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禅堂●行香,香板典故 内容: 行 香在禅堂,来回的行走,称为“行香”。 俗云:“饭后千步走,活到九十九。 ”一般于饭后行香,可以训练威仪,促进胃肠消化,增益健康;或于禅坐昏沉时,起而经行,活动筋骨,舒通血气,使能安心坐禅,也是调和身心的方法之一。 行香时,身端头正,颈靠衣领,双眼平视,不东张西望,不昂首低头,两手以左七右三自然摆动,全身放松。 转弯时,右绕而行。 行香速度,由慢逐渐加快,快慢有序,以达威仪、健身之效。 行香的姿势是左摆右甩,即左手摆三分,右手甩七分。 为什么右手是甩的,而且比左手的幅度大? 因为跑香是右绕而行,身体自然产生一股向左向外甩出去的力量,若右手向右前甩则刚好抵消身体向外的力量,从而使身体保持平衡,道理很简单。 虽然很简单,但也有人偏偏说是左甩右摆的,这样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没有参学的。 行香最关健的是量的大小,不可过小,不可过大。 这个量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是时间,二是速度快慢。 关于跑香的时间,一般根据坐香的时间而定,坐香长则行香长,坐香短则跑香短,约二比一左右。 饭后行香,因为消化饮食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要求比较长,一般要五十分钟以上,否则坐在那里肚子会胀。 关于速度,饭后正在消化饮食,这时行香应该是最慢的,到后面逐渐快起来。 一般情况下,要不快不慢。 关于量的问题,其实必须自己掌握好,自己的情况自己是最清楚的。 太慢了,就到快的圈子去,太快了,就到慢的圈子去,或出去休息一下。 禅堂人多,不可能把每个人都照顾得恰到好处。 禅 堂 香 板禅堂香板 是用于维系僧团中规矩和秩序的木板,形如宝剑,禅林称为“香板”。 其状为长扁平形之木板,大小、形状、重量不一,通常长约两尺左右,上幅稍宽,约二寸左右,柄部圆形。 依使用目的之不同,而有诸多名称。 及因职责的差别,形式长短也有区别。 用以警策办道者,称为“警策香板”;用以惩诫违规者,称为“清规香板”;用以警醒坐禅昏沉者,称为“巡香香板”;于禅七中使用者,称为“监香香板”。 警策的方法,禅师先轻打瞌睡者之右肩,以示预告,后再重打予以警觉。 受者合掌谢之,打者则横持香板问讯。 又晨朝诵经、问答或挤斥挂单之僧众时亦使警策。 在打禅七时,有时请方丈和尚加持僧众,有打“定中警策”的——在禅坐中,和尚供养每一位僧众一下香板;若打“动中警策”,首先由维那师根据实际情况,行香后打站板,然后依序分班站立后,请和尚开示打警策。 故禅门的禅堂,无论是封闭也好、大也好、小也好,主要是让一个有心参禅、悟道者,能有个悟处。 行 香 和 香 板 的 典 故大约在二百六十年前,中国清朝初年,正当清世宗雍正皇帝在位。 他可说是位相当敬奉佛教的君主,他在位时非常怀念以前的国师──玉琳国师,。 玉琳国师是当朝皇帝公认的大彻大悟者,并且拜为国师。 玉琳国师已经圆寂,皇帝就特别操心——后代还有没有人能够继承玉琳国师禅风,继承他的禅悟水平? 因此派人到处去找玉琳国师的传人,结果都隐姓埋名,谁都没有开悟,觉得都担不起玉琳国师的盛名。 最后找到一个人,天慧实彻禅师,当年天慧实彻禅师是玉琳国师的徒孙,号称为瘌痢头和尚。 他整个头上,都长着瘌痢,特别不好看,整个人的长相也很不庄严,用现在得话来说,就是颜值欠佳。 皇帝找到他以后就想,我怎么想办法让你不辜负你师公的传承,一定要把禅宗的家风继承下去呢? 皇帝把他请到了皇宫,在宫里建了禅堂,给他七天时间,叫做“尅期取证”。 时间规定七天,在这七天里面,把天慧实彻禅师关到禅堂里行香坐香。 一把尚方宝剑挂在禅堂的正门前面,皇帝的贴身太监天天来检查他的功课,给他送饭。 饭送进去以后,门一关,就弹一弹剑锋,对他说:“老修行,又过了一天,还剩六天啦! ”又过了一天,再“噔噔”弹两下,“老修行啊,又过了一天,还剩五天啦。 五天一过,你这脑袋就没啦,你这瘌痢头,就飞啦! ”天慧实彻禅师很着急,他连睡觉都不敢睡,更加辛勤地苦参。 到了四天,由于缺乏睡眠,他开始觉得昏沉,睡意时时袭来,不知不觉中会睡了好一阵子。 他很快地像从恶梦中惊醒一般,霍然站了起来。 为了驱走睡魔,他开始在房里来回走动(经行) ,一天一天过去了,天慧实彻禅师继续不停摄心专一地来回走着,并藉以驱走困意,以便继续坐禅,他已开始忧心如焚——因此走得越来越快,他由快步走,渐渐变成了有如慢跑一般! 到了最后还剩一天的时候,真是火急火燎,等到门一开,尚方宝剑就是用来砍自己头的。 这尚方宝剑砍天下人的头,一个瘌痢头和尚的头,又怎么能保得住? 多少高官贵族都给砍了,自己的这个头肯定是不行了。 禅师很着急,就使劲跑香,跑到最后,天昏地暗。 结果一不小心,一脚踩在另一只脚的鞋带上面,草鞋的草带一下子崩断了,两个脚并到一起了。 “砰”一声倒地了,他不光是倒地,关键是一头撞在了禅堂的中心柱上。 瘌痢头上又撞了一头的包,趴在那个地方,外面的人听到里面“砰”一响,还以为完了——这肯定给摔死了! 太监就打开门。 门刚一打开,瘌痢头和尚就直接冲到门前,把上方挂着的尚方宝剑取下来,太监不明白原因。 追上去把他摁住:“你这要干什么? ”天慧禅师拿着尚方宝剑说:“皇帝前日要我头,我今日要皇帝头。 ”还在往上冲,一直就冲到皇帝身边。 那个气势,几个太监都不敢拦了。 禅师直冲到皇帝面前去,太监们也都跟着过来了,皇帝看到天慧禅师冲过来,却在那里哈哈大笑,皇帝明白禅师已经开悟了! 这一则传闻的故事,亦正可说明一个人在生命危急的时候,必然会奋不顾身地精进勤勉以求,这是不容置疑的。 这故事也告诉我们:开悟也常出人意表地在一段精勤之后,忽然现前,然却必须经过一番的生死苦斗,绝非凭空所能幸致,亦即“置之死地而后生,差近其义。 已经悟道的天慧禅师终于成了名符其实的祖师,而他那步行中禅、跑步中禅的修行也演变成禅堂里的一项修行传统(称为行香) 。 同时,据说香板的起源也从这个故事而来。 香板的形状犹如一把剑——警策之剑,用来警告策励行者:若不努力求开悟的话,就叫你吃这一剑! 再者,更深一层而言,此剑又有智慧之剑的象征意义,提醒行者要以金刚慧剑来斩断无始无明以及无始妄想之蛛网缠结。 发布时间:2025-10-27 13:25:5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