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如何破无明 内容: 关于破无明,并不是难于登天。 我们苟能猛然省悟,一切境相皆如空花水月,不可求、不可得,一放一切放,只一觉即可破除! 晦堂借木樨花香当机点示一句:“吾无隐乎尔! ”山谷便豁破无明,言下大悟! 这则公案就说明了,我们的佛性时时都在放光,我们不要辜负了它,不要当面错过而不识呵! 只要我们一切放下,只一觉即可开悟见性。 因为无明并不是确有一个事物,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难以破除。 无明只不过是一个妄执、妄见,只是一时昏昧黑暗,所以一觉即能破。 犹如千年暗室,一灯能明。 至于“先除习气,后破无明”与“先破无明,后除习气”之争,乃是教下与宗下入手用功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宗下从第八识下手用功,先破根本无明,见性开悟,回头来再除习气。 犹如伐木,先将根斩断,上面的枝叶虽还青青未死,但因根已死,不多久也就枯萎了。 教下则从六识下手,故先除习气。 佛说法方便圆融,无有定法,不可拘执不变。 我们之所以有众生见与佛见,无不是因为我们的妄见分别未泯。 我们若修道圆成了,则绝无佛与众生之见,所谓“末等于初”,“还如旧时人”者是也。 尽管显大神通变化无碍,也无丝毫痕迹,这才是真正泛如来寂灭之海,得大自在者也。 性和心不可强分为二,也不可视之为一。 犹如镜是性,镜与外境相对而现影,这个影就是心。 影非无,但不可着实,因为外境若没了,影也就没了,这个影是虚幻的。 幻影之心,时而明、时而暗、时而迷、时而解,所以叫做无明。 因为明暗、迷解都是我们的妄心分别,故都是幻。 既然是幻,那么这个知幻者以有相对故,也是幻。 所以皆不可得。 镜里面的幻影,不论其美与丑,都与镜子没有妨碍、没有关系,因为照体不动故。 同理,人之身心,或圣或凡,或美或丑,不论是善、还是恶,不论是无明、还是觉悟,对于自性来说,皆没有妨碍,实在是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心经》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发布时间:2025-11-01 13:59:1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