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托塔罗汉:什么是四根本静虑 内容: 俱舍论二十八卷一页云:且诸定内静虑云何? 颂曰:静虑四各二,于中生已说。 定谓善一境 ,幷伴五蕴性,初具伺喜乐,后渐离前支。 论曰:一切功德多依静虑,故应先辩静虑差别。 此总有四种,谓初、二、三、四,四各有二,谓定及生。 生静虑体,世品已说,谓第四八,前三各三。 定静虑体,总而言之,是善性摄心一境性,以善等持为自性故。 若幷助伴,五蕴为性,何名一境性? 谓专一所缘。 若尔,卽心专一境位,依之建立三摩地,名不应别有余心所法,别法令心于一境转,名三摩地,非体卽心,岂不诸心剎那灭故,皆一境转,何用等持? 若谓令心于第二念不散乱故,须有等持,则于相应等持无用。 又由此故,三摩地成,宁不卽由斯心于一境转? 又三摩地是大地法,应一切心皆一境转。 不尔,余品等持劣故。 有余师说,卽心一境相续转时,名三摩地,契经说此,为增上心学故。 心清净最胜,卽四静虑故。 依何义故,立静虑名? 由此寂静,能审虑故。 审虑卽是实了知义。 如说心在定,能如实了知。 审虑义中,置地界故。 此宗审虑,以慧为体。 若尔,诸等持皆应名静虑。 不尔,唯胜方立此名。 如世间言,发光名日,非萤烛等亦得日名。 静虑如何独名为胜? 诸等持内,唯此摄支。 止观均行,最能审虑,得现法乐住及乐通行名,故此等持独名静虑。 若尔,染污宁得此名,由彼亦能邪审虑故。 是则应有太过之失。 无太过失,要相似中,方立名故,如败种等,世尊亦说有恶静虑。 若一境性,是静虑体,依何相立初、二、三、四? 具伺喜乐,建立为初;由此已明,亦具寻义。 必俱行故,如烟与火。 非伺有喜乐,而不与寻俱。 渐离前支,立二、三、四。 离伺有二,离二有乐,具离三种,如其次第。 故一境性分为四种。 二解 法蕴足论五卷十四页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天道,令诸有情未净者净,净者鲜白。 何等为四? 谓有一类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 初静虑具足住,是名第一天道。 复有一类,寻伺寂静,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 第二静虑具足住,是名第二天道。 复有一类,离喜住舍,正念正知,身受乐,圣说应舍。 第三静虑具足住,是名第三天道。 复有一类,断乐断苦,先喜懮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 第四静虑具足住,是名第四天道。 如是四种,皆令有情未净者净,净者鲜白。 如彼卷十四页至六卷七页广释。 发布时间:2025-11-06 14:55:0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1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