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姜敦尊者: 法语微言(十) 内容: 阿姜敦:法语微言[编辑]帕-菩提难陀牟尼[英译]坦尼沙罗尊者[中译]良稹(续) 82. 譬喻 “达到超世的圣者之心,尽管也许活在世间,被周围无论什么环境所包围,但它是不可能被世间牵扯、受其扰动、与那些东西混杂起来的。 换句话说,世间的事(得失、贵贱、誉毁、乐痛)不能压倒它,不能把它拉回到凡夫之心的层次。 它再也不能受制于杂染与渴求的力量。 “就好比椰奶。 一旦你把它挤出椰肉,高温加热,熬到把油分离出来,就不能再把它变回椰奶了。 无论你把椰油和分出的椰奶放在一起怎么搅拌,也不能再把椰油变成回椰奶。 ” 83. 另一个譬喻 “道、果、涅槃,是个人的:你只能亲自直见。 修到那个层次的人将会自己看见、自己明白,彻底终止对佛陀教导的疑问。 如果你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你能做的只是猜测。 不管别人怎么为你深入解释,你对它们的知识仍将是猜测。 不管是什么猜测,它必然是不确定的。 “这就好比乌龟和鱼。 乌龟生活在两栖世界:地面的世界和水中的世界。 至于鱼,它只生活在一个世界,也就是水中。 上岸就会死去。 “有一天,乌龟下到水里时,告诉一群鱼,陆地如何好玩。 灯光、色彩如何好看,没有水中的一切麻烦。 “那些鱼对此十分惊奇,想知道陆地是什么样子,于是它们问乌龟:‘陆地深吗? “乌龟答:‘有什么深? 它是陆地。 “鱼问:‘陆地有许多波浪吗? “乌龟答:‘有什么波浪? 它是陆地。 “鱼问:‘陆地浑浊吗? “乌龟答:‘有什么浑浊? 它是陆地。 “注意鱼提出的问题。 它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水中体验来问乌龟,乌龟只好说,不对。 “凡夫的心对道、果、涅槃的猜测,与那些鱼没什么两样。 ” 84. 外在内在的事物 1981年4月2日晚上,龙普出席某个宫廷仪式回来,住在皇室寺院波瓦寺。 一位高阶比丘来访,与他谈法。 他也是一位禅修者。 他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听说前生是夜叉的人,重生为人时,能够学习神通咒语,无论以何种方式使用,都有大法力。 此说有多真? ” 龙普立刻坐起来回答: “我对那种事从来不感兴趣。 不过,你有没有修到过这个状态:hasituppapada,笑生,心无笑意而自笑的动作? 它只对圣者的心发生。 凡人不能,因为它超越了造作因缘——自由自在。 ” 85. 五戒未守 高年资的大比丘常常有许多弟子,居家的、出家的。 这些弟子当中,有优有劣。 特别是比丘当中:有许多好的,其中又夹杂着几个差的。 有一位龙普身边的比丘,在未予而取方面,往往太随便了一点。 人们常把此事告诉龙普,但他倾向于什么也不说。 有一次,他要一样被这位比丘拿走的东西,于是派另一位比丘去要回来,可那位比丘不承认拿了。 后一位比丘回来把他的抵赖禀告了龙普。 龙普没有埋怨,只说了这句: “有的比丘如此用心持227戒,以至于忘了持五戒。 ” 86. 不受扰动 晚上十点,我看见龙普正坐着休息,于是过去告诉他:“龙普,阿姜考去世了。 ” 龙普不问何时、何事,而是说: “啊,是的。 阿姜考受诸蕴拖累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四年前我去拜访他,看见了他的身蕴给他的种种困难。 时刻需要依靠他人的照料。 至于我,我没有恶身业。 不过,关于恶身业,即便是圣者,无论他们达到的层次如何,仍然得应付它们,直到最终从中解脱,不再纠缠。 凡夫的心不得不与这种事物住在一起。 然而,善修的心,当这些事物升起时,它能够立即放开,维持它的平静、无忧、无执,不与它们牵扯在一起,就不必背负重担。 如此而已。 ” 87. 法的护佑方式 素辇的一场大火,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大量财产的损失,深重的失落感。 有的人甚至精神失常。 人们川流不息地来见龙普,感叹自己过去做的善事,说:“我们从祖辈起就一直在寺院里修福、修法。 为什么那个福德没有帮助我们? 为什么法不护佑我们? 大火把我们的家全毁了。 ”这些人有许多便不再来寺院行福德,因为佛法没有保佑他们的房子免于被烧毁。 龙普说: “法根本不是以那种方式护佑人们的。 那场火只是在行使它的功能。 这说明破坏、损失、解散、分离,在这个世界上一直跟随着我们。 至于那些修法的人,心中有法的人,当他们遭遇这些事情时,懂得如何安置心,不让它受苦。 那就是法的护佑。 并不是它能够帮助你防止老、死、饥饿、火灾。 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 88. 惟有修才能祛疑 当人们来问龙普有关死亡、重生、前世、来世的问题时,他从来没有兴趣回答。 或者,如果有人争辩说,自己不相信天堂地狱真的存在,他也从来不试图讲道理,举例反驳。 反之,他会给人们这样一段建议: “修法的人没有必要想前世、来世、天堂、地狱。 他们要做的,只是坚定、用心地循照戒德、定力、明辨的原则正确修持。 如果真照课本上所说的,存在十六层天界,修得好的人必然会上升到那些层次。 或者,天界、涅槃不存在,修得好的人也不缺即刻当下的利益。 作为高层次的人类,他们一定是喜乐的。 “听别人的话,到文本里查,是不能消除疑问的。 你必须下工夫修练,升起明确的洞见智识。 那时候,疑问自然会瓦解。 ” 89. 只想要这些吗? 尽管人们成群结队地来看龙普,声称这人那人记得许多前世,看见他们过去是什么,前世的母亲或亲戚是谁,等等,接着想听龙普关于轮回重生的意见,龙普总是说: “我对这类知识从来不感兴趣。 只要有近行定就可以升起它。 一切来自心。 无论你想知见什么,心会赋予你那个知见——快得很。 如果你只对这个层次的知识满意,它的好处是,你会害怕转生低等域界。 那样,你会下决心做善事、布施、持戒、不相互伤害。 你能够微笑,你对福德的果报有信心。 “至于灭除杂染、摧毁无明、渴求、执取、达到彻底灭苦,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 90. 不讲传奇 我跟龙普一起住的多少年里,他从来不曾讲过传奇和娱乐性掌故——不讲佛本生传说,也不讲当代的故事。 他的一切教导,讲的都是圣谛,纯净、简洁,讲述时位于与个人无关的终极层次。 再不然,他会讲几句经过仔细思量的评论,似乎十分地吝言惜语。 哪怕在宗教仪式上作开示,或者讲述如何布施、如何持戒时,他也是以一种极其超然的方式执教。 多数情形下,他会说: “仪式与福德活动可以看成是善巧的手段,但从禅修者的角度看,它们引生的技能只是一小部分,如此而已。 ” 发布时间:2023-05-25 14:16:1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