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郭耀华:第四章 第二节 从《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谈起 内容: 第四章 第二节 从《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谈起第二节 从《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谈起《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与《阿閦佛国经》类似,介绍阿閦如来及东方妙喜世界的修行方式,分析如下。 一、舍利弗,不动如来住虚空中为众说法,彼声闻众若得神通及不得者,以佛威力皆住虚空,以三威仪而听法要,何等为三,谓行住坐。 是声闻辈,若欲涅槃,结加趺坐而便灭度,尔时大地为之震动。 既灭度已,一切天人皆来供养,或有阿罗汉将欲灭度,身中出火而自阇维,或有自然化灭无遗舍利;或有于灭度时游行空中如五色云,须臾消散灭无遗迹;或住虚空如降时雨至地消尽。 舍利弗,此亦不动如来应正等觉,本修菩萨行时作如是愿,若我得证无上菩提,诸声闻众以三威仪而取灭度。 [1]这段经文描述不动如来灭度时,虹化五色显现,自然化空无遗迹。 阿罗汉弟子们也相同圆寂状况。 二、不动如来为世光明作众生眼,不动如来般涅槃后,乃至正法住世,由彼如来本愿力故,是诸菩萨,若于后时受生彼者,应当读诵百八法门,读诵兹已方能受持彼一切法,不动如来之所安立,一百八法门本性。 我灭度后,若有菩萨摩诃萨当生彼剎者,亦当读诵一百八法门,及能受持一切法门。 [2]这段经文描述不动如来长期成为众生所见的光明体,放射光明。 笔者不清楚百八法门。 但在阿閦佛国要受持一切法前有此先诵读百八法门要求,仅当参考。 三、彼不动如来应正等觉,从身出火而自阇维,舍利遗形皆作金色,譬如低弥罗树,随分断处皆有卍(音万)字之文,如来舍利亦复如是。 不动如来所有舍利分分周圆,表里皆有吉祥之相(相表之文其状如下)卍,随解之处中表皆有吉祥之文。 [3]这段经文与《阿閦佛国经》圆寂描述有些不同,是全身金色舍利,是三昧真火自焚与虹光化身渐出彩虹有些差异。 四、不动如来亦复如是,虽在遥远能与他界诸菩萨众而作光明,不动如来虽在彼剎,余世界中诸菩萨众所有形类等色皆悉能见。 [4]这段经文描述阿閦如来能为他届菩萨作光明修行指引。 五、彼佛剎中多漏尽阿罗汉故,此三千大千世界星宿数量,不如彼佛声闻众多。 此三千大千世界星宿犹有数量,彼一一会无量有情得阿罗汉故,诸会声闻无有数量,余界人天纵以天眼亦不能见。 [5]这段经文描述阿閦佛国,阿罗汉众多,不可计数,且弟子分散各个大千世界。 六、我极观上方皆空寂静,须菩提言,彼不动如来,诸声闻众及彼佛土,亦复如是如见上方,以法界等故,得无有异。 [6]这段经文指阿閦如来佛国净土非常的空寂,融入虚空法界,一般凡眼难见。 七、若于国中雨雹为灾,非时霹雳及余种种可怖之事,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专念不动如来及称名号,由彼如来往昔弘济百千诸龙解脱众苦。 [7]本段经文指出阿閦如来与布兴雷雨的龙族关系密切,与大圆满法在龙族传播也有关系,另外文殊菩萨与龙族也有特殊关系。 八、由初发心被精进甲,于一切众生不为瞋等之所摇动,舍利弗,时彼菩萨因此念故,妙喜国中号为不动,时广目如来应正等觉,见彼菩萨得不动名。 [8]本段经文指阿閦如来修行过程不生嗔怒之心,妙喜佛国又称不动佛国。 不为外界干扰而动心。 --------------------------------------------------------------------------------[1] 《大宝积经》,(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06页下. [2] 同上,第109页中. [3] 同上,第109页中. [4] 同上,第111页上. [5] 《大宝积经》,(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10页下. [6] 同上,第108页下、第109页上. [7] 同上,第122页上. [8] 同上,第102页中. 发布时间:2025-11-04 14:17:5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