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你平常有犯妄语吗 内容: 经文:尔时国王。 太子只陀白佛世尊。 十善戒法。 有差别也。 同一义耶。 妄语戒义。 一耶多耶。 若一义者终不可持。 若差品者。 愿佛说之。 佛告之曰。 妄语有二。 一重二轻。 何谓为重。 若受戒人。 不修智慧。 愚痴无智。 不能教化兴隆佛法为是之故。 人所轻慢。 不得供养贫穷困苦为供养故外现精进。 内行邪浊。 展转相教。 宣向诸人。 比丘苦行精进。 得禅境界。 或言见佛见龙见鬼。 如是之人名大妄语。 犯是罪者堕阿鼻狱。 白话解:这时国王的只陀太子向佛请教,说:十善戒法是有差别品级呢? 还是就一个标准。 例如妄语的含义,是唯一的呢? 还是有多种不同区别。 如果只是一个标准,凡是说谎的都是妄语,那么恐怕无法受持。 如果有差别品相,请佛讲解。 世尊告诉他说:妄语有两种,有轻有重。 一是大妄语,如果受戒的人,不修习智慧,愚痴无智,不能教化他人,兴隆佛法,因为这个缘故被他人轻贱怠慢,没有人来恭敬供养。 为了摆脱-贫困的缘故,外表伪装为精进,而内里却行为邪浊。 并且到处宣传其比丘苦行精进。 有什么样的境界。 或者说我见到什么佛,见到什么鬼神龙王,这样的人叫作大妄语。 如果违犯了这个罪过,那么将来会堕落到阿鼻地狱。 经文:又复妄语。 能令杀人破坏人家复有妄语违失期契。 令他嗔恨。 如是名为下妄语也。 行如是者。 名为犯戒。 堕小地狱。 其余调戏。 及诸私理。 匿禁之事。 或有言无。 或无言有。 不犯戒也。 太子只陀。 闻说是已。 即于佛前。 受十善道法。 白佛言世尊。 弟子今日疑悔已除。 发三菩提心。 愿佛证知。 佛言善哉。 甚大随喜宜知是时。 白话解:另外如果妄语让人因此丧命,或者破坏他人家庭,破坏他人和睦,或者妄语为了违背契约,最后让他人嗔恨。 这样的妄语是下妄语。 这样的行为是犯戒的。 堕落到小地狱。 至于其他的调戏玩笑,个人言语喜好,或者藏匿之事,或者有的说无,无的说有,并不犯戒。 只陀太子听候便在佛前,立誓受持十善道法。 向佛说道:弟子今天疑问已经消除,在此发三菩提心,请佛证知。 世尊说:好阿,这是应当随意的大好事情,正是时候。 由上文可以看出,妄语并不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善意欺骗,或不方便对人解释的事情等等,例如有人请你去吃饭,你不喜欢跟对方一起吃饭,你会对他说你没时间,这不算犯妄语戒。 你不可能说我很讨厌你,我不想跟你吃饭的。 又例如一些生意人,特别是开店的,经常会对顾客说,我都亏本卖了,我真的没钱赚,这些也不算犯妄语戒。 发布时间:2025-10-28 14:16:1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