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宋代廓庵禅师十牛图并颂 内容: 《十牛图颂》全称《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并序》,收于《续藏》第113册。 有图、颂(诗)、文(著语),以牧牛图描绘修心全过程。 牧牛喻调伏心性。 廓庵和尚的《十牛图颂》与《信心铭》、《证道歌》、《坐禅仪》合印称四部录,在禅林影响尤大。 其一:《寻牛》茫茫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长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觅处,但闻枫树晚蝉吟。 “寻牛”,修行者执意寻回生命本性。 此为发心,产生修道念头。 廓庵著语:“从来不失,何用追寻? 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 家山渐远,歧路俄差。 得失炽然,是非蜂起。 ”很少有人意识到迷失本性根本原因是内心被妄念主宰。 其二:《见迹》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见迹”,在追寻中明白内心是决定人生根由,但只看见踪迹,并未看见自己内心。 廓庵著语:“依经解义,阅教知踪。 明众金为一器,体万物为自己。 正邪不辨,真伪奚分? 未入斯门,权为见迹。 ”修行者依据经典和师门教诲得知禅修要义是破除妄念,发现内心在生活中踪迹。 其三:《见牛》黄莺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柳岸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见牛”,初悟内心。 廓庵著语:“从声入得,见处逢源。 六根门着着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 眨上眉毛,非是他物。 ”修行者初步觉悟世间万象尽皆自心幻影。 修道实际就是修心。 其四:《得牛》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看见“牛”之野性难驯,随之明白实际自心“丑陋”。 廓庵著语:“久埋郊外,今日逢渠。 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 顽心尚勇,野性犹存。 欲得纯和,必加鞭挞。 ”其五:《牧牛》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牧牛”,悟后调心,时时以正见约束。 “纵步入埃尘”:自心执着外境难以自拔。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喻修行者已做得自家主人。 廓庵著语:“前思才起,后念相随。 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 不由境有,惟有心生。 鼻索牢牵,不容拟议。 ”修行者时时以正念约束自己,直至心性较为纯和。 其六:《骑牛归家》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骑牛归家”,妄想调伏,自在欢喜,修行者内心法喜充满。 廓庵著语:“干戈已罢,得失还无。 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曲。 横身牛上,目视云霄。 呼唤不回,牢笼不住。 ”其七:《忘牛存人》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忘牛存人”指无须约束,内心解放。 廓庵著语:“法无二法,牛且为宗。 喻蹄兔之异名,显筌鱼之差别。 如金出矿,似月离云。 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其八:《人牛俱忘》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人牛俱忘”指内心空无一物。 信难通:非语言所能表达。 争:通“怎”。 廓庵著语:“凡情脱落,圣意皆空。 有佛处不用遨游,无佛处急须走过。 两头不着,佛眼难窥。 ”尘世间一切相对性概念至此如片雪投炉,无由立足。 其九:《返本还源》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定而不定,不定而定;已归本源,无功之功。 廓庵著语:“本来清净,不受一尘。 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 不同幻化,岂假修治! 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其十:《入廛垂手》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露胸跣足”指佛性禅心一尘不染,胸怀坦荡,赤裸裸,净洒洒。 “入廛垂手”指不居正位,身入凡尘。 “廓庵著语:“柴门独掩,千圣不知。 埋自己之风光,负前圣之途辙。 提瓢入市,策杖还家。 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 发布时间:2023-05-18 12:01:0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