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探手罗汉:什么是罗汉 内容: 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 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 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 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 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在小乘佛教中,是伟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 据《成唯识论》卷三载,阿罗汉通摄三乘之无学果位,故为佛之异名,亦即如来十号之一。 另据俱舍论卷二十四举出,阿罗汉乃声闻四果(四沙门果)之一,为上座部佛教之极果。 可分为二种,即:(一)阿罗汉向,指尚在修行阶段,而趋向于阿罗汉果者。 (二)阿罗汉果,指断尽一切烦恼,得尽智而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 证入此果位者,四智圆融无碍而无法可学,故称无学、无学果、无学位;若再完成无学正见乃至无学正定之八圣道,以及无学解脱、无学正智等十种无漏法,则称为十无学支。 关于阿罗汉之语义,据《大智度论》 卷三、《大乘义章》卷十七本、翻译名义集卷一、卷二等举出杀贼、不生、应供三义,称为阿罗汉三义,为自古以来最常见之说。 即:(一)杀贼,贼,指见、思之惑。 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二)不生,即无生。 阿罗汉证入涅盘,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三)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阿罗汉之单数主格,意译受供养、受尊敬,故上述三义中,以应供一义较为适切。 此外,慧远于大乘义章卷二十末亦以应化一切众生、断尽诸惑等四义解释阿罗汉。 《善见律毗婆沙》卷四云:出打坏三界车辐、远离一切恶业、无覆藏等五种阿罗汉之释义。 阿罗汉,即自觉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而在上座部佛教中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 发布时间:2025-11-07 12:04:1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