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我这里总是!” 内容: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 身心了然。 得大开示。 观佛菩提及大涅槃。 犹如有人因事远游。 未得归还。 明了其家所归道路。 普会大众。 天龙八部。 有学二乘。 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 其数凡有十恒河沙。 皆得本心。 远尘离垢。 获法眼净。 性比丘尼闻说偈已。 成阿罗汉。 无量众生。 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 身心了然。 得大开示。 观佛菩提及大涅槃。 犹如有人因事远游。 未得归还。 明了其家所归道路。 ”这句话,实际上是很有深意的! 为什么说这句话是很有深意的呢? 因为这句话是被禅宗用来形容一个“破参”的人的。 禅宗曾经说过,你可以信佛,你可以是一个宗教徒,你可以打坐,你可以念咒,你可以怎样怎样,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你在打坐当中有各种各样的体验,甚至你在打坐当中见到了一些神秘的现象——佛陀显灵等等。 但是即使如此,禅宗认为你仍然是一个不具信心的人,或者你的信心是来自外界,即使这个外界是你禅定当中看到的景象:禅定当中佛来了,观世音菩萨来了,他们谁谁谁来了……但这个也是外在于你的。 所以,禅宗认为,一个人如果在初关以前,无论怎么样,他都不可能具足真正的信心,因为他的信心是依靠外界的东西。 一旦你的信心是来自外界,哪怕这个外界是你的亲爹亲妈,也是靠不住的,这个大家应该很容易理解。 所以,这个信心如果是来自外界,你迟早有一天会怀疑,即使你看到的是佛陀亲临——佛陀亲临到你的眼前! 你感动落泪……但是久了以后,你依然会有怀疑。 密宗里面,曾经有人念咒念得非常好,念到后来,甚至本尊现前跟他讲话。 但这个人后来,在十几年后,在另一个经验当中,看到了另一个景象,而那个景象其实不是本尊现前,那个景象是一个负面力量或者别的力量在他面前显现,然后他就开始觉得那个本尊也很厉害。 所以你知道吗? 你可以见到佛陀在你面前显现。 有一天,你突然见到一个别的什么人在你面前显现,你忽然觉得那个人可能更厉害,那个人可能更有力量、更伟大,然后你的信心就从这一边摇摆到那一边。 所以,任何来自外界的信心其实都是靠不住的。 那么,禅宗认为什么时候你才拥有真正的信心呢? 也就是当你“破参”的时候! 什么叫破参? 破参并不是你在某一个开悟里面看到佛显现了,看到什么什么东西显现,不是的! 在禅门的破参经验里面,你其实什么也没看到,你只是经验到了一个自身意识的辽阔经验,在这个辽阔里面,天地都在其中! 你并没有看到任何奇迹,你并没有看到菩萨显灵,你只是经验到了一个自身意识的辽阔经验。 一旦一个人经验到他自身意识的这个经验,就没有任何人能够再迷惑他! 就没有任何事能够再恐吓他! 所以禅宗认为,只有达到这一步的人,即使整个世界都对你说这个是错的、不对的,你都不会有怀疑;即使整个世界说佛不存在、上帝不存在、真理不存在,你也不会有任何怀疑。 因为你达到的不是别的东西,你达到的是你自己。 如果你达到的是外在于你的某个东西,你一定会怀疑,那个东西有一天会离开、会死亡、会变化。 但你在这个破参经验里,你达到的是你自己的心灵,而一个人无法怀疑自己的心灵。 他真切的、清晰的经验到自己心灵的辽阔。 而在那个心灵里面,不需要有一个显灵的佛陀,不需要有一个象征性的画面,根本就不需要! 你经验到的是一个没有画面、没有象征,而是纯粹干净的、纯净的意识。 这个纯净的意识状态,你立刻知道那不是别人,就是你本人,这个意识就是你! 你不再是你的身体,你是那个纯净的意识本身。 当你亲证到这一点,禅宗认为,你至此以后不会为天下老和尚的舌头所迷。 因为老和尚的舌头很毒,他有时候说这个是对的,有时候说那个是对的。 马祖道一在引导门徒的时候,他说“是心是佛”。 大梅法常禅师听了以后,当即开悟,就隐居到深山里面。 多年以后,马祖道一的一个门徒去深山里找到了大梅禅师,他说:“师父现在佛法变了。 ”“怎么变的,你说说看? ”。 他说:“马祖现在说‘非心非佛’,所以,也许你以前领悟到的‘是心是佛’是错的。 ” 大梅法常瞟了他一眼,说:“好! 无论它是‘是心是佛’、‘非心非佛’,我这里总是! ”他讲了一句话:“我这里总是! ”。 马祖道一无论口头上今天是这样、明天是那样,对我来说已经毫无动摇了! 我经验到的不是他嘴上讲的那个,我经验到的是我这里的这个! 所以禅宗的话,如果你是外行,你是听不懂的。 他只是说了一句“我这里总是”。 对于外行来说,这句话匪夷所思,你很难搞清楚他到底在说什么。 但他的确是已经达到了“总是”的境界,他达到了内在的这个“是”,这个“是”不容置疑! 这个“是”,整个世界的否定对它也是毫无作用的。 这个境界就是什么? 就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 这个比喻跟禅宗的比喻是完全一样的,禅宗说从此刻开始,道路已经看见了,你回家的路已经看见了。 并不是说,此刻开始你已经回到家了,不是! 你还是个凡夫,你还不是佛。 但是你已经看到了道路,而且是亲眼看到的,而且是不容置疑的! 这个境界就是“明了其家所归路”的境界。 到这里,就是“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 ”,这是禅宗的话,到这里,你就不会再怀疑天下老和尚的那个舌头了,那个舌头无论是正讲、反讲,对你来说,都没有任何问题,没有任何怀疑在里面。 “阿难整衣服。 于大众中合掌顶礼。 心迹圆明。 悲欣交集。 欲益未来诸众生故。 稽首白佛。 大悲世尊。 我今已悟成佛法门。 是中修行得无疑惑。 常闻如来说如是言。 自未得度先度人者。 菩萨发心。 自觉已圆能觉他者。 如来应世。 我虽未度。 愿度末劫一切众生。 世尊。 此诸众生。 去佛渐远。 邪师说法。 如恒河沙。 欲摄其心入三摩地。 云何令其安立道场。 远诸魔事。 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阿难整衣服。 于大众中合掌顶礼“。 “心迹圆明”。 这个“圆明”,正好是宗门里对于“了悟”经常用的一个形容词——自心圆明。 所以,阿难当时肯定是有一个“了悟”在里面。 “悲欣交集。 欲益未来诸众生故。 稽首白佛:“大悲世尊。 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所以他已经看到了道路,这条道路他亲眼看到的。 “是中修行得无疑惑”,我虽然没有疑惑,但是“菩萨发心。 自觉已圆 能觉他者。 如来应世。 我虽未度。 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他说未来的人可能还需要开导。 “世尊。 此诸众生。 去佛渐远。 邪师说法。 如恒河沙。 欲摄其心入三摩地。 云何令其安立道场。 远诸魔事。 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怎么样能够使未来的这些人远离“魔事”呢,让他们没有弯路呢?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 称赞阿难。 善哉善哉。 如汝所问安立道场。 救护众生末劫沉溺。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这个问题很好,佛说。 “佛告阿难。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 宣说修行三决定义。 所谓摄心为戒。 因戒生定。 因定发慧。 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接下来的这一段,是非常有名的“清净明诲”,我们一条一条讲。 摘自《楞严今释》018  夕阳 著 发布时间:2023-05-23 13:15:0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