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锡杖的象征意义 内容: 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锡杖的,这是比丘行路时所应携带的道具,属比丘十八物之一,可用来驱赶毒蛇、害虫,亦可用于乞食时,使人远闻即知。 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锡杖的象征意义。 锡杖其形状分三部分,上部即杖头,由锡、铁等金属制成,呈塔婆形,附有大环,大环下亦系数个小环。 摇动时,会发出锡锡声。 中部为木制;下部或为錞、鐏、铁等金刚所造,或为牙、角造。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中说:“西方所持锡杖,头上唯有一股铁卷,可容三、二寸。 安其錞管,长四、五指。 其竿用木,粗细随时。 高与肩齐,下安铁纂,可二寸许。 其镮或圆或偏,屈合中间可容大指,或六或八,穿安股上,铜、铁任情。 ”关于锡杖的由来,在《毗奈耶杂事》中说是为了比丘托钵时,不惊吓到施主家所为:“苾刍乞食入人家,作声警觉,拳打门扇,家人怪问。 佛言:‘应作锡杖。 ’苾刍不解,佛言:‘杖头安镮,圆如盏口,安小环子。 ’摇动作声而为警觉。 ……至不信家,久摇锡时,遂生疲倦,而彼家人竟无出问。 佛言:‘不应多时摇动,可二三度摇,无人问时,即须行去。 ’”《佛说得道梯阿锡杖经》中提及锡杖的意义: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汝等皆应受持锡杖。 所以者何。 过去诸佛执持锡杖。 未来诸佛执持锡杖。 现在诸佛亦执是杖。 如我今日成佛世尊亦执如是应持之杖。 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教诸弟子。 亦执锡杖。 是以我今成佛世尊。 如诸佛法。 以教于汝。 汝等今当受持锡杖。 所以者何。 是锡杖者。 名为智杖。 亦名德杖。 彰显圣智故。 名智杖。 行功德本故曰德杖。 如是杖者。 圣人之表式。 贤士之明记。 趣道法之正幢。 建念义之志。 是故汝等咸持如法。 尔时尊者迦叶从坐而起。 整衣服偏袒右肩。 合掌胡跪。 而白佛言。 世尊。 云何名锡杖。 云何而受持。 唯然世尊。 愿敷演说。 我等奉行。 佛告迦叶。 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所言锡杖者。 锡者轻也。 依倚是杖。 得除烦恼。 出于三界。 故曰轻也。 锡者明也。 持杖之人。 得智慧明。 故曰明也。 锡言不回。 持是杖者。 能出三有。 不复染着。 故曰不回。 锡言惺也。 持是杖者。 惺[宋-木+悟]苦空三界结使。 明了四谛十二缘起。 故曰惺也。 锡言不慢。 持是杖者。 除断慢业。 故曰不慢。 锡者言疏。 持此杖者。 与五欲疏。 断贪爱结。 散坏诸阴。 远离五盖。 志趣涅盘。 疏有为业。 故曰疏也。 锡言采取。 持是杖者。 采取诸佛戒定慧宝。 获得解脱。 故曰采取。 锡者成也。 持是杖者。 成就诸佛法藏。 如说修行。 不令缺减。 悉具成就。 故曰成也。 佛告迦叶。 如是锡字。 其义广多。 不可具陈。 汝今且当如是受持。 迦叶白佛言。 世尊。 是锡杖者。 其义如是。 云何智杖。 乃至建念义之志。 唯然世尊。 愿为敷演。 佛言。 是锡杖者。 为修智士。 广修多闻。 解世出世。 分别善恶。 有为无为。 有漏无漏。 了智无碍。 智慧成就。 故曰智杖。 佛言。 有杖是同。 若用不同。 或有四钴。 或有二钴。 环数无别。 但我今日四钴十二环用是之教。 二钴者迦叶如来之所制立。 令诸众生记念二谛。 世谛第一义谛。 以立其义。 尔时世尊。 尊者迦叶。 千二百众。 及诸大会。 皆悉欢喜。 顶戴奉行凡体法。 上台法天。 下台法地。 四支法四天王。 十二环法十二因缘。 包含天地人天上下。 无不斯尽。 凡发慈。 广生万行物不准此。 已起善本。 持此杖法。 赍天挟地。 着左胁下。 以小指句之。 使两头平正。 不令高下。 鸣则常鸣。 不令声绝。 其声均细调和。 恒使若初。 若初无声讫。 一行处不令有声。 若初有声讫。 一行处常令有声。 亦使粗细一等不得。 或粗或细。 僧置左足。 尼置右足。 不得着地。 若檀越不出。 近至三家。 远满七家。 若不得更不容多过。 若过非行者法。 若限内得食。 持杖悬之树上。 勿令着地。 若无树着地。 就地平处一不令倾侧。 眠时安杖与身相顺。 置之床后。 正与身齐。 不令前却。 持行路止息时。 头常向日。 勿令倒逆违背。 持此杖即持佛身。 万行尽在其中。 谓持天挟地。 并观十二因缘。 为护身。 一切如其倾侧。 一切万物皆亦倾侧。 如其平正。 一切含生。 皆令安隐无为。 若下台着地之时。 令三涂众生苦剧逾增。 若不着地。 令三涂众生因之得拔。 如其颠倒。 则逆世界。 亦令行者其心迷乱。 若能顺持。 彼此俱利若如是持。 具现得威仪出入护助。 后得获果。 速成正觉。 《大比丘三千威仪》持锡杖威仪法。 有二十五事。 持锡杖十事法。 一者为地有虫故。 二者为年朽老故。 三者为分越故。 四者不得手持而前却。 五者不得担杖着肩上。 六者不得横着肩上手垂两头。 七者出入见佛像不听有声。 八者杖不得入众。 九者不得妄持至舍后。 十者杖过中不出。 复有五事。 一者远请行宿过中得出。 二者至病瘦家过中得出。 三者送过世者过中得出。 四者外道请者过中得出。 五者不得将杖指人画地作字。 复有五事。 一者三师俱出不得持杖自随。 二者四人共行除上座不得普持。 三者到檀越门好正威仪。 四者入檀越门三抖擞三反不出从至余家。 五者檀越出应持杖着左肘中央复有五事。 一者杖恒在己房中不得离身。 二者不听下头着地。 三者不听杖许生衣。 四者日日须好磨拭。 五者杖欲出时当从沙弥边受。 若无沙弥白衣亦得。 依锡杖的不同形状,也象征不同的意义。 同经中说:锡杖有三罅,代表忆念三涂苦恼,则修戒、定、慧;念老、病、死三灾,则除贪、嗔、痴三毒等等。 而四股者,如来持杖菩萨壁画西藏阿里托林寺;则是断除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之轮回,;或表苦、集、灭、道四谛。 ’} 十二环者,表十二因缘,通达无碍,三重四:股,以念如来七觉意法,通镩钻八,用念八正道,二股是迦叶如来所制立也,令诸众生纪念二谛:世谛、第一义谛,以立其义。 ”在密教,《大日经疏》卷六所载阿阁梨所传曼茶罗图位中,在释迦院列有如来锡杖菩萨,此系锡杖之拟人化,又,千手观音四十手中,有一手持锡杖,称为锡杖手。 另外,八臂不空弱索菩萨、地藏菩萨等亦持此杖。 发布时间:2025-10-26 12:25:1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0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