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持念福果 内容: 四九持念福果持犯。 持戒与犯戒。 持戒就是保持戒律,犯戒就是毁犯了戒律。 持名。 执持名号。 即念诵佛的名字。 持明。 即陀罗尼,亦即真言,受持真言的意思。 持念。 受持与忆念正法,使不忘失。 持律。 受持戒律。 持素。 受持素食,亦即不食肉。 持诵。 受持诵读经典,或是真言。 持斋。 过了正午不食叫做斋,持斋就是受持斋法。 持戒。 守持佛的戒律,以便不做不合佛法的事。 念。 思念、讽诵。 念力。 念力是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 念天。 六念之一。 (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 念定。 正念与正定。 念持。 忆念和受持。 念珠。 念佛时所使用的计算珠。 念根。 五根之一(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还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等五根。 念处。 所观念之处,亦即以智慧去观察的境界。 念诵。 意念口诵佛的洪名或是经咒。 念佛。 有三种,即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 称(持)名念佛。 即口中称念佛的名字。 观想念佛。 是在静坐之中观念佛的相好功德。 实相念佛。 是观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的道理。 念佛宗。 净土宗的别别。 念佛观。 是观察佛身相好,功德庄严,以停止业障。 念佛三昧。 念佛时念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三昧是禅定的意思。 念佛回向。 念佛完毕之后所唱的回向文,就是观无量寿经所记载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受不舍的十六个字。 念佛的人,将所修的功德回向于净土,回向给亡者。 回向给在生眷属。 念佛往生。 一心一意的念佛,於命终时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念佛往生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即念佛往生愿。 念念。 连续不断的意念。 念念无常。 是说一切有为法都是念念无生灭而不停止。 念无失。 十八不共法之一。 福行。 福行是修行十善等的福业,可以召感天上人间的果报。 福因。 招感福果的业因,亦即持戒布施等之善根功德。 福地。 寺院的德号,因寺院是生长福之地。 福足。 福足与慧足。 在六度中,般若是慧足,其余五度是福足。 福智。 福德与智慧,佛菩萨的化身,即以福德与智慧来作庄严。 福业。 召感福报的业因。 福慧。 福德与智慧,此二者是佛菩萨的二种庄严。 福田。 田以生长为义,人若行善修慧,犹如农夫於田下种,能得福慧之报,故名福田。 福田衣。 袈裟的别名。 果。 由前因而生的后果,由道力而证悟的果位。 果人。 果上的人有三种,即佛、僻支佛、阿罗汉。 亦即佛、缘觉、声闻。 果分。 对因分而言,因分是在修因之位,果分是达到果德不可思议的境界。 果地。 所证果的地位,三乘的果地各有不同,声闻就有四果的分别。 果果。 果中之至果,即无上大涅槃。 果号。 成正觉之后的佛名。 果满。 果上的功德圆满,心地观经说:因圆果满成正确。 果德。 果上的功德,如涅槃常乐我净四德净是果上功德。 果断。 修行人只把烦恼断除叫做子断,若连果报的身体也断即叫做果断,如有余涅槃的阿罗汉,即是只断子缚而未断果缚。 果位。 所证之果的地位。 果位人。 已经证得果位的人,如阿罗汉、菩萨、佛等都是。 果报。 由过去的业因造成现在的结果,所以叫做果,又因为这是业因所得的酬报,所以又叫做报。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果报的意义。 果缚。 为生死苦果所缚而不能解脱的意思。 阿罗汉虽断烦恼但未入灭,名子缚已断,果缚犹存。 若已灭度,入无余涅槃,便是连果缚也断了。 果缚断。 把生死的苦果断除,也就是进入涅槃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3-05-16 18:14:3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