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怀瑾老师:“五方佛”的秘义内幕 内容: 我们要了解,大乘佛法告诉我们,这个宇宙无论哪一方位,所谓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上方、下方等等,十方三世都有佛,处处有佛,每个人都随因缘、业力、性情的不同,而产生各种学佛、念佛因缘的差别。 譬如我们对五方佛的观念。 我们看到法师们放焰口,或修密宗时头上戴的帽子,或绣或绘着五方佛,也就是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佛。 注意啊! 别的地方都讲空,只有北方讲不空,不空是什么? 不空就是有嘛! 根据《华严经》的道理,一切佛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换句话说,十方三世诸佛就是一位佛,乃至一切众生,也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 以道理来讲,宇宙万有自性本体的功能就是一个,它起用而变化成万相。 因此,以《华严经》的密教道理而言,释迦牟尼佛等等,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包括东方、西方、南方、北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药师经的济世观》------------怀师: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或者是算命、看风水的阴阳家,中国人用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也就是相当于佛学的五蕴,这其实也是个比喻。 东方属木,为什么呢? 因为生命力最强的是草木,生生不已,就像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所描述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木具有很强的生发力量,我们地球最初形成的时候,首先出现的就是草木,就连从一千多年前的坟墓里挖出来的种子,经过培养,还能重新发芽成长。 木属于行蕴,代表那股生生不已的力量。 南方属火,火属于想蕴;北方水属于受蕴;西方金属于色蕴;而中央戊已土属于识蕴。 中国阴阳家有两句话:“四象(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五行皆藉土,九宫八卦不离壬。 ”这是地球文化,土能生长万物,含藏万物,识蕴也有这个功能,所以识蕴属土,这是听到他们的比喻而联想起来的。 李居士:五蕴也叫五阴,老师刚才说行蕴代表了那股生生不息的力量,似乎代表的是“阳”的那一面,而不是“阴”的那一面,那为什么不叫“五阳”呢? 怀师:在佛学里,修持没有成就以前叫阿赖耶识,叫作众生的妄心,那是阴的一面;而修行成佛以后,就不叫阿赖耶识了,叫如来藏识,那就是阳的一面了。 修行并不是断了什么,而是回到本来。 五蕴是对凡夫众生讲的,成佛以后就不叫五蕴了,叫五方佛,这是密宗所用的秘密,现在都给你们讲透彻了。 空本身就是有,空就包含了一切,能生一切万法。 密宗自己认为比显教高,其实密宗是佛涅槃后,佛弟子们中的一派,他的修法属于“一切有”部。 不管是显教还是密宗,都认为空、般若第一。 这里要特别提出来的是,本性是不生不灭的,唯心的那个作用是不生不灭的,唯物的也是不生不灭的。 这个秘密《楞严经》里有讲,以后我们作总结论的时候还会提出来讲。 你转识成智成佛以后,色蕴(金)就变成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在西方极乐。 行蕴(木)则转成东方琉璃世界,东方药师佛和阿閦佛在东方琉璃世界。 想蕴(火)变成了南方宝生佛。 受蕴(水)变成了北方不空佛。 而识蕴(中央)则变成了毗卢遮那佛。 古今中外,古往今来的一切佛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所以释迦牟尼佛,乃至阿弥陀佛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而已。 真正的佛,总体的佛,就是毗卢遮那佛。 卢舍那佛是色界天成佛的,是报身佛。 所以说唯心可以成佛,唯物也可以成佛,不过要真正转物就需要真功夫真本事了,所以说学佛是一个大科学。 这些都是大秘密,是佛学的内幕,现在都替你们揭穿了。 大毗卢遮那佛的密宗修法是最大的一部,包括了日本的东密和西藏的藏密,中国翻译成大日如来,日本人就拿大日来炫耀自己。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假定以我们地球做中心向东方走,无量无边的世界,有阿閦佛、药师佛。 药师佛的世界无比的庄严,无比的清净;南方有宝生佛,非常光明照耀;西方有阿弥陀佛;北方不空佛,不空哦,没有空;中央是毗卢遮那佛,是总体的佛,这叫五方佛。 和尚做法事头上戴的帽子,就画有这五方佛。 密宗所谓密是最明显的道理,然而最显易之理自己不懂,这才是真正的秘密。 显教修法大半走“去恶为善”的路线,舍妄念、烦恼而求证菩提的空性,然后用空性菩提去转习气。 密宗之秘,在于“烦恼即是菩提”。 学佛与成佛,没有舍弃哪一点,当下我就是佛,不增也不减,本来就不增不减,不需要你舍弃哪一点,空掉哪一点,所以显教讲空,在密法看起来,也只是一个方便而已。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切众生的自性,本来具足一切法,因此学佛修法乃至成佛,决不是舍弃了任何一点,更不需要舍弃妄念而证菩提,因为妄念本身就是菩提。 何以故? 妄念、烦恼的自性本身就是非空非有,因其不能真实存在,所以它非有;因其能生生不已,所以它非空。 显教某些法门是抓住一面,舍恶而取善,舍有而取空,或舍空而取有。 密法同华严宗一样,是合一的,圆满的,不取不舍,不增不减,众生本来是佛,要你自己信得过。 就显教的理来说,要去除贪嗔痴慢疑,断惑才能证真;就密教之理来说,非增非减,非取非舍,自他不二,知五毒本身就是佛性,贪嗔痴慢疑就是五方佛。 转识成智,是由凡夫转成圣人。 密宗转都不要转,凡夫即是圣人。 知道嗔心本身就是佛性,立刻转成东方不动如来。 (大圆镜智)知道贪心本身就是佛性,立刻转成西方阿弥陀如来。 (妙观察智)知道痴心本身就是佛性,立刻转成中央毗卢遮那佛。 (法界体性智)知道慢心本身就是佛性,立刻转成南方宝生如来。 (平等性智)知道疑心本身就是佛性,立刻转成北方不空如来。 (成所作智)所以,佛法中有这门密宗,密就在这种地方,转不过来,理证不到,修持不到,信不过,那就很糟糕。 懂了一点密法,把这些看作空洞理论,没有去修证到,以为贪嗔痴慢疑就是五方佛,便去乱用贪嗔痴慢疑,自己反而落因果下地狱不能自救了,很严重。 因此,密法真的说便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切凡夫人心的根本就是佛性,证得到、见得透、信得切,当下就转。 所以密宗人说禅宗是大密宗,其理由在此。 这个法门秘密的重点就在这个地方,并不是说方法上有秘密,方法上有秘密那是花样,只能算是方便而已,身上的气脉、发光动地等都是方便,不是真正的秘密。 我几十年来,素来不肯传这个法,因为世上真正的密宗大法,没有几个人有资格学,一般人一提到密宗,神秘观念就来了,这已经没资格学密宗。 问:密宗的修法不像显教需要断惑证真,而是即烦恼是菩提,贪嗔痴慢疑即是五方佛。 那么五方佛与五蕴又有什么关系呢? 怀师:《心经》告诉我们,“照见五蕴皆空”,一般人总认为空掉了五蕴才能成佛,密宗则不然,密宗从果地修,认为五蕴就是佛,五蕴就是五方佛,同贪嗔痴慢疑一样。 由此,大家需要了解,《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有个秘密在此,你们般若不够,所以不能见道,不能成佛,是你“照”见五蕴皆空,哪个“照”在照? 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不空了,五蕴就即身成就,都随你那个“照”而转的。 把这个道理弄懂,五蕴即成五方佛,就好修法。 换句话,身心的本身就是佛。 为什么说五蕴同五毒立刻就是五方佛? 这个理要去参,不是听懂了就是,你们根本还不懂。 为什么显教说想蕴一切都要空? 为什么密宗要用观想? 为什么想蕴与无量光配合在一起呢? 这些参透了,白骨流光道理也都融会了,一点贯通了,参透了一层,你的见地就跃进一大步,足见理不参透不行的。 任何法门,任何宗派都是这样,任何修法都重见地! 见地就是理! 见地不透不行。 你说我们净土讲信就够,信才难呢! 不穷其理,统统变成迷信了。 真正的净土岂止三经一论! 华严境界全部都要参透,所以全部八十卷《华严》,开始由信转入,最后才归于净土。 为什么把净土放在最后? 足见此信之难。 换句话,一切佛法成就都是真净土。 要把这个理搞清楚。 五种根本烦恼为什么立刻会转成五方佛? 比如想蕴,妄想最厉害了,妄想也是想,三十七道品也是想,般若境界也是想,五遍行中的想与思都是想。 想转成佛怎么转? 不需要转,想就是他,是嘛! 念佛本来他在念,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众生想的业力所造成,所以观想成就是会造一个国土,但是怎么叫观想成就,这同妄想不同,这就要参了! 你们不参,但信得过吗? 信不过,对外尽管吹,对内自问:唉! 我毫无成就。 这信都靠不住。 为什么大慢可以成就南方宝生如来? 南方琉璃国一片光明又代表什么? 都没有参究! 如果把这些话头参通了,或参通了一点,所有密法修持的成就就不同了,你以为密宗不要穷教理? 开玩笑! 密宗传到中国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就没落下去了,你看唐代至今的密宗堕落成这个样子! 为什么会搞成这样呢? 好奇、迷信! 喜说梦话、谈功夫! 越来越神经了。 密宗是个大法,但越来越没落至此程度,因为大家不肯穷理。 所以今天我很沉重、很严重的告诉你们。 发布时间:2025-11-03 12:47:3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1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