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少欲知足的好处有什么 内容: 【修于少欲。 舍诸愦闹乐于寂静。 舍诸世话观于实义。 初夜后夜远离睡眠。 观察思惟随行修习。 舍于众务及诸戏论。 修出世道慈念众生。】这一段是教给我们应当要修的。 下卷经文到这个地方这是纲领,后面经文都是要详细跟我们说这几桩事。 第一个要修“少欲”。 少欲知足,你才能够离开“利养”,决定不能够贪图享受;即使有充分的享受的条件,也不应该。 民国年间,你们诸位同修都知道的禅宗的虚云老和尚、净土宗的印光大师,他们有没有条件享受? 足够了。 这两位大德他们在家的弟子太多了,其中许多都是大富长者、达官贵人,供养之丰富也不是其他出家人能跟他相比的,他有足够的条件可以改善他的生活环境。 诸位可以到苏州灵岩山去看看印光大师居住的地方,你看他的关房,人家真的做到少欲知足。 虽然每年有那么多的供养,他还穿的旧衣服,没有做一件新衣服;还是跟常住吃一样的菜饭,没有开小伙。 这是真正的善知识,他们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我们应当要学习。 所有十方的供养全都做弘法利生的事业,这两位大德他们的作风有一点差别,但是为佛法、为众生那是没有两样。 印光大师专门印经,修法布施。 而虚老和尚到处修庙,哪个道场年久失修,他去修;修好之后,找个好的出家人,请他来做住持,他就走了,以后再也不回来。 修好了,建好了,他就走了。 两位都是我们的好榜样,一个着重在布施佛法,一个着重在使初学的菩萨,初业菩萨没有那个福报,让他们有个安身立命之处,帮助他们有个适当的修学环境。 所以第一是要少欲,也就是远离利养。 第二要修“寂静”,就是离诸愦闹,要欢喜寂静,心清净,环境也要清净。 现在这个社会跟从前不一样,像过去那种清净的环境,现在已经不可多得。 可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要懂得在闹中取静,尽量避免外面环境的干扰,这个要懂得。 第三要“舍诸世话观于实义”。 一切时、一切处我们六根要懂得观照外境。 不单眼是观,耳也是观,用智慧就是观,观照外面境界。 怎么个观法? 《金刚经》跟我们讲得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时、一切处常常作如是观,你就会开智慧,你就不会被外面境界染污,不会被外面境界迷惑。 无论是人、是事、是物皆是梦幻泡影,它的存在时间,相续相如露,真实相如电。 你要是把这个事实真相看清楚,“实义”就是事实真相,看清楚了,你怎么会有染着? 你怎么会迷惑? 当然不会。 所以在一切事物当中,要观察它的真相。 “初夜后夜,远离睡眠。 ”我们现在业障很重,虽然是做不到,做不到也尽可能的减少。 古印度夜三时,他们讲的是六时,古时候印度把一日夜分做六时:昼三时,夜三时。 夜三时,“初夜”就是下午六点钟到十点钟,这是初夜;“后夜”是晚上两点钟,到早晨六点钟;换句话说,叫你睡眠是什么时候? 晚上十点钟睡觉,两点钟就要起床,这个太早了,中夜。 那我们实在不能。 现在人的习惯,十点钟睡觉,能够四点、五点钟起床就很好了,就不错了。 不能睡太多。 有很多人,特别是富贵人家有钱的人,你看有些信徒,有钱的人、富贵人家,跟我们连络的时候,早晨九点钟打电话还没起床。 上午九点钟还没起床,这个怎么能修行! 所以在佛门里面,虽然是信佛,只能种一点福而已,了生死,念佛往生太难了,贪睡。 晚上过夜生活,这是喜欢热闹、喜欢名闻利养。 贪睡,贪睡当然就贪吃、好吃,这一定的道理,这连带的,大毛病! “初夜后夜远离睡眠”。 “观察思惟随行修习。 ”真正修行是在起心动念,在一切时、一切处,在这些地方用功夫。 所谓用功夫,就是能提得起观照功夫。 提得起观照功夫,好处在哪里? 好处在能放下万缘,然后提起正念,一心念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念佛不能成功,就是因为你放不下。 为什么放不下? 你没有看破,不知道事实真相,不晓得。 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哪有看不破的道理? 发布时间:2025-11-20 11:56:4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2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