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掠夺的本质就是杀 内容: “ 阿难。 又诸世界六道众生。 其心不杀。 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 本出尘劳。 杀心不除。 尘不可出。 纵有多智。 禅定现前。 如不断杀。 必落神道。 上品之人。 为大力鬼。 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 下品当为地行罗刹。 彼诸鬼神亦有徒众。 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 多此鬼神。 炽盛世间。 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阿难。 我令比丘食五净肉。 此肉皆我神力化生。 本无命根。 汝婆罗门。 地多蒸湿。 加以砂石。 草菜不生。 我以大悲神力所加。 因大慈悲假名为肉。 汝得其味。 奈何如来灭度之后。 食众生肉。 名为释子。 汝等当知。 是食肉人。 纵得心开似三摩地。 皆大罗刹。 报终必沉生死苦海。 非佛弟子。 如是之人。 相杀相吞。 相食未已。 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 次断杀生。 是名如来先佛世尊。 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上周讲到,淫是摆在第一位的。 之所以断淫会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它是心灵的。 你的一切实际上是以心为先的,行为随之而来,所以心灵仍然是一个主导地位,它是领头羊的现象。 第二个明诲实际上是关于行为的,佛陀讲了一个最根本的行为。 我们人类有无数的行为,但你知道这无数的行为里面,所有带来恶业的行为只有一个根本——为了生存。 当你为了生存,你会不得不想要伤害另一个人,你夺取他人口中的食物,这是一个资源掠夺的过程。 记得好像古书里记载:最远古的社会当中没有竞争,那个时候的古老人类的头脑里没有任何竞争的概念,因为人口比较少,食物的来源相当得丰富,有大片的森林、草原等等。 渐渐渐渐的,随着部落的发展,人口变多了,而食物就显得很紧张,然后就开始有了一种囤积的行为,开始囤积东西,为了以防万一。 今天有吃的,万一明天没有,就开始囤积。 随着囤积行为的到来,开始变得有竞争性了,我也许可以累积得更多,另一个人没有我多。 随着这些竞争跟多寡的到来,就开始演变成商业跟贸易。 因为你有囤积的东西以后,你开始可以用它交换别的东西,然后市商贸易就开始渐渐形成了,然后一个部落就变成了一个社会,很快就产生了贫富的分化。 这些是古人在书里早就讲到过。 实际上,中国的古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过程是如何产生的,资本累积的过程是如何产生的。 这一切,意味着在人类的本能里面,他为了追求生存的安全而使用竞争的手段,掠夺他人资源,然后,资源就被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而大多数人都是处于匮乏的状态。 所以纵观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其实所有的恶都来自于资源匮乏,然后他不得不竞争,不得不掠夺他人手里的东西,而这种掠夺本质上就是杀。 也许你并没有杀人,但当你掠夺别人的东西的时候,其实也是一种杀。 所以为什么佛陀在第二个清净明诲里提到了那个本质的东西,其实就是杀。 他提到其心不杀,他不是说其行不杀,并不说你要断除行为上的杀害,他说你甚至要断除心灵上的杀害。 你在掠夺别人的时候,这是一种心灵的杀害。 对于佛陀来说,掠夺的本质就是杀。 摘自《楞严今释》019  夕阳 著 发布时间:2023-05-20 13:03:4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