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缁门崇行录(选录)(明·袾宏) 内容: 第十三课 缁门崇行录(选录)(明袾宏)一、左溪遁迹唐玄朗,傅大士六世孙也。 常行头陀,依岩傍涧,号左溪尊者。 宴居一室,自以为法界之宽;一郁多罗,四十余年;一尼师坛,终身不易。 非寻经典,不轻燃一烛;非觐圣容,不妄行一步。 洗钵则群猿争捧,诵经则众鸟交翔。 刺史王正容屡请入城,师不欲往,竟辞以疾。 赞曰:「今人读永嘉答书,藐视朗师等之僻见,不知永嘉特一时遣著之语,而左溪遗范,正学者今日事也。 明眼者审之!」二、力卫殿堂唐惠主,始州永归县人。 专精律学,居青林寺。 时,陵阳公临益州,素少信心,将百余驮入寺,就佛殿、讲堂、僧房安置,无敢违者。 主从庄还,见斯秽杂,即入房取锡杖三衣而出,歎曰:「死活今日矣!」举杖向驴骡,一时倒仆如死,主手擎掷之坑中。 县官大惊,执主申状。 陵阳喜曰:「蒙律师破我悭贪,深为大利。」送沈香十斤,绫紬十段。 后还京,从受菩萨戒焉。 三、受杖自责晋法遇,事道安为师。 后止江陵长沙寺,讲说众经,受业者四百余人。 时,一僧饮酒,遇罚而不遣。 安遥闻之,以竹筒贮一荆杖,封缄寄遇。 遇开缄见杖,即曰:「此由饮酒僧耳。 我训领不勤,远贻忧赐。」遂鸣椎集众,以筒置前,烧香致敬,伏地,命维那行杖三下,垂泪自责。 境内道俗无不歎息,因之励业者甚众。 赞曰:「噫! 使今人发安老之缄,其不碎筒折杖而谇语者,寡矣! 圣师贤弟子,千载而下,吾犹为二公多之。」四、荷担听学隋敬脱,汲郡人。 少出家,以孝行清直闻。 其听学也,常施荷担,母置一头,经籍楮笔置一头;若当食时,坐母树下,入村乞食。 五、巧论斋戒宋求那跋摩,罽宾国王族也。 元嘉八年,达建业,帝问曰:「寡人欲持斋不杀,而身主国政,不获从志,奈何?」对曰:「帝王所修与匹夫异:匹夫身贱名劣,应须克己苦躬。 帝王以四海为家,万民为子,出一嘉言,则士庶咸悦;布一善政,则人神以和。 刑不夭命,役不劳力,则风雨时,寒暑调,百穀茂。 如此持斋,斋亦大矣! 如此不杀,戒亦至矣! 宁在撤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后为弘济耶?」帝抚几叹曰:「俗人迷于远理,沙门泥于近教。 如法师所言,真可谓开悟明达,通天人之际矣!」敕有司供给,举国宗奉。 赞曰:「帝王之不信佛法,非独不信者之过,亦论佛法者未尽其妙也。 如求那者,义正而语圆,辞善巧而不叛于道,真佛法、世法融通不碍者矣! 虽古良谏议,何以加此? 彼世僧局偏见,而自谓持正,不知使人主不欲亲近缁流者,正为此等辈也。 神龙变化,非蚯蚓所知,其是之谓欤!」六、忍苦护鹅佛世有比丘乞食珠师之门,时珠师方为王穿珠,置珠取食,而珠偶堕地,鹅吞之。 珠师与比丘食,视珠不见,疑比丘窃之也。 比丘欲护鹅,故任其捶击,至于流血。 鹅来舐血,珠师移怒,并击鹅杀之。 比丘不觉悲泪,珠师怪焉,乃语之故。 感悟珠师,忏悔作礼。 七、袖纳荐书宋雪窦显禅师,得法于智门祚公。 将游两浙,学士曾公谓曰:「灵隐天下胜处,珊禅师吾故人。」附书荐显。 显至灵隐,陆沈众中三年,俄曾公奉使浙西访显,灵隐莫有知者。 时僧千余,使吏检床籍,乃得显。 问向所附书,出诸袖中,封缄如故,曰:「公意勤,然行脚人于世无求,敢希荐达哉!」曾公大笑,珊以是奇之。 赞曰:「今人得贵宦书,如获拱璧,而晓夜求售,其亦不闻雪窦之风欤! 吾怪雪窦拈唱宗乘,电掣雷轰,不让德山、临济诸老,考其平生,则器度由来不凡矣! 为释子者,不可不自爱。」八、混迹樵牧唐普愿,郑州新郑人。 依大隈山大慧禅师受业,得法于江西马大师。 含景匿耀,似不能言。 贞元十年,挂锡池阳南泉山,蓑笠饭牛,混于樵牧,斫山畲田,足不下南泉三十年。 太和中,池阳太守与宣使陆公、护军刘公,固请开法,道化大行,号南泉古佛云。 赞曰:「远祖师影不出庐山四十载,王老师足不下南泉三十年,此古人之盛节也。 然皆得意后事,非初学所宜。 出家儿大事未明,不远千里参寻知识,此何时,乃守愚空坐,自失善利耶? 赵州八十犹行脚,雪峰三登投子,九上洞山,敢为痴隐者告!」九、备经险难晋昙无竭,闻法显等躬践佛国,慨然有忘身之誓。 以永初元年,集同志昙朗、僧猛等二十五人,发长安,西渡流沙。 上无飞鸟,下绝走兽,四顾茫茫,莫知所之,惟望日光以准东西,视人骨以标行路耳。 至葱岭,岭冬夏积雪,恶龙吐毒,风雨砂砾。 前度雪山,下有大江,流急如箭。 东西两山之胁,系索为桥,十人一过,到彼岸已,举烟为帜。 后人见烟,知前已渡,方得更进;久不见烟,则知暴风吹索,人堕江中矣。 复过大雪山,悬崖壁立,无安足处。 壁有故杙,孔孔相对,人执四杙,先拔下杙,仍攀上杙,展转相攀。 经于三日,方及平地,检料同侣,失十二人。 进向中天竺,路既空旷,惟齎石蜜为粮,十三人中又死八人。 无竭虽屡经危棘,而系念观音,未尝暂废。 至舍卫国,遇众恶象,乃归命观音,忽现师子,象遂奔逸。 至恒河,复值群牛,归命如初,寻有大鹫飞来,牛亦惊散。 后于南天竺随舶达广州,齎经而还。 赞曰:「读西行传,千载而下,犹可流涕。 即今一字一句,皆先德汗血也。 而或以轻心对之,污手执之,不洁处置之,又或存而不读,读而不行,乃至用以博衣食,货名利而已。 悲夫!」十、扣钟拔苦隋智兴,居大庄严寺,职掌扣钟。 大业五年,同住僧三果者,有兄从驾道亡,其妻梦夫谓曰:「吾至彭城病死,堕地狱中,赖庄严寺鸣钟,响振地狱,乃得解脱。 欲报其恩,可奉绢十疋。」妻奉绢,兴以散众,众问:「扣钟何以致感?」兴曰:「吾扣钟,始祝曰:『愿诸圣贤同入道场。』乃发三下;及长扣,又祝曰:『愿诸恶趣闻我钟声,俱离苦恼。』严冬极冻,皮裂肉皴,掌内凝血,无所辞劳。」 发布时间:2023-05-18 17:03:4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