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认知和保任原始无作心–乌金租古仁波切 内容: 摘自《乌金租古仁波切传》开悟的方法就是修行自己去了解心的本质,同时保任此等认知不失。 除此外,别无他法可言。 除非我们认知自己的心性,否则永远无法超脱六道轮回。 无法认知性者就是所谓的“众生”。 一旦我们认知了自己的心性后,不必费多少心血,我们就能证得声闻、菩萨的果位,以至最终的佛果。 否则做个凡人,我们与一头牛又有何差别? 每天吃喝,就这样,再也没有什么了。 证觉之道直接建立在我们心的基础上。 有一句名言说:“心外无佛。 ”它指的就是我们最原始无作的心,而非念头已生起的过去心。 此最原始无作的心识自生且是自我解脱的,由于它无任何造作,因此,我们也绝对无需再为它添上一笔。 这就是我们称它为“原始无作”的原因所在。 谈到实际上的体悟。 我们对心性的了悟暂时可能无法持久——也许只持续几秒钟而已。 这是由于无始以来,此原始无作的心的念头不断。 如果我们对心性的了悟只能持续非常短暂的时间,那么我们就必须反复多修几次才是。 依照我们上师的心要教法,我们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心。 若无此觉性,则初学者根本无法了知自己的心性。 这就像房间里的电灯一样,我们必须按下开关,灯才会亮。 不然灯自己会亮吗? 扳下开关的动作就像我们的觉性一样。 在了悟心性的当下,我们神门都不再用做,就会来到一个空明的状态。 不要认为心性是很了不得一样东西,不要认为它一样非要非常不凡才可。 我们只要保持当下的一种明觉就行。 了悟心性不是一种禅修的动作,它甚至连像发尖那么一丁点的力量都使不上。 倘若我们一直在心中想:“空性,空性! ”那么这只会让它变成一种修行罢了。 换句话说,那是一种空性的仿造、一种造作。 因此,我们不要这样做,我们只需去认知这种本然空而无根、无所依缘的状态即可。 发布时间:2023-05-26 12:33:3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