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传长老们开示涅盘境界 内容: 本文转载自网络,作者不详。 1、阿姜查开示涅盘境界   以下摘自《解脱之钥》:   有了如实知见的心,实际上是空的了,它本身不受任何事的羁绊。 它不生不灭。 它是自由的。 它光明清朗,不攀缘任何外在事物。 心与外界牵扯起来,是因为受行蕴和自我感的迷惑。 以下摘自《阿姜查:森林中的法语》:   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修行才能够达到这点,看见真正的心? 阿姜查:首先,你必须觉知这个世俗认定的心,了解它是不确定与无常的。 看清楚之后,你就不会再执着,并且会放下。 由于觉知,而放下,世俗概念的因从此消失了,此后,不会再有疑惑。 一切事物的名称都只是世俗的惯例罢了,是表象的范畴,它们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事物而设,而事物的本质则始终不变。 例如,在这座建筑物内,我们有地基与上面的楼层。 事物所在的基础不会生灭,只有上面的东西会有生灭。 有时候,我们称它为心,或想,或概念等等。 不过以最简单与直接的方式来说,根本没有色、受、想或行,它们都只是名称罢了。 五蕴生了又灭,都不是真实的存在。 你们听过舍利弗指导弟子富楼那(Punna-mantani)的故事吗? 我是在刚出家时听到这个故事的,它从此就一直留在我的心里。 有一个比丘想要修阿兰若苦行,因此他的老师舍利弗,给了他一些指导。 舍利弗问他:“富楼那! 当你从事阿兰若苦行时,如果有人问你:“佛陀死时发生了什么事? ”你怎么回答他? ”  这个比丘回答:“如果有人问我,我会说色、受、想、行、识,生起之后就会消灭。 ”  就是这样,那是正确的回答。 舍利弗在让他修苦行之前,先检验他的见解。 他具有正见,五蕴有生就有灭。 他是一语道破。 了解这点之后,你应该进一步思惟并开发智慧,以便看得更清楚。 它不只是生与灭而已,最后是要认出你真正的心。 你还是会经验到生与灭,但是你不会再陷入快乐之中,当然痛苦也无法再跟着你。 贪爱与执着都会消失。 学生:你似乎在暗示,五蕴之外还有个什么东西,它是本心或……? 阿姜查:它没有名称,一切都结束了。 有人想要称它为本心或其他名字,不过,所作皆办,不受后有。 原来的东西都灭尽了。 学生:因此它不叫做本心。 阿姜查:依照世间的惯例,我们可以那样说。 如果没有任何惯例,就无法谈论事情,没有原本、旧、新,或其他概念。 我们谈论的任何事情,例如旧或新等名相,都是约定俗成的惯例。 没有惯例,就无从沟通与了解,但是你应该知道它的界限。 学生:需要达到多深的禅定,才可能达到像这样的理解? 阿姜查:达到以足以控制心的程度即可。 没有禅定,你能做什么? 没有专注的心,不可能达到这点。 应该到达足以观,让智慧生起的程度。 我不知道如何衡量心需要达到“多深”的禅定,可以说达到不再有疑惑的程度即可。 我就这样回答你的问题。 学生:“觉知者”与“本心”是一样的吗? 阿姜查:不,不。 “觉知者”是会变化的事物,它是我们的觉察……每个人都有这样东西。 学生: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有本心? 阿姜查:本心潜藏在每个人里面,每个人也都有“觉知者”。 不过“觉知者”是你永远无法论断的;本心虽然人人都有,不过不是每个人都看得到它。 学生:“觉知者”是自我吗? 阿姜查:不是,它只是生起的觉知。 像这样提问,只会引来无尽的疑惑。 你无法只从别人的话里,得到清晰的见解。 穷追不舍的发问,无法让你了解实相,你需要自己去体悟。 往话语指出的方向去观察,而不要陷在话里。 2、阿迦曼尊者开示涅盘境界阿迦曼尊者:解脱心公元1929年左右尊者阿迦曼在清迈为大众演说‘渐进的修行系列’英译:佚名。 中译:曾银湖(台湾)四圣谛—苦,苦集,苦灭,苦灭道迹—在每一圣谛方面都有着必须予以完成的行动:痛苦必须予以了解,痛苦的原由必须予以舍弃,痛苦的熄灭必须清楚明白,熄灭痛苦的道迹必须予以开发。 这一切就是各方面必须完成的—如果它们必须要被完成,那么它们必需化为行动,所以我们可以总结说四圣谛是行动。 这就如上面引用的第一首偈语所述,它提到四圣谛就像脚,楼梯板或阶级,是完成任务所必需的。 接着下来就是所谓涅盘寂静—就像写出数字1234567890,然后把1~9擦掉,只剩下0,不再写上任何东西,剩下来的就读做零,但它全然没有任何价值,你不能用它来和其它任何数字加、减、乘、除,然而同时你也不能说它不存在,因为那儿有个0(零)。 这就像知悉一切的洞察力,因为它摧毁了臆测的活动。 换言之,它完全涂销了臆测,并且全然不涉入或停留在任何的臆测之中,在‘涂销’或‘摧毁’臆测活动的字眼里,产生了问题:‘当臆测完全地被摧毁时,我们要停留在那里? ’答案是我们将停留在一个不是臆测的地方—正是涅盘之境。 这个解释与实际上的观点是一致的,它只有对修习的人来说才是清楚明白的,没有修习的人是不能明白的,只有在我们听闻之后如法修习,直到我们自动地即身观察时,我们才能缘自觉知。 他们因此能从三界中获得解脫。 在熄灭三界中,阿罗汉并不飞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他们就住在原来的地方,佛陀也是这样,当他熄灭三界时,也许他正坐在某地的菩提树下,他并未飞出三界。 他在心中熄滅它们——因为三界就存在于心意之中。 那些志在熄灭三界的人们,应该在他们的心里如是熄灭它们,惟有如此,他们才能从心里销毀臆测的活动,只剩下涅盘,这是最初的心,最初的法,它认识「不死」。 ”3、阿姜放开示涅盘境界以下选自《阿姜放:覺知之心》——增訂版,[編輯,英譯]坦尼沙羅尊者,[中譯]良稹Awareness Itself——Teachings of Ajaan FuangJotiko,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解脫時的心,好比空中的火元素。 當火熄滅時,它並沒有消失在任何地方。 它仍然彌漫在虛空,只不過它不攀附任何火引,因此不顯現出來。 ” §“當心從雜染中‘熄滅’時,它仍然在那裏,但是當新的火引來時,不再抓取火,不再附著——甚至它自己。 那就是所謂的解脫。 ” 发布时间:2023-05-18 12:21:2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