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瑜伽及十地分法–热罗大师 内容:  –摘自《大威德之光–密宗大師熱羅多吉紮奇異一生》燃灯大师有预言,末法时代享盛名,文殊师利真化身,恩师请受我一拜。 修证怖畏金刚法,须知四瑜伽五道。 一心无为无分别,非思议境四瑜伽,积资加行与见真,修与无修共五道。 初修一心瑜伽时,心绪犹如流水涌,心思散乱难入定。 中期犹如恒河潮,时起时伏无定时。 末期犹如静湖水,平静无浪息散乱。 第二无为瑜伽时,习性体验与觉悟,心境生住与息灭,均不着意任自然,便是悟得无为义,意中一切空无相,心境心性与法性,融为一体是觉悟。 第三无分别瑜伽,又分初中后三期。 初期身境意三者,有时与心合为一,有时各自相分离,产生心境对立见。 中期对立已消失,身境与意三合一,偶尔习心生分别,末期分别心全无。 第四非思议瑜伽,作意二见均断灭,获得自然自在位,昼夜永照光明慧,犹如幻化自在脱。 若与五道相结合,一心瑜伽在初期,便是福慧资粮道,中期加行生温道,末期中行能忍道。 无为瑜伽是见道,无分别境是修道,非思议境无修道。 破障纠偏法须知,资粮道中生八欲(八欲是:欲得利,不欲失利;欲得美名,不欲得臭名;欲闻称赞,不欲问辱骂之言;欲享乐,不欲受苦。)破除要修厌世观,加行道中生虚无;破除要断二边根,见道之时生疑心;需学经论增见识,修道之时易停步;需要坚持精进行,无修之时易松懈,勿忘利众责任感。 再说扶正激励法,第—一心瑜伽时,以体验感激体验;第二无为喻伽时,以体验去发悟心;第三无分别瑜伽,以悟心去发悟心;第四无修瑜伽时,事事不离利众行。 按此程序去修炼,十地功德自圆满。 定境明快乐融融,便是第一欢喜地;烦恼修断无余垢,便是第二无垢地;定中心发明亮光,便是第三发光地;无生无灭性纯净,便是第四焰光地;破除难破诸习性,便是第五难破地;无为境界现眼前,便是第六显现地;动念之心已远离,便是第七远离地;境心对立念不生,便是第八不动地;善德智慧俱圆满,便是第九善慧地;无意自然降法雨,便是第十法云地。 空明无执生成法,成就相好色形身,圆满修成精气脉,达到法身终极点,        如此修炼在此生,四身果位事圆满。 ”(注一:八欲是:欲得利,不欲失利;欲得美名,不欲得臭名;欲聞稱讚,不欲問辱駡之言;欲享樂,不欲受苦。)===================================“尊敬敬禮諸上師,加持消滅倒錯見。 精通百家大學士,問到修煉精氣脈,能起什麼大作用? 這個作用可不小,眾靈之首人體中,脈有七萬二千條,行氣兩萬一千次,精分內外密三種,脈分陰陽智三類。 陽脈中藏月亮精,稱做薑瑪在左邊。 陰脈中藏太陽血,稱做若瑪在右邊。 智慧之脈稱中脈,長在體內正中間。 頂喉心臍之中心,生就四個經脈輪,稱做大樂與享用,法-輪以及生化輪。 頭頂大樂形如輪,共有三十二條脈,其中生藏大樂精,因而稱做大樂輪。 喉間脈輪似蓮花,共有一十六條脈,作用吞咽飲食類,因而被稱享用輪。 心輪之脈有八條,狀如交叉金剛形,分別諸法識所依,因而被稱做法-輪。 臍中六十四條脈,形如樹立之寶瓶,生化育養靠此輪,因而被稱生化輪。 從中所生分支脈,上部共有三千五,下部也有三千五,形如蘑菇莖中絲,血肉意識所依附,因而稱做所依脈。 氣分持命與下行,同住上行與遍佈。 命氣白色在胸心,維持生命是功能。 下行氣黃在下竅,其功能是主排泄。 上行氣紅在喉間,功能吞咽與發聲。 同住淡綠在臍中,主生樂火化飲食。 遍佈氣青遍全身,肢體運動是功能。 從其衍生之支氣,兩萬一千六百息。 土氣二百二十五,水氣二百二十五,火氣二百二十五,風氣二百二十五,每一晝夜四種氣,共行二十四週期。 還有五種派生氣:運行遍行必行氣,疾行氣與正行氣,色分紅青黃白綠。 煩惱智慧俱運作,因而稱做運作氣。 精點總共有兩種,一是虛幻一真實。 虛幻是指紅白精,真實果位之精點,是指不壞元氣神,生化不變諸快樂,因稱生化菩提心。 經脈練到火候足,可以防止墮常邊;精點練到火候足,可以防止墮斷邊;諸氣練到火候足,可以防止墮四邊。 精氣脈全練成熟,就會悟出法身義,就會實現享用身,就會成就應化身。 ” 发布时间:2023-05-21 13:29:2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