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五) 内容: 原文:何谓阴阳? 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 名,亦福也。 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 阴阳之际微矣哉。 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做好事,巴不得全天下都知道,花钱请电视台、报社、自媒体给自己报道,慈善变成了一个广告,本来可能要在电视上打广告,会让老百姓讨厌,改为做慈善在电视上去播,变成一个软广告,这叫阳善。 如果这个报道并不是有意的,你只是在做这个事情,媒体来报道被投放出去了,不是你刻意为之,这个阳善就有福报,就是真善。 如果经过精心的策划、周密的安排,每一步都是掌控的,这个善叫阳善,也叫伪善,你没有积福报。 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比如屠康僖住到监狱中,发现囚犯冤屈,他把奏疏放到尚书的公案上,没有人知道是他干的,从来没张扬过;把倒在雪地中的一个人扶归救活,也没有四处张扬,只是觉得该做;做这个事情没有要搏一个名、博一个利,这就是阴德,这是真的在积福报。 善不是不能广而告之,而是不刻意广而告之,看动机;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 阳善,享世名,大家都知道了。 阴德才能天报之,真正有福报。 有的企业做慈善,企业并没有做好,或者企业也倒闭了,是因为这个慈善事实上是广告,不是真的善。 名,亦福也。 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名也是福,但名是造物所忌,为什么? 因为有一个我;就是老子讲的功成身退天之道、功成身退无我了。 如果你一直在追逐这个名,你就有一个我或者我的、我们,这个是造物所忌,为什么? 因为这是无明,这会导致我执,会越来越大。 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做这个事情,你的发心是什么? 你做慈善捐助希望小学、做慈善工程,你在内心说,我做了这么多,我的企业是不是应该好啊? 我都投了这么多钱,这个媒体怎么不给我报道呢? 我对他们这么好,这个学校怎么对我不感恩戴德呢? 你就是名不副实,多有奇祸,为什么? 因为在造孽。 这个行为在别人看来是在积善,在圣人看来是在造孽。 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如果你一直在做真的善,但是你还是被人冤枉,被人曲解,那么你的子孙往往骤发,你的余庆会给你的子子孙孙。 如果,你做了很多好事还被冤枉,可能你以前造的孽还没有消耗完,所以阴阳之际微矣哉,怎么办? 还是要知行合一。 最终修的是一颗心,能不能把握阴阳,把握端曲,把握真假,最后就一颗心。 原文:何谓是非? 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 子贡赎人而不受金。 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 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 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何谓是非,就是你做的这个是对、还是错。 这个善、善行、善举,到底对、还是不对? 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在孔子那个时代,鲁国有一个法律,如果有人把自己国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流落到其他国家,比如齐国、楚国等的女子赎回来,那么可以到政府领取奖金。 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子贡做了这么一件事,把几个人或者一个人从别的国家赎回来了,但是政府的奖金他不要。 一个是,子贡超级有钱,子贡是儒商的代表,在孔子的弟子当中,他富可敌国,可能不在乎那点钱;另一个是,子贡可能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像为了奖金去做这个事儿,因为他有这个爱、有这个心,不是因为政府有奖励,不是为了得到奖励。 在别人看来高风亮节,就是做好事还不要回报。 但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 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孔子听到这个事儿很厌恶,不高兴。 他说,是子贡啊,你不对呀。 赐,就是子贡。 子贡失之矣,子贡,你做错了。 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一个真正良知光明的人,做这个事是符合道的,是符合更多数人利益的,不是只为自己、好像自己是一个被人夸赞、被人爱戴的人、不是! 孔子的这个意思是,你做这个事是能让更多人能够受益、能够可行,移风易俗。 可施于百姓,而不是仅仅为自己。 往期回顾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一)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五)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六)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七)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八)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九)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一)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二)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三)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四)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五)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六)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七)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八)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九)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十)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一)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二)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三)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四)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五)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六)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七)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八)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九)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零)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一)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二)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三)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四)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五)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六)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七)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八)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九)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十)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一)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二)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三)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四)原文:何谓阴阳? 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 名,亦福也。 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 阴阳之际微矣哉。 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做好事,巴不得全天下都知道,花钱请电视台、报社、自媒体给自己报道,慈善变成了一个广告,本来可能要在电视上打广告,会让老百姓讨厌,改为做慈善在电视上去播,变成一个软广告,这叫阳善。 如果这个报道并不是有意的,你只是在做这个事情,媒体来报道被投放出去了,不是你刻意为之,这个阳善就有福报,就是真善。 如果经过精心的策划、周密的安排,每一步都是掌控的,这个善叫阳善,也叫伪善,你没有积福报。 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比如屠康僖住到监狱中,发现囚犯冤屈,他把奏疏放到尚书的公案上,没有人知道是他干的,从来没张扬过;把倒在雪地中的一个人扶归救活,也没有四处张扬,只是觉得该做;做这个事情没有要搏一个名、博一个利,这就是阴德,这是真的在积福报。 善不是不能广而告之,而是不刻意广而告之,看动机;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 阳善,享世名,大家都知道了。 阴德才能天报之,真正有福报。 有的企业做慈善,企业并没有做好,或者企业也倒闭了,是因为这个慈善事实上是广告,不是真的善。 名,亦福也。 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名也是福,但名是造物所忌,为什么? 因为有一个我;就是老子讲的功成身退天之道、功成身退无我了。 如果你一直在追逐这个名,你就有一个我或者我的、我们,这个是造物所忌,为什么? 因为这是无明,这会导致我执,会越来越大。 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做这个事情,你的发心是什么? 你做慈善捐助希望小学、做慈善工程,你在内心说,我做了这么多,我的企业是不是应该好啊? 我都投了这么多钱,这个媒体怎么不给我报道呢? 我对他们这么好,这个学校怎么对我不感恩戴德呢? 你就是名不副实,多有奇祸,为什么? 因为在造孽。 这个行为在别人看来是在积善,在圣人看来是在造孽。 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如果你一直在做真的善,但是你还是被人冤枉,被人曲解,那么你的子孙往往骤发,你的余庆会给你的子子孙孙。 如果,你做了很多好事还被冤枉,可能你以前造的孽还没有消耗完,所以阴阳之际微矣哉,怎么办? 还是要知行合一。 最终修的是一颗心,能不能把握阴阳,把握端曲,把握真假,最后就一颗心。 原文:何谓是非? 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 子贡赎人而不受金。 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 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 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何谓是非,就是你做的这个是对、还是错。 这个善、善行、善举,到底对、还是不对? 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在孔子那个时代,鲁国有一个法律,如果有人把自己国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流落到其他国家,比如齐国、楚国等的女子赎回来,那么可以到政府领取奖金。 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子贡做了这么一件事,把几个人或者一个人从别的国家赎回来了,但是政府的奖金他不要。 一个是,子贡超级有钱,子贡是儒商的代表,在孔子的弟子当中,他富可敌国,可能不在乎那点钱;另一个是,子贡可能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像为了奖金去做这个事儿,因为他有这个爱、有这个心,不是因为政府有奖励,不是为了得到奖励。 在别人看来高风亮节,就是做好事还不要回报。 但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 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孔子听到这个事儿很厌恶,不高兴。 他说,是子贡啊,你不对呀。 赐,就是子贡。 子贡失之矣,子贡,你做错了。 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一个真正良知光明的人,做这个事是符合道的,是符合更多数人利益的,不是只为自己、好像自己是一个被人夸赞、被人爱戴的人、不是! 孔子的这个意思是,你做这个事是能让更多人能够受益、能够可行,移风易俗。 可施于百姓,而不是仅仅为自己。 往期回顾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一)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五)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六)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七)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八)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九)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一)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二)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三)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四)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五)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六)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七)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八)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九)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十)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一)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二)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三)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四)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五)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六)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七)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八)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九)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零)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一)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二)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三)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四)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五)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六)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七)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八)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九)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十)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一)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二)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三)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四) 发布时间:2025-11-07 15:20:2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