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菩萨道的次第 内容: 第三课菩萨道的次第大乘菩萨的思想,源于佛陀自述往昔因中所行所为,在十二部经中的「本生谭」提及有发心者,为求佛道,精勤不休;为利有情,不惜身命的大乘行为和思想。 凡开始发菩提心,皆称为「初发意菩萨」,必须逐渐实践四弘誓愿、四无量心、四摄法门、六波罗蜜等行门,自此就像初入学的学生,一年又一年的往上升级,自觉觉他、自度度他,一直经过五十一个阶位,自他圆满,才能完成佛道的理想。 菩萨道要历经的次第,依据《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五十二阶位修持的德目,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阶位,在此漫长的修行阶段,必须要自我精进、自我要求、自我策励、自我印证。 以下略述菩萨道次第的内容。 一、十信《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涅槃无上道。」信为入道的第一步,故菩萨五十二阶位中即以十信位为首,而修习正信不退,成就信心妙德,则为十信位之要务。 十信即:1. 信心2. 念心3. 进心4. 戒心5. 定心6. 慧心7. 护心8. 愿心9. 不退心10. 回向心如何进入菩萨道的信心之门? 首先要皈信三宝,经常忆念佛法,精勤修学慈悲喜舍,严持戒律,修习禅定,诵读般若,护念正见,发大愿心,不失信念回向法界,以上求下化作为不退的菩提,以所积聚的善法功德,普为一切众生息灭诸苦,历经一大阿僧只劫,方能完成四不坏信。 二、十住菩萨的信心最要紧的是要安住,才能成就功德,能令菩萨安住信心,必须持戒清净,无所毁犯,柔和忍辱,自他平等,施为智慧,契入般若,而以十住为增上次第。 十住即:1. 发心住2. 治地住3. 修行住4. 生贵住5. 方便住6. 正心住7. 不退住8. 童真住9. 王子住10. 灌顶住菩萨发心要:一住广大心,二住清净心,三住无碍行,四住生贵处,五住大方便,六住有正心,七住不退转,八住菩萨法,九住必成就,十住灌顶位。 发菩提心的菩萨行者,不但要能安住,而且要与佛道相契,不违菩提,安住于四不坏信,安住于禅定法喜,安住于法印圣谛,安住于大悲誓愿,安住于无量方便,安住于般若空慧,安住于平等妙法,安住于无相布施,安住于身、语、意清净,安住于大乘正道。 三、十行十信、十住的阶位完成后,菩萨应再以「十行」学习菩提佛道的密行。 十行即:1. 欢喜行2. 饶益行3. 无逆行4. 无屈行5. 离痴行6. 善现行7. 无著行8. 难得行9. 善法行10. 真实行三世诸佛之密行,以众生为福田,万法为善友。 一要让众生欢喜,二要饶益世间,三要无违逆,四要不屈不挠,五要不痴迷乱,六要众善现行,七要无著无染,八要难行能行,九要善法清净,十要真切实践。 四、十回向行者修习十信、十住、十行等三十心圆满成就后,必须再加强福慧资粮之积聚,此即十回向心之修习。 回向,即回己所修之善法功德,转向予众生,并且使自己趣入菩提涅槃。 十回向即:1. 救护回向2. 不坏回向3. 和平回向4. 到达回向5. 无尽回向6. 坚固回向7. 随顺回向8. 如是回向9. 解脱回向10. 平等回向进入十回向位的菩萨,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能够不坏一切善法功德,以和平美满给予,世间所有一切善行要真真实实的到达,毫不保留的布施一切,自他都要坚固愿行,能发心随顺善法,不逆人意,要回向大众皆向佛道,人人皆能解脱,希望法界平等圆满。 菩萨能离众生相,进入冤亲平等法性,视一切有情如亲友想,不坏不失菩萨誓愿,回向救护众生。 发大乘道,了无迷惑,心常平等,于生死、怨亲、憎爱、善恶等无著无缚,愿心广大无边,法界平等、自他一如。 五、十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的阶位成满后,即趣入十地的菩萨位,而得甚深的智慧,灭一切烦恼缠缚。 于一切时中,念念住于慈悲柔和;于一切人中,怨亲爱憎皆能圆满自在。 十地即:1. 欢喜地2. 离垢地3. 发光地4. 焰慧地5. 难胜地6. 现前地7. 远行地8. 不动地9. 善慧地10. 法云地今据隋慧远的《十地经论义记》卷一所释,为:(1)欢喜地,初证圣处,遂起大欢喜心。 (2)离垢地,即离能起误心犯戒、烦恼垢等,清净戒具足,离心垢故。 (3)发光地,随闻、思、修而使真理显现,得法光明。 (4)焰慧地,以智慧火而烧烦恼薪,令智慧光倍焰。 (5)难胜地,得出世正智,方便善巧能度难度众生。 (6)现前地,听闻般若波罗蜜,入甚深法门而大智现前。 (7)远行地,成就甚深方便智慧,得无生法忍光明,菩提功德圆满,种种大愿皆具足,更发胜精进,菩萨行转胜。 (8)不动地,以本愿力故,诸佛亲现其前,与如来智,令其得入法流门中,于一念顷,分身遍十方,教化无量众生,随意自在。 (9)善慧地,住于此地为法王,以三乘法化众生,随机诲诱无厌倦,如云广布无不及。 (10)法云地,依无漏智,一切业惑悉得解脱,与真如理相应。 堪受诸佛大法云雨,具佛十力自在,果德圆满,以法身为云,普周一切众生,令住一切智道。 发菩提心修学菩萨道经历此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个阶位之后,进入第五十一等觉位。 所谓等觉,即行过十地,解与佛同,坐佛坐处,于佛名菩萨,于下菩萨名佛,似佛非佛,待断尽一切无明烦恼,证得圆妙般若,觉悟涅槃之理后,便登上妙觉位,亦即相等于佛陀的正觉之位了。 发布时间:2023-05-21 18:43:5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