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普通人做到五戒有什么好处 内容: 很多人一听说佛教,就立马绕路,因为佛教中的东西感觉太唯心了。 特别是一些清规戒律,感觉要实施起来太难做到了。 很多中国人有个传统的思想,做人只要不越界就行了,虽然做不到最好,但是比差的也要强得多。 这种中庸思想历史以来一直都在左右着我们去作出各种决定。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绝大多数人都自甘平庸,在人生的路途上,往上看看,比不上;往下看看,绰绰有余。 这也就够了,既不出名,也不丢人。 其实,佛教中的很多东西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而且,很多东西在现实的应用中是非常有道理的。 今天,云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五戒,普通人能不能做到这五戒的问题。 在佛陀初期传法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成立宗教团体,照样有很多人得果位。 那么这种情况其实也可以应用在一般人身上。 也就是说根本就用不着去管皈依不皈依的问题。 只要时时行善,用现代的一个语言,叫做充满“正能量”的去做人,不但对工作有进取精神,而且整个人显得朝气蓬勃,精神焕发。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就用五戒的原理来举例说明。 第一戒,不杀生。 作为一般人来讲,杀生必须要做到“心狠手辣”。 其实我们很多人平时都很善良,真的有很多人看到蚂蚁都忍不住跳着走,不想去踩死蚂蚁。 这不是涉及佛教的慈悲心的问题,而是天生善良的人心肠就是比较软的。 这样的人,你让他去杀鱼或者杀鸡,他根本是连菜刀都举不起来的。 那么,这样不杀生有什么益处呢? 首先这样的人是很善良的,他不忍心看到别人痛苦,所以,平时也很爱主动帮助别人。 当这个人越来越善良的时候,看到别人痛苦的时候就越爱帮助人家。 这是出自一种天性,而并非是某种信仰所驱使的。 作为礼仪之邦,我国从古到今有个礼尚往来的习惯。 就是你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了,等我的困难那阵过去了,我肯定是要回报的。 那么,平时爱帮助别人的人,多数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从另外一个角度,人们就会说,哎呀,这个人真是善有善报啊! 都会羡慕他。 其实,这种善报是因为平时自己的善行积累而成的一个结果而已。 第二戒,不偷盗。 大家知道,偷盗本来就是一种非法行为。 作为一个良民,也是必须做到这一点的。 因为偷盗纯粹是想不劳而获,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一旦有了这种习惯,他的结果是非常可悲的。 有句老话叫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做这种事情的,迟早会被发现的。 而且,经常做偷盗的人,他的心总是虚的。 甚至连做梦都是做的偷盗被抓的梦。 所以,因为偷盗会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 多数有偷盗习惯的人,相貌也会变得很差,眼神也躲躲闪闪的。 我们讲人要幸福的去活着,而无忧无虑的生活离爱偷盗的人会变得很远。 所以,不偷盗,心底里自然宽敞,那种幸福的感觉时时都会充满着你。 第三戒,不邪淫。 其实这也是国家法律法规限定内的。 不得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关系。 用一句老话说得清楚点就是不伤风败俗。 从各种案例中我们得知,人一旦做了这种事,内心其实是有愧疚的。 也就是说心里一直不得安宁。 中医讲心为一身主宰,心一旦偏了,那么病邪就很容易入侵身体了。 同时,过度的邪淫也会导致身体素质变差。 如果能守住这一点,心地自然很正。 在《天龙八部》中,少林寺方丈玄慈因为破了色界,和叶二娘生了虚竹。 最后被人揭破后,不得不以死谢罪。 其实在他活着的时候,一直对叶二娘是有愧疚的。 就是因为他破了邪淫这个戒律的原因。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一个人无论行事说话,都会显得很端正正直。 更容易受到别人的信任与喜欢。 因为人们普遍都是喜善恶恶的。 第四戒,不妄语。 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平时如果不骗人,就更容易得到大家的信任。 当然不妄语不是说的那种老实巴交,而是在说话时不欺骗别人。 即使有些话很难出口,但是他会尽量的举例去说明事情的经过。 一般平时不说假话的人嘴唇的唇形会生得非常好看,而且说出的话很有力度。 比起平时没事爱唠唠叨叨的人来说,他一句话能顶别人十句甚至更多。 这是因为他平时都将自己的“精气神”都尽量地保存着的原因。 站在中医的角度,随意乱说话或者多说话,很容易造成气虚。 所以少说话对身体的直接益处就是很多的。 而妄语说多了的人,别人对他就会像对待故事“狼来了”中的那个爱说谎的小孩子那样,上一次当两次当,人家肯定不会上第三次的当了。 而不妄语的人,你说什么别人都会相信你的。 所以不妄语在实际社交当中,都是很有用处的。 第五戒,不饮酒。 饮酒作为一种文化,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 但是,喝酒误事的范例也有很多。 在当今社会里,很多人都有私家车,作为一个开车的人最好不要喝酒,这样至少能大大提高车内人的安全系数。 同时,很多人喝酒容易乱说话,乱闹,这样就很不好。 现在的聚会,不像古时候那样喜欢闹酒、灌酒。 因为中国古代的饮料主流除了酒就是茶,在多数表达喜庆的时候就喜欢喝酒。 所以,人们为了热闹,就进行闹酒。 但是现在各种饮料品种多了去了,无论是喝什么饮料,别人也不会有意见的。 因为喝饮料不会像喝酒那样醉酒闹事,所以,人身的安全系数比起喝酒的来要有保障得多。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能够做到这五戒的人,坚持到老了多数是德高望重的人。 他的人格与修养,都会被人推崇与敬重。 在任何地方,说话行事都会有一定的分量。 也就是说,无论是居士还是普通俗人,对于这五戒的内容其实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我们如果将佛教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就会发现佛经其实也离不开我们的现实生活。 甚至某些思想还能开启我们生活中的智慧,引导我们去充满正能量的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5-11-02 15:14:1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