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门中四众弟子是哪四众 内容: 比丘:梵语(bhiksu、bhisuka),汉译为乞士、熏士、破烦恼等,等于二十岁以上受了比丘戒的削发须眉。 俗称比丘为僧人。 僧是梵语僧伽之略,义为众,凡三比丘以上和合共处称为众(旧译作四比丘以上)。 出家制度并不是佛教特有的,印度古代各教派都有出家的规定。 其出家者统称为沙门(旧称桑门),义为止息一切恶行。 印度其他教派既未传入中国,于是沙门也就成为出家佛教徒的专用名称了。 世俗也称比丘为和尚。 和尚是印度的俗语,若用梵文典语则是邬波驮耶,义为亲教师,与习俗所称师傅相同。 世俗又称比丘中的知识分子为法师,意谓讲说经法的师傅。 其中比丘、沙门二词多用于文字;僧人、和尚多用于口语。 至于彼此称呼,对一般僧人则称某某师,对上层人士称某某法师,对寺院住持称某某和尚。 蒙藏地区称僧人为喇嘛,相当于汉族地区所称和尚,也是师傅的意思。 比丘尼:梵语(bhiksuni),等于二十岁以上受了比丘尼戒的削发女子。 最初的女性出家是依据八敬法成为比丘尼的。 俗称比丘尼为尼姑。 尼是比丘尼之略,姑是汉语。 世俗也称比丘为大僧,而称比丘尼为二僧;或称比丘为首堂,而称比丘尼为二堂。 这些称呼都不见于经论,只是流行于民间而已。 优婆塞:梵语(upasaka),汉译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指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八戒的男性在家信徒。 优婆夷:梵语(upasika),汉译为清信女、近事女、近善女等,指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八戒的女性在家信徒。 发布时间:2025-11-19 12:36:2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2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