对象。 当心不愿意安定下来时,说明它想运动。 因此,我们给它工作做。 我们使它扫描身体,观想各个部位的呼吸感[气感],看看它们与出入息如何关联,看看哪里能量平顺流动、哪里有阻碍。 不过,要确保你的心不游荡到体外。 让它在内部转,不要停,直到它累了。 一旦它累了,你就可以给它找个安止的地方,不需要你强迫,它自己会停在那里。 ” “使呼吸粘稠起来,接着观想它爆发开来,充满全身。 ” 阿姜放有一次告诉一位喜欢做喻伽体操和有氧健身操保持健康的弟子:“改用呼吸[气]保持健康。 坐下来禅定,把呼吸传播到全身每一个部位。 心会得到训练,身体会强健起来,不需要把它扭曲成结,也不需要让它蹦来蹦去。 ” 一位跟随阿姜放习禅的八戒尼,从小身体不佳,经常生这个病那个病的。 阿姜放告诉她:“每天早晨你醒来时坐禅,给自己作个体检,看看那些疼痛在哪里。 接着用你的呼吸[气]治疗它们。 大痛会变轻,小痛会消失。 不过,不要对它们是否消失看得太重。 无论发生什么,继续检查身体,调节呼吸,因为重要是,你在训练你的念住守着呼吸,达到它有足够力量超越疼痛。 “调整呼吸,直到它彻底均匀。 如果你看见一道白光,把它带入体内,让它朝每一个毛孔爆发出来。 心会寂止,身体会失去重量。 你会感到全身发白发亮,你的心会有自在。 ” “当呼吸充满身体时,就好比水一直灌到水缸的边缘。 即使你试图再灌,它只能容纳那么多。 恰恰正好。 ” “禅定需要喜——一种身与心的充足感——作为润滑剂。 否则会枯燥起来。 ” “你打坐时,必须一步一步地放开。 像他们去星际太空:太空舱必须逐节释放助推火箭,才能够到达月亮。 ” “当心真正就位时,你可以放开呼吸,它哪也不会去游荡。 就好比灌水泥:如果水泥还没有凝固,你不能把板模拿走,不过一旦凝固了,它就会呆在那里,不需要任何模子了。 ” “传播这个呼吸[气],直到身与心如此轻盈,身感根本就不存在了——只剩下觉知本身。 心将如澄澈的清水一样明净。 你朝下看那个水,可以看见你自己的脸。 你就能看见你心里在发生什么。 ” “当呼吸充足、寂止时,你把它放开。 接着你观想体内的其它每一种元素——火、水、地——逐一观想。 当它们都清楚了,你把它们放到一起,也就是,平衡它们,不让身体太热、太冷、太重、太轻;各方面恰到好处。 现在你把那个放开,守着所谓的‘空间。 这就是你转过来看觉知本身的地方,也就是‘识元素。 一旦心像这样合一起来,你接着可以放开那个‘合一,看看还剩下什么。 “等到你能做这一步时,你就修练出入于各个阶段,直到熟练,随着你这么做,能够注意各种心态。 那就是明辨开始升起的地方。 ” “观你自己时,必须先观六元素。 你把它们拆开,再把它们放回到一起,好比你学ABC,把它们组成词语。 过了一阵,你就能够随心所欲地造出任何字了。 ” “你要给予充足时间,保证这个基础打得牢固。 一旦牢固了,无论你想在上面造多少层楼,都能够迅速造起来,而且稳定不动。 ” “你说它容易,那么是的,它是容易。 你说它难,它就难。 完全取决于你。 ” “阿姜李在他的方法二当中描述的呼吸禅定的基本步骤只是修持的主要纲要。 置于细节,你必须用你自己的才智对这个纲要轮廓作变异,使它适合你的体验。 那个时候你才会得到结果。 ” “书上说,呼吸禅定对人人有益,不过并不真正如此。 只有当你小心谨慎,才能得到观呼吸的果报。 ” “有一位著名的禅修导师曾经批评阿姜李:‘为什么你教人观呼吸? 有什么可观的? 无非是一进一出。 那样观,怎么能得到明辨? ’他回答:‘如果那是他们看到的一切,那就是他们将得到的一切。 ’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不懂得如何观呼吸。 ” “有明辨的人,任何东西拿来都可以善加利用。 ” 发布时间:2023-05-30 12:11:4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