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依法”的详细解释 内容: 第一、依法不依人。 佛不在世了,我们能守住佛的遗教「四依法」,就等于佛在世没有两样。 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现前这个阶段,「魔强法弱」,魔多佛少,现在这个时候! 《楞严经》里面讲,我们现前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怎么能辨别? 所以必须要记住佛的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不管什么人讲的,他对也好、不对也好,我们不理会,对自己就没有损害。 法是什么? 经典,经典要以《大藏经》为标准。 这个经典《大藏经》有没有? 《大藏经》里头没有,这个经靠不住,我们不要相信它,连注解都是如此。 第二,佛教给我们「依义不依语」。 「义」是佛讲的意思,你要明了,佛讲的话没有关系。 「语」,记录下来就是文字,就是现在称之为经典,文字不过是语言的符号而已,用符号来代表,把这个语言记录下来。 所以我们要依义,语没有关系,多说几句、少说几句无所谓,只要意思对就行了,这是重要的一个标准。 第三,那就更重要,这四句一句比一句要紧,「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什么样的话才叫了义? 能够帮助我们这一生真正超越轮回,永断生死,成佛作祖,这个法子、这个开示就叫了义。 佛所讲的一切大乘经都是以这个为目标。 理没错,我们自己程度够不够? 了义的经很多,我们仔细去观察一下,哪一个了义经能符合我这个了义的根性? 他的经是了义,我这个根不了义,这没有用处,学他那个法门,不能了生死,也不能出三界,这对我来讲就不了义。 所以在末法时期,一切经里面,真正能帮助我们在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的就是净土三经。 除这个三经之外,你要想了生死出三界,不是那么简单,普通人决定做不到。 除非你是天才,你是上上根,你是再来人,那没有话说,那个可以成就。 中下根性人没有法子了生死,唯有念佛带业往生。 所以这个经典是究竟了义、圆满的了义。 为什么称它做究竟圆满? 华严会上,文殊、普贤、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上上根人,他们也学这个法门。 下下根人,恶道众生,无恶不造的,临终遇善知识,至心忏悔,十念也能往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所以这个法门叫究竟了义,叫圆满了义。 这是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的,我们要学了义经,不学不了义经。 我们这一生得人身,寿命不长! 不要看到几十年的光阴,一百年的光阴,一弹指就过去了。 想想儿时的时候,就像在昨天的事情一样,你看多快! 纵然再活上百年,也是一弹指就过去了。 我们的寿命太短,光阴太宝贵,浪费在不了义经典上,那太可惜了。 所以要把时间、精神集中,专修专弘,专弘就是专修,专修就是专弘,自利利他是一不是二,这就对了。 所以说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第四,当然就更重要,佛教我们「依智不依识」。 这是给我们很大的警惕,为什么? 凡夫感情很重,往往被感情拉跑了,明明晓得这个地方是不了义的,可是你几个好朋友,他们相信,今天这个来劝你,明天那个来拉你,为了人情面子不好意思不去,那就坏了。 所以佛教给我们依智不依识。 「智」是理智,「识」就是感情,依感情没有不堕落的,依理智才能够超越! 所以我们要以理性做主宰,不可以感情用事,那你就对了,你的路子就走正确了。 这是佛涅盘之前交代我们后人四句话,叫「四依法」。 这四句开示,我们真的明白了,我们确实遵守了,那就无异在佛的身旁,跟一天到晚跟在佛的旁边就没有两样! 可见得释迦牟尼佛设想很周到,对于千万年后世的学生所遭遇的种种环境他都了解,他都教给我们很好的方法、很好的原则,能够在一切境缘当中不障碍我们的道行,我们都能够成就。 这是很高的原则,一定要把握到,然后看许许多多枝枝节节问题,自然就明了。 发布时间:2025-11-22 12:51:1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2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