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藏比丘如何赞叹世自在王佛的功德 内容: 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fā)无上正真道意。 弃国捐王,行(xíng)作沙门,号(hào)曰法藏(zàng),高才勇哲,与世超异。 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qǐ)首佛足,右绕三匝(zā),长(cháng)跪合掌,以颂赞曰:这是说明法藏比丘因地修行的故事。 分成三段:1 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fā)无上正真道意。 这时有位国王,听到世自在王佛说法之后,心中非常欢喜,当时就发了无上菩提心。 无上正真道意就是无上菩提心。 什么叫做菩提心呢?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这样说: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 是名菩提心。 意思是说,菩萨初发这样的心,我要沿着佛法无上正道,圆成佛果,普度众生,这个就叫菩提心。 这里所说的菩萨,当然也包括凡夫菩萨。 简单来说:修佛法,愿成佛,度众生,即为菩提心。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说: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 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 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净佛国土心。 意思是说,无上菩提心,就是愿意成佛的心,成佛干什么? 成佛当然不是为了吃喝玩乐,而是为了度化众生。 所以愿意成佛的心,也就是度化众生的心。 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度化众生呢? 给他们一个更好的修行环境,摄取众生去到净土佛国,这就能更好的度化五浊恶世那些刚强难伏的众生。 所以,摄取众生往生极乐,这个就是度众生的心,也就是愿成佛的心,也就是无上菩提心。 摄取众生,之前说过,你应当先把自己这个众生摄取到极乐世界,证了无生法忍,才能更好地摄取其他广大众生。 让自己求生极乐,然后成佛度众生,这个就是无上菩提心。 在净土法门里面,我们把菩提心更加具体化: 念佛持咒,求生净土,愿成佛道,普度众生,这就是菩提心。 蕅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里面有一段重要开示:深信发愿。 即无上菩提。 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 由此而执持名号。 乃为正行。 若信愿坚固。 临终十念一念。 亦决得生。 若无信愿。 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 雨打不溼。 如银墙铁壁相似(世有此一辈,以持名压捺妄想,不知求生,故为极力道破)。 亦无得生之理。 修净业者。 不可不知也。 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 正与此同。 蕅益大师说:深信切愿,这就是无上菩提啊。 信愿坚固,这就是往生净土的指南针,在这个基础上,持名念佛,那就是正行。 如果信愿坚固,哪怕在临终的时候十念甚至一念,你也决定能够往生极乐。 如果你没有信愿呢,即便你把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念到风吹不进,雨打不湿,如同铜墙铁壁一样,功夫绵密,伏住妄想,你也没道理往生啊。 修净业的行者,不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啊。 因为世上有些人,只是用念佛来压住妄想而已,让自己不起妄想,却不知道求生极乐世界,所以蕅益大师极力说破这个道理啊。 大本《阿弥陀经》就是《佛说无量寿经》,佛说无量寿经里面,也特别强调发菩提愿,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啊。 什么道理呢? 修净土法门,一定要深信切愿,在这个基础上,持名念佛,这样就是发无上菩提心,临命终时,决定往生。 有人说,如果在深信切愿的基础上,专修大悲咒,能不能往生极乐呢? 当然可以,有大悲心陀罗尼经做保障。 (一)由持此咒故,所生之处恒在佛前,莲华化生,不受胎藏之身。 (二)观世音菩萨复白佛言:“世尊! 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 ”(三)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 (四)一切人天,常须供养(观世音菩萨),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摘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2 弃国捐王,行(xíng)作沙门,号(hào)曰法藏(zàng),高才勇哲,与世超异。 国王发了无上菩提心之后,就放弃了王位,出家做了沙门,他就是著名的法藏比丘。 法藏比丘才巧过人,志强勇猛,智慧明哲,德行高远,超异世人。 这样有权势、有地位、有财富、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出家修道,众生有福啊。 3 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qǐ)首佛足,右绕三匝(zā),长(cháng)跪合掌,以颂赞曰:法藏比丘前往世自在王佛面前,顶礼佛足,右绕三圈,长跪合掌,用偈颂赞叹世自在王佛。 法藏比丘一共用了20个偈子来赞叹世自在王佛。 以后我们去了极乐世界,有机会当面赞叹阿弥陀佛,当面赞叹十方诸佛,怎么赞叹呢? 我们可以先学习法藏比丘是如何赞叹世自在王佛的。 光颜巍巍, 威神无极, 如是炎明, 无与等者。 日月摩(mó)尼, 珠光焰耀, 皆悉隐(yǐn)蔽, 犹如聚墨。 如来颜容, 超世无伦, 正觉(jué)大音, 响流十方。 戒闻精进, 三昧智慧, 威德无侣, 殊胜希有。 深谛善念, 诸佛法海, 穷深尽奥, 究其涯底。 无明欲怒, 世尊永无, 人雄师子, 神德无量(liàng)。 功勋广大, 智慧深妙, 光明威相(xiàng), 震动大千。 前面这7个偈子是赞叹世自在王佛的德行。 我们分段来看看。 1 光颜巍巍, 威神无极, 如是炎明, 无与等者。 日月摩(mó)尼, 珠光焰耀, 皆悉隐(yǐn)蔽, 犹如聚墨。 如来颜容, 超世无伦。 这两个半偈子是赞叹佛的身业。 光颜巍巍:赞佛偈里面有一句: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光巍巍,这是说佛身上有佛光,也是三十二相之一,身丈光相。 颜巍巍,这是说佛祖的容颜无双。 后面2-8句是补充说明光巍巍,9-10句是补充说明颜巍巍。 威神无极,形容佛的威德神力无极,所以能够放光。 如是炎明,无与等者,是说佛的身光炎明,没有任何人的光明能够跟佛的身光相比。 就连日光、月光、摩尼宝珠等耀眼的光,到了佛的身光面前,也都被吞没隐蔽了,好象聚墨放在白贝旁边一样。 比如太阳上的黑子,本来也是很亮的,但是放在更亮的背景下,就变成黑子了。 佛的颜容,超异世间,无与伦比啊。 2 正觉(jué)大音, 响流十方。 这半个偈子是赞叹佛的口业。 佛用大音演说无上等正觉,佛音响彻十方世界。 佛音有八个特点:一极好、二柔软、三和适、四尊慧、五不女、六不误、七深远、八不竭。 1). 一极好音 一切诸天贤圣。 虽各有好音好之未极。 佛报圆极。 故出音声清雅。 能令闻者无厌。 皆入好道。 好中之最好。 故名极好音也。 诸天贤圣的声音也很好听,但是没有登峰造极,佛祖的果报是最圆满,圆满之极,所以佛的声音是最好听的,好听中的最好听,听到的人都百听不厌,都愿意跟随佛祖学习。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说:为人音声清彻。 从歌咏三宝中来。 如果你的声音非常好听,那是因为你前世歌咏三宝的缘故。 2) . 二柔软音 佛德慈善故。 所出音声。 巧顺物情。 能令闻者喜悦。 听之无足。 皆舍刚强之心。 自然入律行。 故名柔软音。 佛祖非常慈悲,所说的话,都顺应众生的根性,让听到的人都非常喜悦,让听到的人听不厌,听到的人都愿意舍弃自己刚强的念头,愿意跟随佛祖的教诲去做,所以叫做柔软音。 我们很多时候说话都不够柔软,过于刚强,这样让听的人不容易生起欢喜之心。 3) . 三和适音 佛居中道之理。 巧解从容。 故所出音声。 调和中适。 能令闻者。 心皆和融。 因声会理。 故名和适音。 和适音的意思就是调和,适中,不高不低,不徐不急,让听到的人都很平和,容易领会其中的道理。 4) . 四尊慧音 佛德尊高。 慧心明彻。 故所出音声。 能令闻者尊重解慧开明。 故名尊慧音。 佛祖发出的声音,能让听到的人自然生出一种尊重的心,一种恭敬的心,你用一种恭敬心去听佛祖说法,就能够开启智慧。 我们去寺院听法师说法也是这样,应当生出一种恭敬的心,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认为这个法师水平不高啊,还没自己说得好啊,那你就麻烦了,这个傲慢心就会让你下地狱去改造改造。 5) . 五不女音 佛住首楞严定。 常有世雄之德。 久已离于雌软之心。 故所出言声。 能令一切闻者敬畏。 天魔外道。 莫不归伏。 名不女音。 有些男性的声音女性化,也就是常说的娘娘腔,佛祖没有这样的情况,佛祖说的声音,让天魔外道都闻声归伏,不敢调皮捣乱。 6). 六不误音 佛智圆明。 照了无谬。 故所出音声。 诠论无失。 能令闻者。 各获正见。 离于九十五种之邪非。 故名不误音。 佛祖的智慧圆明,没有错误,所说的话,也没有任何错误,让听到的人,能够获得正见,不会误入歧途,所以叫做不误音。 7). 七深远音 佛智照穷。 如如实际之底。 行位高极。 故所出音声。 从脐而起。 彻至十方。 令近闻非大远闻不小。 皆悟甚深之理。 梵行高远。 故名深远音也。 佛祖的声音,传得非常深远,从肚脐升起,能够响彻十方一切世界,而且,近的人听起来也不觉得声音太大,远的人听起来也不觉得声音太小,都觉得很合适,都能从中领悟甚深的道理。 这个叫做深远音。 你可以理解为,佛祖说的每一句话,整个宇宙之中,都能同时听到。 有人说,不会吧,那现在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说话,我怎么没听到啊? 那是因为你没有打开你的接受装置。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好比卫星GPS信号一样,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地球,为什么你收不到呢? 因为你没有打开GPS模块。 怎么样打开呢? 对于大家来说,难度比较高,我们去了极乐世界再学,那个时候,就很稀疏平常了。 8). 八不竭音 如来极果。 愿行无尽。 是以住于无尽法藏。 故出音声。 滔滔无尽。 其响不竭。 能令闻者寻其语义。 无尽无遗。 至成无尽常住之果。 故名不竭音也。 意思是说佛祖的愿力和行持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佛祖的音声是滔滔不绝的,能让听到的人去了解其中的含义,直到成佛为止。 这个可以理解为时时刻刻都有佛的音声,就好象电台一样,随时都在播放节目,前提是你要打开收音机,并且调到跟电台相同的频率。 佛音具有这八个特点,经常也被称为梵音。 以前分享过一个佛经故事,说一位盲人听音就能知道众生的福报如何,讲到人的声音有八种类型:众生之中。 有八种声。 悉能别识。 知其相禄。 何谓八种:一曰乌声。 二曰三尺乌声。 三曰破声。 四曰雁声。 五曰鼓声。 六曰雷声。 七曰金铃声。 八曰梵声。 1) 如果声音像乌鸦的,这个人往往薄情寡义,不懂得报恩,而且贪婪,不廉洁,容易贪污受贿。 2) 如果声音像三尺乌的,这个人的心性凶暴,喜欢伤害别人,缺乏慈悲心,不和顺。 三尺乌不知道是什么鸟类。 3) 破声的意思,就是男人发女人的声音,或者女人发男人的声音,这个大概就叫做破声,这样的人福德很薄,往往贫穷或者地位卑贱。 4) 声音像大雁的人,亲朋好友很多,朋友满天下。 5) 声音像鼓声一样的人,辩才敏捷,善于表达,善于给别人解释道理,让别人也明白,这样人能够做国师。 6) 声音像雷声的人,智慧深远,善于分析法性,能够担当教化天下的重任。 7) 声音像金铃的人,这种人往往是超级富豪,能够积攒千亿两黄金的财富。 千亿相当于现在的一亿,一两黄金就算1万元,千亿两黄金大概就是1万亿人民币。 8) 如果是发出梵音的人,那他的福德就更高更大了,如果在家,就会做转轮王,如果出家,就能成佛。 2 戒闻精进, 三昧智慧, 威德无侣, 殊胜希有。 深谛善念, 诸佛法海, 穷深尽奥, 究其涯底。 无明欲怒, 世尊永无。 这两个半偈子是赞叹佛的意业。 戒闻精进, 三昧智慧, 威德无侣, 殊胜希有:这是赞叹佛的教行德胜,持戒、多闻、精进、禅定、智慧,无人能及,殊胜希有。 深谛善念, 诸佛法海, 穷深尽奥, 究其涯底:这是赞叹佛的证行德深,深思谛观,念佛法海,所以能得证如来藏性,穷尽佛法大海的一切奥妙。 这两个偈子合起来赞叹佛的行德。 无明欲怒, 世尊永无:这半个偈子是赞叹佛的断德,佛已经彻底断除贪嗔痴。 我们还是凡夫,所以还在继续被贪嗔痴毒害。 3 人雄师子, 神德无量(liàng)。 功勋广大, 智慧深妙, 光明威相(xiàng), 震动大千。 这一个半偈子是总结赞叹佛的功德。 人雄师子,神德无量:佛是人天当中的大雄,如同百兽当中的师子王一样,神德无量。 这是概述。 功勋广大:这是赞叹佛的口业,法音宣流十方国,度化众生功勋广大。 智慧深妙:这是赞叹佛的意业,虽然有众多德行,但是以智慧为本,深就是指证行德深,妙就是指教行德胜。 光明威相,震动大千:这是赞叹佛的身业。 发布时间:2025-11-10 12:48:5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