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初入佛门应该从那一个宗派入门学习? 内容: 初入佛门应该从那一个宗派入门学习? 1、中国大乘佛教的宗派有八个首先必须明白,宗派是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由中国修学大、小乘佛法的祖师大德依其所研习的经论为名而创立的。 中国大乘佛教的宗派,有八个之多,再加上小乘的俱舍宗、成实宗,总共是十个宗派。 这十个宗派,就是:1. 俱舍宗-以俱舍论为主。 2. 成实宗-以成实论为主。 3. 禅宗-以《金刚经》、《六祖坛经》为主。 4.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 5.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 6. 密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为主。 7. 法相宗-以《解深密经》、《瑜咖师地论》、《成唯识论》为主。 8. 净土宗-以《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为主。 9. 律宗-以四分律为主。 10. 三论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主。 以修行法门来说,注重一门深入,心念专一,比较容易得定。 而以末法浊世的众生根器来说,应该选择净土宗做为一门深入的依据。 当知「净土」,不是中国大乘某宗所专有,而是在整体佛法的成佛法门中,最有利于「初学菩萨」直接亲近佛、听闻佛法,获得不退转境界的方便修行法门,是任何一个走向成佛之道的凡夫学佛者所应选择、修学的法门,除非你不是凡夫学佛者,若是而不研读大乘经典,修学净土,就是不认识自己的「根器」。 我们看古今有高根器的法师转修净土的实例,足以做为我们应当修持净土的借镜。 2、一位讲涅槃经的法师求生净土在大藏经第十二册中,曾经记载陈天嘉年间,有一位卢山珍禅师,专门讲大涅槃经。 一天晚上,法师忽然看到有人乘着七宝华舫,从面前的空中飘过。 法师很惊讶的问莲华上的人说:「你要到那里去?」华上的人回答说:「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法师十分高兴的说:「我也要同你一起去。」华上的人却说:「法师讲大涅槃经有很大的功德,但是法师没有诵阿弥陀经及往生咒,不能和我一起去。」于是舍下法师自己往西方去了。 法师从那夜起,不再讲涅槃经,每日专心诵阿弥陀经,求生净土。 当他诵到数万部时,一日夜里,看见阿弥陀佛手执银台来接引他。 法师便将他要往生之事,告知他的弟子。 以上所举之例,均是千万人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较为殊胜的。 当然每一门宗派,皆有其不同的教义及不同的修行过程与方法。 但是,不论所修所学为何,终究以戒为基准,以般若为宗,以净土做为最后之依归3、一位禅师转修净土笔者曾在民国七十二年,于南部的山区,参访过一位隐世的高僧,我请教法师修行的方法。 法师说:他原先是修禅宗的,向来以大根器自居,在初出家时,便对自己说:「我三年就要解脱。」一听到别人修念佛法门,便非常的轻视,认为那是下根器的众生修的。 要他修净土宗,除非所有的法门都修遍了,非到不得已时,他才会去修净土宗。 可是有一天,在一次痛苦的生病挣扎中,他居然没有办法压制自己的病情,那时他才发觉到原来自己的力量,是那么的薄弱。 在心灰意冷的情形下,他只有死心念佛,结果奇迹出现了,他的病痛居然不药而愈了。 于是法师回过头来,重新研究净土的经书,精进念佛,方觉悟到净土法门,原来没有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并且具有无边的妙用。 他还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我们会生在末法时代的今天,都是前世的业障深重,否则我们就不会在这个娑婆世界受苦受难了。 千万不可以大根器自居,要以小根器来警惕自己,勉励自己,还是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念佛比较妥当。」想必这也是教界各地成立念佛会的源动力。 4、难行道与易行道每一个佛教徒都必须明白,学佛最后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佛。 而在成佛的中间,必须经过许多修学的阶段。 在修学成佛之道的过程中,修行的法门,依自力与他力的差别,而形成难行道与易行道之说。 什么是难行道? 什么是易行道? 如经典上告诉我们,菩萨有两种:一种是久修菩萨行,获得无生法忍的大菩萨修行者;一种是尚未得证无生法忍,正在发菩萨心,行菩萨道的初发心凡夫的新学菩萨。 初发成佛心的凡夫修行者,要想如大菩萨一样的在十方宇宙中的个个浊恶世界里广度众生,而不退堕,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任何一个烦恼深厚的初学佛者,虽然发菩提心,有大悲愿心,想要在十方五浊恶世行菩萨道,但因其初修佛道,烦恼心强,障道心多,没有足够的定慧力能够像大菩萨一样的驾驭自己的心态,不被外境声色所转,不要说度众生,不被众生度走就已经很不错了。 尤其于现在法弱魔强,邪正不易分辨的时代,处处外道盛行,乃至相似佛法盛行,初机学佛者难似辨别什么才是纯正的佛法! ?对一个初学者来说,一部经典的是真? 是伪? 是了义说? 或是方便说? 当然要从大、小乘经典去慎思明辨,但是初学者没有智慧分辨佛经说的广义内容? 因此如何分辨一部佛经是佛说或非佛说,那就要看初机者宿世福德因缘的牵引与今生亲近善知识所引导的方向,来决定自己今生学佛、辨法的方向。 从古至今,大乘佛教弘法的方向,本没有一定的标准,就是现在,学佛者认定佛法究竟说? 或方便说? 也完全依与个人相应的福慧因缘及与个人能接受、理解的佛法范围为准绳。 在这样一个学派复杂,修行法门混淆,难以抓住「纯正佛法」核心的末法时期,弘法者讲错或混淆任何一句影响学佛者分辨重要抉择今生学佛、向法修行方向的法义,都会牵引我们到恶道去。 所谓「以盲引盲,相接入火坑。」弘法者与学佛者的来世生处,是互相影响,息息相关的。 我们何其不幸生在这样一个难以抉择、辨别「纯正佛法」的时代,无论想要了脱生死,或者发大悲愿心,继续留在这个世间行菩萨道,创造人间净土,乃至成佛,皆极其艰苦难行,随时有堕落恶道的危险,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就如大智度论所说:「具缚凡夫,若发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 何以故? 浊恶世界中,众生烦恼力强,在尚未断除烦恼,获证无生法忍前,心随境转,为声色所缚,常堕三恶道中,焉能救度众生! ?」论中明白的告诉我们,在五浊恶世中,鼓励未断烦恼,未证无生法忍的凡夫学佛者,留在这个恶世里发大悲心,度化众生,而不退堕,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可以说鼓励初机者留在这个恶世里学佛,就是为初学者制造堕落恶道,断送慧命的机会。 目前教界所宣导的「人间净土」,有两大类弘扬者,一类是悲心深重的大乘菩萨行者,愿意留在这个娑婆世界推行人间净土,直到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弥勒佛出世,人间净土完成。 一类是根本就否定「他方净土」与「十方诸佛」的存在,只承认这个地球世界是唯一有「佛」出世的世界,以此观点,而推行「人间净土」的理想。 任何一个深明业力与因果真谛的学佛者,都清楚的明白,依起世经、阿含经及瑜伽师地论等多部经论记载,我们这个地球世界,现在正处于减劫之中。 在减劫中,因多数众生恶业所感,「人间净土」不可能实现,纵然实现,也会如「海市蜃楼」「昙花一现」般地剎那生灭,转眼成空! 而现在的佛学者,提倡「人间净土」,有正面引导众生向善的益处,但在「净化社会」的同时,不要遗忘了经上为初机众生长期学佛利益着想,而开示的告诫:「未证无生法忍的凡夫学佛者,必须经常亲近佛、不离佛,才能在佛陀的指导修行下,断除烦恼,忍力成就,超出三界,永不退堕,直至成佛。」所以对末法时期的凡夫学佛者来说,「求生净土」,是最符合大乘经义所说,带领新学菩萨最直接亲近佛、不离佛,走向了脱生死与成佛之道的唯一安稳捷径。 姑暂不说十方世界的「净土」,就拿欲界兜率天「弥勒菩萨住处」来说,鼓励初学者修弥勒法门,往生「弥勒内院」,亲近弥勒,再随弥勒下生人间,完成人间净土的弘愿,总比鼓励未断烦恼,未了生死的初学者,留在现在这个共业大染缸的劫浊中,追求如海市蜃楼、昙花一现剎那生灭的「人间净土」要能利益初学者切实的多。 而不论往生「弥勒菩萨住处」或往生「弥陀净土」,乃至「十方净土」,以末法凡夫众生的「根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鼓励初机者往生「净土」,亲近诸佛,是现在唯一能长期、实际让初学者走上安稳不退的成佛道路,是大乘经典中所说不诤的事实。 诚如智度论所说:「新发意菩萨机解软弱,虽言发心,多愿生净土。 所以者何? 譬如婴儿,若不近父母恩养,或堕坑落井、火蛇等难,或乏乳而死,要假父母摩洗养育,方可长大,绍继家业。 菩萨亦尔,若能发菩提心,多愿生净土,亲近诸佛,增长法身,方能匡绍菩萨家业,十方济运,为斯益故,多愿生净土也。」大集月藏经也说:「我末法时中,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者,唯依净土法门,才是最契合恶世众生速超生死,直至成佛的稳当修行道路。」由此可知,求生净土,是末法众生踏上成佛修因的捷径。 当在净土中获证无生法忍后,再回入三界中度众生,就具备如大菩萨一样不退转的度生能力,能够任意自在的救度众生,广施佛事,永不退堕,直至成佛。 故经论称,依仗佛力,往生净土,在净土中稳当修行,直至成佛,是成佛道上的「易行道」。 若鼓励初学者留在浊恶世界中修行成佛法门,容易退堕,是成佛道上的「难行道」。 5、认识自己的根器,才能选择适合修行的法门关于初学菩萨留在三界中修行容易堕落的情形,有很好的实例:西国传记载:印度有三位发大乘心,度化众生的菩萨行者,一位叫做无着,一位叫做世亲,一位叫做师子觉。 三人志同道合,一齐发愿,愿生欲界兜率天的弥勒净土,亲近弥勒菩萨。 三人相约:谁先往生兜率,见到弥勒菩萨,一定要下生人间,前来回报,证明已生弥勒内院。 结果师子觉先死,一去数年不见前来回报。 世亲菩萨在临终时,无着提醒他说,你见到弥勒菩萨一定要回来答复。 结果世亲一去三年,才前来回报无着说:「我已见到弥勒菩萨。」无着问说:「为什么你一去三年才来回报?」世亲答说:「我到了兜率内院,一坐下来听弥勒说法,马上就想到你我有约,故立刻回来相报。 怎知转眼之间,人间已过三年。」无着又问:「师子觉今在何处?」世亲回答说:「师子觉一生兜率天,就被兜率天上的五欲快乐所迷惑,一直停留在兜率外院与天众娱乐,不能进入内院,觐见弥勒菩萨。」由此实例可知,往生「弥勒住处」及求生「弥陀净土」,同为不容易的事。 不论求生「弥勒住处」或求生「弥陀净土」,今生若不能如愿,又未于今世获证声闻「初果」,留在三界中修行,随时都有堕落恶道,丧失慧命的危险。 我们看以师子觉法师的修持,求生「弥勒住处」,犹不能如愿,转眼之间,已为五欲所迷,忘失菩提道心,而不自觉,何况是世间一般的凡夫学佛者,若愿求生净土,又不在今生努力修持,岂能达到一世往生净土的理想呢! ?错失往生良机,来世谁也不敢保证「投生之处」不会脱离堕落恶道、丧失慧命的陷阱! 是故有心往成佛道上走的学佛者,应该好好考量一下自己的「根器」,是经典上所说的「新学菩萨」? 还是已了生死,已证无生法忍的「大菩萨修行者」? 若是已脱生死,已证无生法忍的大菩萨修行者,自然能随意自在的往返十方世界,利益众生,接引初学菩萨往生净土,亲近诸佛。 若观察出自己是新学菩萨,应该从现在起,发心修学净土,求生净土,亲近弥陀。 不要人云亦云,已经走向最容易退失自己菩提慧命的修行道路,而不自知! 发布时间:2023-05-16 17:05:0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