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夕阳读书会022-进入禅定的诀窍.能量的累积决定了一切 内容: 禅定最重要的基础今天的话题是禅定。 禅定是很多人都感兴趣的,而且我相信这种感兴趣并不仅仅止于知识性的了解,在座的很多人都有过打坐的经验,而且有在打坐中无法进展、停滞于原地这样的体验。 我们都在古代的经典里,无数次的看到关于禅定的描述,那些禅定的经验非常令人向往,一入定就可以两三天,甚至一星期、一个月,在禅定当中看到内层面的画面,看见其它世界的存在。 这些经验如神话般的,很令人倾心。 但是为什么一到了你坐禅的时候,除了困倦或无数的杂念以外,没有其它更深入的经验呢? 你的毛病到底是出在哪儿? 你为什么在静坐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以后,仍然是那个样子,没有太大的进展? 这几乎是所有的佛教徒,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如果他静坐的话,都会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 禅修营的训练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它似乎还没有碰到真正禅定的那扇门。 南传孙伦禅师的禅法可以学习,他是真正的四果罗汉。 阿姜查的禅修可以学习,但是他偏向于智慧的那一面,智慧的领域,对于禅定的要求不高。 上座部佛教是原始佛教,也可以把它叫作南传佛教。 我们今天要提到的禅定,虽然和南传佛教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完全和南传佛教相关。 我们今天提到的禅定,要先理解一件事:整个生命的运动,其实就是一个能量的运动。 你对生命的理解,应该要深入到能量的层面。 这是在理解禅定之前,首先要理解的一件事,因为你的禅定实际上都是能量在深入身体以后产生的经验。 所以禅定并不是你去做的,而是能量累积的自然效应。 这就是为什么你坐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却仍然没有更深的进展,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你没有累积足够的能量,这个非常重要。 道家有一位张至顺道长,小时候没有上过学,是乞丐,因为走投无路就当了道士,他每天凌晨就起来劈柴烧饭,要忙一整天的时间,给道观里的所有人准备三餐。 没有任何人教他怎么样打坐冥想,他看到师兄们一到晚上就坐在炕上,就拿了一块木板坐在地板上。 非常奇怪的是,那些师兄坐了多年仍然没有进展,唯独他坐在地板上没多久,就发现呼吸都渐渐要停止了,而且这是一个自然的现象。 他逐渐进入更深的内在,甚至在呼吸停止以后,感觉有非常浓的雾在他身边产生出来,包围了他的身体。 再后来他经验到明亮,内在变的越来越明亮。 他的这三个经验,我们呆会在初禅的经验里将会提到,这的确是进入初禅的一个标志性的现象。 为什么他的师兄们坐禅多年都没有任何的体验,而他一个没读过书、没有学过任何禅定的人,坐下去却渐渐的越坐越深了? 就好像纯印老人一样。 他到底什么地方做对了,以至于他能够打开那扇大门? 有两个值得参考的地方。 第一,他每天晚上都会静坐,他忙一整天,但一到晚上,夜深人静,他就一个人开始坐了。 第二,他没有什么文化,心灵非常单纯,没有任何复杂思想,这意味着他坐下来以后杂念不多,他的思想是干净的,纯净的,简单的。 他每天坚持做,同时他的思想又不是很多,能量没有因为过多的思想而消耗掉,那么就会产生一个效应——他开始长时间的累积他体内的能量了。 如果你现在开始,也每天固定时间静坐,并且在静坐当中保持完全的放松,没有过多的思想,没有顾虑东、顾虑西,你能够维持三个月,那么实际上你就是在使你身体的能量达到饱和的程度。 这位道长后来曾说起自己的诀窍,他说大多数人之所以在修道上多年没有进展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心思、欲求、欲望太多了,心太活了。 如果你能够像他一样,成为一个单纯的人,意味着你的能量就不会在更多的方向上耗散掉。 你没有那么多的欲望,你甚至连进入禅定的欲望都没有,这个追求你也必须放下来,因为它是一个打扰,如果你以这样完全放松的心,每天做,没有任何的奢望,只是当成一个既定的功课,很放松,而你的身体有一个生物钟,每天在这样的时间,它就会开始向内凝聚,累积你的能量。 实际上真正的禅定不是你能够做进去的,而是能量达到了一个累积度,一个饱和度以后自发产生的效应。 它类似睡眠——你无法人为的进入睡眠,越是想进入睡眠,你越是清醒;而当你每次睡着的时候,你都是无意识的,自动滑进去的。 你的禅定也很有这样的感觉。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疲劳的时候静坐,你很容易犯困、睡着,而当你身体处于最好的状态下,精神最饱满,这时候你静坐,会发现不那么容易犯困,而且往往是在你精神最好的情况下,杂念也最少,你整整一小时、半小时的静坐都显的非常的平静、安详,头脑异常的清晰。 这就证明真正的静坐是需要一个能量的基础的,你的能量必须是充沛的,只有充沛的能量才能产生稳定的效应。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疲劳的时候你的情绪是最大的,很累的时候你很容易发脾气,很容易抱怨,因为你现在能量匮乏。 而当你身体最健康,能量最充沛的时候,头脑最清醒。 在你禅定中也是同样的效应,当你能量最充沛的时候,你的禅定会处于一个最稳定清晰的状态。 这就是进入禅定最重要的基础,也就是能量的基础。 所以当你在三个月之内,开始保存、累积你的能量,无形中你静定的深度就会自动加深,它是由能量累积产生的稳定性,能量越饱和、越充满,你人就越稳定、越镇定。 能量的累积决定了一切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就是在你能量稳定的基础上,你会渐渐向内怎样进展。 在你能量已经是一个充沛并且稳定的基础上,你变的觉知力升高了,你有没有发现精神特别饱满的时候,你的觉知力是最敏锐的。 你疲劳的时候是来不及觉知的,恨不得睡觉,而当你精神最饱满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能非常轻松的觉知。 这时候的第一个现象,就是你的精力变的非常的集中。 集中是需要能量的,这一点用不着再说明。 你产生专注力,意味着你必须要有强大的能量后盾,所以你必须缓慢的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累积能量。 当你的能量越来越充沛,以至于自然集中的时候,你开始对你的呼吸和心跳变的自然的觉知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你坐下来以后反而更加容易感受到心跳? 坐的很安静的时候,你突然间发现自己的心跳很响,呼吸变的特别明显。 其实并不是心跳变的更猛了或呼吸变的更粗了,这两者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你的觉知更精微了,以至于你的心跳和呼吸现在变的很明显了,这其实意味着你向你的内在深入了。 这是禅定的第一步。 你有没有发现,它不是你做出来的,你不是加大了你的注意力,去觉知你的呼吸、你的心跳,它是自发产生的,所以印证了刚才那句话: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累积你的能量。 以后的事情,在能量升高的前提下会自动的展现,而不是你去挖掘出来,这个非常重要。 当你渐渐的在能量状态高度专注的情况下,开始自发觉知到心跳和出入息的时候,你身体内的能量会由于进一步的安住,变的更加的浓缩,它也是一个自然推动的过程,并不是人为的。 当能量进一步的向内推动的时候,会有一个效应——你无法感知到手和脚的存在,这是第三个现象。 第一个现象是能量变的稳定、清澈,你不那么昏沉了,而且杂念也不是太多。 第二个现象是你开始觉知到呼吸在运动,心脏在跳动。 而第三个现象,你突然发现你的静定是变的更加平衡了,以至于你无法感知到手和脚的存在。 这意味着你内在的能量非但累积起来了,而且向内走了。 你的能量向哪里走,你的意识就向哪里走。 你的能量存在于物理身体的范围,你就会感知到物理身体的存在,你将感知到手和脚的存在。 而当你的能量进入更内在的身体,你将无法感知到物理身体的存在。 但这个时候并不是睡着,也不是无意识,你会发现你完全的清醒,而且如此的安静、镇定,你却无法感知到手和脚具体的位置。 这个现象是在禅定中你稍微走进去一点就会经验到的,并不是很难,不是很深。 当你的手和脚无法感知到的时候,在佛教里把它形容为“近行定”,它是靠近初禅的一个经验。 你变的如此的宁静,手和脚都无法感知到,并且你的呼吸都变的微弱了、似有似无了。 你变的宁静而清晰。 这个时候,你内在的这种宁静,有一种莫名的舒适和愉悦感。 这种愉悦不是高兴,很难形容这种禅定中的愉悦,它没有兴奋的成分,非常的宁静,更像是一种舒适和清澈的感觉,语言上极难准确的描述出来。 这个是禅定达到近行定的情况下,你将会经验到的。 天台宗里把这描述成: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地定。 粗住,什么意思? 就是你刚进入禅定的时候,很粗的意识到身体,意识到心跳。 细住,你的呼吸变的细微了,心跳也渐渐忘了,无法感知到了。 欲界定,类似于你已经无法感知到手和脚了。 未到地定,你开始感受到某种心灵的宁静和禅悦,一种非常祥和的状态,但它仍然和初禅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叫未到地定。 接着,你其实什么都不必做,当你了解整个禅定的过程,你会发现一件非常奇怪的事——自始至终,你都什么也没做,你只是看着,你只是由这个能量或意识状态,自动的向内深入,所有的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地定,都不是你在做,而是路标,你只是静静的看着,静静的坐在那儿,你的能量就变的越来越浓缩,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向内。 当达到未到地定,你感知不到肉身存在的时候,你仅仅是感知到彻底的宁静与祥和,一种愉悦感,这时候你将经验到一个空灵的状态,好像什么也没有了,你无法感知到物理世界的存在,也无法感知到肉身的存在,你的思想也似乎停止了,似乎一切都不存在,只是完全的空灵,虚空,身心豁然。 意识内化相对应的四禅紧接着,在这个空灵产生以后更深入没多久,这个空灵里面又开始产生了运动。 所以能量是一个两极的现象,它进入了宁静,没多久又会进入运动,它会在两极间来回振动。 你会在这个空灵当中再次经验到种种感觉:开始全身有微痒的感觉,全身有蚂蚁爬的感觉,或者全身渐渐有轻灵的感觉,向上飘的感觉,或者全身有冷或暖的感觉,或者全身有滑润或干涩的感觉。 这些对应的感觉都会产生出来,但并不是每一个感觉都会出现,你会出现这八种感觉里面的一到两种。 而我告诉大家,这种感觉不仅仅是在禅定当中才有,我们在气入脊椎、气入中脉时也会有这个经验。 你如果有气入中脉的经验,这个感觉甚至在你睁眼的情况下都会有,你在意识达到第七个中心,融入明亮以后,也许会莫名的产生痒的感觉,或产生全身向上飘的感觉,这实际上是对应于禅定的。 禅定中你的能量的确也在向中脉收拢。 其实,一开始你能量的收拢的确是进入中脉的,可能大家对这一点没有任何的觉知力。 我们普通人的能量没有在中脉,是在阳性和阴性的左右二脉当中,在逻辑和直觉这两条脉里面。 只有当你的能量进入更加镇定平衡的状态,你左右二脉的能量才开始融入中脉。 一旦能量进入中脉,你睁眼闭眼都会产生对应的禅定效应。 所以意识内化的一大好处是不需要你闭上眼睛打坐,你一样会经验到禅定。 当能量进入中脉,并且上升到第六个中心的时候,你就会产生轻飘神醉的感觉,这就是初禅里身体向上飘的感觉,因为初禅当中,你的能量也达到了同样的头部的顶端,它一定是同样的。 大家可能有这样的发现,你越是禅定好的体验,你当天越是坐的正,背很直,一点不弯腰。 为什么当你禅定特别好的时候,你的背会自然挺直? 因为这时你的能量在浓缩进入脊椎骨,而且在向上运动,因此你自然的就坐正了。 所以一个真正坐禅的人,他的背会自然的挺直,因为他的整个能量是向上走的。 而当你能量向上走的时候,你是不可能昏沉的,你一定会变的更加的清醒。 当你的能量达到头部顶端的时候,你将经验到初禅的“轻”,一个向上飘的经验。 这个经验不是只有在你闭上眼睛进入禅定才会有,你如果做意识内化的冥想,即使睁开眼你都会有,即使你走在马路上,只要你的能量在中脉的顶端,你一样会有向上飘的感觉。 有人说打坐时感觉脊椎骨很重。 你也许不会经验到轻,你会经验到重,这和个人的能量特征有关。 有的人可能会经验到特别重,重的像磐石一样,山一样。 我们打坐可能有这样的经验,有的人会像羽毛一样飘起来,有的人却突然发现他的身体在静定当中,特别的重、庞大,像个石头,这些都是禅定当中会自发产生的经验。 有人会突然间觉得皮肤婴儿般滑嫩,而有人突然觉得皮肤像老树皮一样,很粗糙。 这八个对立面的经验,都会根据你能量的倾向展现出来。 而当你的能量来到脑垂体第七个中心,你也许会有痒的感觉,这是会自然发生的现象,可能在你做内化冥想睁眼时,也会产生同样的效应。 当然,你闭眼时,这个效应可能会增强。 为什么? 因为你闭眼时,浓缩入中脉的能量实际上比睁眼时要强的多,毕竟闭眼时的专注力更高。 所以静坐仍然是必须的,因为静坐产生的专注力要更强。 局部痒? 那不一定是,它一定是全身痒,真正第七个中心产生的效应是全身痒,莫名的痒。 这就是初禅可能会产生的八触。 随着这八触的产生,同时会有正面效应,就是十功德: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 你的能量在达到中脉的顶端时,你一定会产生空和明的经验,这个对参加过意识内化的学员已经用不着说明了,完全彻底的空和明的感觉,而且异常的明亮,你在闭眼的禅定里也会经验到。 然后是定,很稳定、镇定,很平静。 如果你是从意识内化走入这个经验的话,我建议你闭上眼睛,再一次的经验,那么它将在你闭眼的禅定里加强、加深。 如果你不是从意识内化的经验里体会到的,你是从闭眼的自主禅定里自发经验到,那么这个经验也将会进一步的展现到你平时的生活中。 所以禅定不仅是闭眼以后的一个效应,你在禅定中经验的现象,其实是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你可以在平时走路的时候一样有这个经验。 智,智慧,你的明晰的程度将会增加。 你内心的善良和柔软将会自动的展现。 在中脉的顶端,除了明和空,一定会有喜和乐。 它是一个如此喜悦的经验,所以当你在中脉顶端的时候,这喜乐的经验,就已经是一种禅定了。 只是你是睁眼的,如果你愿意也可以闭眼,同时经验到这些初禅十功德的经验。 初禅有五个禅支,叫:寻、伺、喜、乐、三摩地。 用我们现在的话,就是觉、观、喜、乐、三昧。 寻,就是感觉,譬如你感觉全身的痒,或呼吸的运动,心跳,这个是聚焦式的运动,寻是聚焦、有方向的,你每次只能看向一个方向。 伺,就是觉知,无聚焦的觉知,没有方向的看,统一的看到,没有任何方向,你更加深入,会发现聚焦就消失了。 你没有具体专注的看身体上的一个体验,而是统一的看着,这样你的能量就会更加的凝聚、向上,自然的就产生某种空灵和喜乐。 再一次强调,这一切不是你做的,而是在你保存能量的前提下,自发产生的一个能量向内运动的效应。 所以一定要理解,所谓的禅定不是人为的,而是能量的表征。 你进不了禅定,其实只有一个原因,你不能说我进不了禅定是因为我杂念太多,我专注力不够,因为环境太吵,因为我腿很疼,因为这因为那,都不是。 你进不了禅定只有一个原因——你能量累积不足。 只有这一个原因。 当你能量累积的足够,你不想进入都不可能。 因为能量在达到饱和以后,会自动的进入中脉,这是一个物理现象,你甚至不能抗拒它。 所以在了解这一点后,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不要耗散你的能量,即使在平时的生活中。 所以请大家调节你的生活,你平时的工作,饮食,生活起居,平时固定下来的禅定的时间,这一切都要安排好,并且调整你禅修以外所有的时间。 这点非常重要,如果你在生活当中太疲劳,你叫一个疲劳的人,即使每天固定时间打坐,他也无法累积太多的能量,因为他的能量在生活当中已经消耗了。 人们把能量大量的用在工作甚至所谓的娱乐上,不停的看电视、看电脑,或者长时间的看书阅读,等等,这些都很耗神,非常消耗能量。 你如果真的想在禅定上取得进展,而且是快速的、自然的进展,你一定要改变你生活的节奏。 合理的安排你的生活,不要让每天都变的精疲力竭,这样你很难进入禅定。 也许对一个还没有进入最初禅定的人来说,一旦你能够维持三个月能量的累积,能量开始进入中脉了,以后的事情就变的容易了。 因为能量一旦养成了进入中脉的惯性,它变成一种习惯了,那么每天晚上你的静坐现在变成一个充能的过程,即使你白天很疲劳很累,只要晚上打一个小时坐,你就变的精神焕发了。 因为你的能量在进入中脉上升,在进入更高的层面以后,它反而吸收到了能量。 整个地球的能量是由更高层面所支持的。 而当你的能量进入中脉、进入内在静定,达到更高的宁静以后,实际上它会吸收能量。 这就是为什么每天晚上需要睡眠,因为每晚你在睡眠中实际上吸收大量的能量,所以当你醒来时神清气爽,因为你又获得能量了。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在你入门以前,在你三个月以前,在你还没有能力吸收内在高层面的给养以前,你必须先谨慎的保存你个人的能量,让它达到一个饱和的点,以至于你能够打开向内的大门。 一旦向内的大门打开,那么禅定将成为你获得能量的渠道。 所以那些禅师疲劳了以后开始打坐,甚至比睡觉更能恢复活力,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怎么进入内在更高的、拥有更大能量的层面。 一旦你走进第一扇门,以后的事情就变的容易了。 其实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中间都只隔着一层纸,唯有初禅是一道墙壁。 而往往大家不知道怎么样进入最初的这一扇门。 那个诀窍就是在三四个月内,你一定要保存住你身体的能量,让它有能力打开最初的大门。 一旦打开,以后的事情就方便多了。 在初禅的五个禅支里,你的能量在内在达到了空灵、寂静、一种无法言喻的快乐、轻安,心完全稳定在这个经验里了,无法感知到身体的存在,手脚的存在,同时又很清醒,这就是初禅的经验。 也许有些人有,但有的人并不多。 渐渐的,你在这个经验里可以变的更加的加深。 再一次的强调——不是你去加深它,而是你在这个经验里足够久了,它变的自动加深。 所以以后的事根本不用你去操心,你只要安住在里面,在这个初禅的禅定里,你自然的就变的越来越深了。 当然中间还存在着从初禅到二禅的过渡期,你的心在专注里变的更加的皎洁,禅定和喜悦变的更加的明亮,就好像有日月光一样。 这个在二禅的经验里,实际上意味着你达到了脑垂体的明光。 你在脑垂体的明光下,将照亮整个身心。 当然这两者不能完全对应。 为什么? 意识内化的途径,和四禅的途径,其实不是完全对应的,它们只是有一些可参照的点是相同的,这个大家要理解。 因为四禅的经验,更偏向于止,不偏向于观。 而意识内化的经验却更偏向于观,以观为重。 所以在二禅的时候,你会变的尤其的明亮,你的脑垂体照亮了全身,你变的更加喜悦、更加明亮了,这其实是一个二禅的经验。 我在这里讲的禅定,再次强调下,不是南传的,也不是天台宗大乘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我只是参照它们的一些对应的点,在讲解意识内化的禅定,而不是传统佛教的四禅的禅定,这个要搞清楚。 当你在内在脑垂体的明亮,照亮你内在的空灵,对应二禅的经验后,你将变的更加的深。 你的喜和乐自动的变的更细腻了。 它对应于三禅。 再次提醒大家,我讲的不是三禅,而是对应于三禅的经验。 你开始更加的以明为主,以寂定为主,更加的澄清,澄澈而透明。 所以其实并不存在二禅、三禅、四禅的大门,它们仅仅是旁边的一个路标,当你真的进入的时候,你会发现根本没有任何大门,你只是变的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寂静,越来越明亮。 你并不会说:哦,一下子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了。 没有这样的事。 你并不会产生一个跨越阶段的体验,你只是变的越来越澄净,越来越清澈明亮。 你如果把你的清澈明亮,在出定以后,对应于这些初禅、二禅、三禅的经验,你会发现它们有对应点,非常类似。 到最后,你会对应于四禅的经验,心彻底的寂静,彻底的不动,也是彻底的明亮。 而这个明亮里有无法言喻的喜乐,这种喜乐已经超越了语言的程度,因为它是绝对清澈、清净的,像清澈的流水一样。 禅定真正的危险你在对应初禅的时候,就无法感知身体了,你无法经验到物理世界,也无法经验到物理世界的任何声音,你完全进入了内在的纯清至极点的状态。 你可以一直保持在这个经验里,也可以在如此的清澈里面产生你要看的经验。 也就是那个经验是一面非常清澈的镜子,你希望镜子里出现什么,它就会出现什么。 至于镜子里会出现什么,我不过多的描述,因为这会给你一些不良的暗示。 你如果真的走进去了,你自己会知道。 而无论这面镜子里出现什么,你都会不以为然。 如果你被镜子中出现的东西迷住了,将会是一个极大的危险。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南传和其它的禅定里都提到:禅定的危险,并不是禅定本身,而是你在禅定后将看到的东西,那些东西有可能会吸引你的注意力。 阿迦曼尊者在二禅、三禅、四禅的经验里时,早年一直看到各种各样的画面,那些画面甚至会大大的吸引住他,因为它们并不是幻想,有些是真实的内层面世界的画面。 的确存在其它世界,而且他的确可以在内层面看到其它世界,并且经验那些世界的各种场景,但无论怎么经验,它仅仅是个旅游而已。 你可以不要旅游,旅游是浪费时间的,你可以看一下,然后就回来,你不要看太多,你看太多对你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 所以禅定唯一的危险是你有可能看到内在的层面,而它将会吸引你。 你可以去旅游下,但是希望你回来,因为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你需要更深的、更深的向内走。 如果你在这个物理世界有太多的旅游,产生疲劳了,你将无法进入禅定。 同样的道理,你在进入禅定以后,到了内层面去旅游了,那么意味著你将无法进入更深的层面,你也会疲劳,内层面的旅游一样会消耗能量。 由于你消耗了内层面的能量,你将无法进入更深的层面。 这是一样的道理。 所有的客体,无论是物理世界旅游中看到的客体,还是你内层面看到的客体,都会消耗你的能量。 你会因此被滞留在那个层面,而无法上升。 这就是为什么你可以去旅游下,出于好奇,但是别走太远。 你要回来,继续累积你的能量,继续进入深深的旁观,如如不动。 你的内层面有很多层,美赫巴巴提到,有精的层面、心的层面,并且它们都还各有好几个层面。 美赫巴巴还提到:大师有一个功能,就是带领你经过这些层面,却给你蒙上面纱,不让你看到属于这些层面的任何场景。 因为看到了你一定会被吸引,一定会想要去旅游。 所以一个大师会给你蒙上面纱带领你上升。 你既路过了那些层面,又没有看到任何层面的场景。 这样你就能快速的上升到最高的、最深的属于源头的上帝的宝座。 所以这些层面对于一个禅修者来说,是最大的干扰。 美赫巴巴提到,如果没有禁止你看到那些层面的话,你几乎百分之两百会被吸引。 没有不被吸引的可能,因为那些层面是如此的美丽,太美了,美的无法言喻,你根本禁不住那个诱惑。 但是即使如此,你仍然要超越这个诱惑。 否则你将会被困住。 美赫巴巴提到,在印度有一个圣人,他被某一个层面的经验迷住了将近三十年,他一直在那个境界里。 而当你在一个层面里,无论你是如何探索,你都发现你是可以无止境的探索下去的。 就好像你探索这个物理宇宙,它永远没有边,你可以一直探索下去也无法穷尽它。 你在内层面的某一个层面也是这样,它也是一个无穷的宇宙,你可以永远探索下去也没有止境。 所以这个人三十年以后发现,他永远也不可能穷尽这个层面,这个层面永远也不可能被他看完,他永远只是旅游了极小的一部分而已。 他最后终于领会到:没必要了。 他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才最终从那个层面超越出来,而且是在一个大师的帮助下,那个大师提醒他:你可以出来了,不要再耽搁在里面了! 所以这是禅定真正的危险。 打坐脊椎骨很重? 刚才提到的8个触,其中有一个就是重。 你也许不会经验到轻,你也许会经验到重。 这跟个人的能量特征有关。 有的人可能会经验到特别重,重的像磐石一样,像一座山一样重。 我们打坐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有的人像羽毛一样飘起来,有的人可能会发现他的身体在静定当中变得特别的重,庞大,像石头一样,这些都是在禅定当中会自发产生的经验。 有的人会觉得皮肤突然像婴儿一样滑嫩,有的人会觉得皮肤突然像老树皮一样,很粗糙。 这8个对立面的经验都会根据你能量的倾向展现出来。 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些现象你都有可能会出现,但是它们都会流过去。 所以最后还是强调一点:最初的那扇大门是最最要紧的。 而你打开那扇大门没有任何第二把别的钥匙,唯一的钥匙就是调整你的生活。 让你不要疲劳,累积你的能量。 经过三个月,四个月你将能够在某一天的静坐里面突然发现你已经进去了。 你甚至没有发现有什么门槛,有什么阶段,突然你发现你完全在静定当中,不费吹灰之力。 这时你的能量已经达到了一个质变。 所以希望大家开始调整生活,让你的能量从量变到质点。 你人为的想要强行进入禅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因为这绝对是一个能量累积的效应。 发布时间:2023-05-17 13:31:0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