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五明分类 内容: 声明研究语言和名、句、文身等如何构成的学问。 义净说“西方” 6岁童子开始学《悉谈章》等声明著作。 中国唐代沙门智广撰有《悉昙字记》,即此类专著。 藏文大藏经中译有声明专著近40种。 工巧明包括的范围很广,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五“工业明处”称:农,商,事王,书、标、计度、数、印,占相,咒术,营造(雕塑),生成(豢养六畜等),防那(纺织、编织、缝纫),和合(调解争讼),成熟(饮食业),音乐等十二种均属此。 医方明敦巴辛饶是最早的藏医。 象雄是藏族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也是藏族原始雍仲本教的发源地。 象雄位于今天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一带。 这个地方是雍仲本教创始人敦巴辛饶的诞生地。 根据雍仲本教的传说,他诞生有一万多年,他从小就开始学习本教等文化知识并长期精心从事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任何事物都包含着4种元素,即土、水、火、风。 这4种最小的分子,他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由于这4种元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后来他写出了《宇宙从蛋生》、《藏医九显论》、《五行历算》、《天文历算》等一些理论著作。 本教的第一本“医典”传说敦巴辛饶一生娶了9个部落主的女儿做妻子,并生有8个子女,其中一个姓翟的妃子为他在公元前637年藏历木猴年生了杰布楚西。 杰布楚西后来成为敦巴辛饶的医学继承人,并将他父亲的医学论著编纂命名为《多个梦移》,这部书就是现在我们使用的《四部医典》中的宗源书之一。 医方明相当于现代的医药科学和医疗技术。 释迦牟尼在世时,其弟子耆婆(王舍城名医)对医药就有所贡献。 随着佛经的传译,天竺医术也传入中国,佛经中的“地水火风”和“四百四病”之说,早为中国古代医学界所采用。 义净译的《金光明最胜王经·除病品》中曾讲到风、热、痰荫、总集等病和针刺、伤破等8种治疗方术。 融合汉、印、藏医学的西藏《四部经典》也颇负盛名。 因明印度逻辑学。 印度正理派首创。 印度佛教瑜伽行派学者弥勒、无著在《瑜伽师地论》中用“论体”等七事来作解释,重在辩论术方面的研究。 到了陈那作《集量论》,把它发展到以“量论”(带有认识论的意义)为主要内容的探讨。 北魏延兴二年(472)吉迦夜译《方便心论》,梁大宝元年(550)真谛译《如实论》,因明之学开始传入中国。 其后玄奘传习因明,译有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和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 后窥基作《因明入正理论疏》6卷,成为汉地研习因明的主要典籍。 从此因明在中国佛学界中得到广泛流传。 内明即佛学,指释迦的言教,包括菩萨藏和声闻藏两类教典。 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三《闻所成地》的解说,“内明处”略有4种相:①由事施设建立相(指经、律、论的建立);②由想差别施设建立相(指佛教专有名相的建立);③由摄圣教相(指解释佛教教义的理论);④由佛教所应知处相(指佛教所应知道的法数)。 发布时间:2025-11-01 14:16:3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