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何要受持五戒? 内容: 无论你是否皈依佛门,都可能听说过居士的在家五戒,对于已经皈依的信众来说,或许想要更加深入宗教修持,而正在了解并想要受持五戒,那么“五戒”究竟是什么呢? ,受持五戒有哪些功德利益呢? 1、什么是五戒? 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一个人受了三皈五戒,就可称为优婆塞或优婆夷。 翻译成中文叫近事男、近事女,就是能亲近三宝,承事供养、广种植福田的男居士、女居士。 “五戒”是中国大乘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是一切戒律的基础。 因为是为在家人所设立的,所以五戒也被称为“在家戒”。 2、为什么要受持五戒? 护持众戒到彼岸,成就无畏为世雄。 弘一法师《华严集联三百》佛教的根本精神在于戒律的严守,无论是大小乘佛教都时常强调“戒定慧”三学,而在三无漏学中“戒”又居首位。 戒为续佛慧命之所依戒为修学佛法之基础戒为解脱轮回之根本3、受持五戒的功德和意义经论上有云:受持五戒来世可得人身,或来世可生天上。 圣严法师曾说过,“五戒是通往人天的护照”。 五戒是做人的准则,故受持五戒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受持五戒不离止恶与行善的慈悲心,世间最有意义的事情莫过于自利利他,我们要想成就这样的善法。 4、五戒之一“不杀生”大乘佛教以慈悲为主体,慈悲就是不忍伤害任何有情众生,我们学佛应该与佛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相应。 《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 刀兵大劫、战乱横生皆由人类累劫以来杀生无数的共业所致。 社会秩序的维持,人类生存的保障,全靠大家能够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 因此“不杀生”在于佛教徒而言是持守五戒中十分重要的戒律。 5、生活中如何持守“不杀生”? 我们经常看到亲戚朋友在朋友圈里晒一些现吃现杀、活鱼活吃的美食图片,对于正在持五戒的居士来说确实不忍看到他人为了满足自己一时口腹之欲而去杀害众生。 人人皆有恻隐之心,相信即使是不信佛之人在看到动物被杀时也会产生不忍与怜惜之情。 我们不评论他人吃活物现象的对错,但对于已经受持五戒或想要、将要守五戒的居士和虔诚的皈依弟子来说做到不杀生的确是非常重要的。 6、为何“不杀生”? 佛教的基本观念即是众生平等。 也许你会问究竟众生哪里平等了? 为什么有的人有钱? 有的人没钱? 为什么有的人快乐? 有的人痛苦? 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被百般呵护? 而有的人穷其一生也不能. .. .. .之所以说众生平等,是因为人人皆具有佛性。 人人都能改变自己的现状,只要我们肯努力生命就可以改变。 不仅人人有佛性,蚂蚁蚊虫等有情众生皆具佛性。 只因业力的不同而显现不同的躯体,所有对于它们而言也都有活下去与选择活下去的权利。 7、“不杀生”是指不杀“人”和“动物”? 众生二字不仅是指人类及动物,一切由胎、卵、湿、化所生的任何形式的有情都叫做众生,四生九有之属皆包括在内。 不但需要避免直接的杀害,还要避免“杀因”与“杀缘”。 如渔猎行为为直接杀害行为,想要吃动物,并且以杀害动物为生即是“杀因”,而贩卖猎具鱼网等亦为间接的助杀之缘。 8、看弘一法师如何爱护微小生命弘一法师东渡日本留学时,曾特意拍来电报询问家里养的猫儿是否平安,而出家后更是慈悲蚁虫等众生。 作为当时《护生画集》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弘一法师不仅是护生思想的积极宣传者,更是做到对极微小的生命也呵护有加。 一次弘一法师到学生丰子恺家做客,丰子恺请他坐藤椅,只见法师把椅子轻轻摇动后才慢慢坐下去。 丰子恺起初不敢问,后来见法师每次皆是如此便斗胆启问法师:“为何每次坐藤椅前都要摇晃几下? ”法师回答说这椅子的两根藤条之间怕是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会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几下再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丰子恺暗暗惊叹,法师的注意究竟是比常人周到。 当一个人的内心充满慈悲,表现于外也自然是细心周到,真诚地体恤身边的有情众生,不仅是利他之善行,更重要的是在利他中也圆满了自利。 9、持不杀戒的功德不杀生之人具有十种功德: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健康顺意五、寿命恒远多寿多福六、恒常被护法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安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没有对恶道的怖畏十、临命终时可生天上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净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发布时间:2025-11-02 15:31:4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1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