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笑狮罗汉是谁 内容: 伐阇罗弗多罗是佛教十八罗汉的第八位,为梵语 Vajraputra 的音译。 罗弗多尊者,原为猎人,因学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他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 六种阿罗汉之五为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 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 据说,由于他往生从不杀生,广绩善缘,故此一生无病无痛,而且有五种不死的福力。 故又称他为“金刚子”,深受人们的赞美,尊敬。 虽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静坐终日,端然不动。 而且能言善辩,博学强记,通晓经书,能畅说妙法 ; 但他难得说法,往往终日不语。 他的师兄弟阿难诧异地问他:“尊者,你为何不开一次方便之门,畅说妙法呢 ? ”尊者答到:“话说多了,不一定受人欢迎;尽管你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会令人反感。 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尊者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所以世人称他为“笑狮罗汉”。 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 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为五代·张玄及贯休所绘。 其后,宋·苏东坡分别为此二画题十八首赞,并于贯休所作标出罗汉名称。 此外,杭州飞来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罗汉像,也是宋代的作品。 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罗汉,且在佛教界,罗汉像的绘画与雕塑,也多以十八罗汉为主。 自此,十六罗汉乃逐渐沉寂,十八罗汉代之而起。 日本镰仓光明寺也有十八罗汉像,据考证系南宋至元代期间之作。 在中国大乘佛教寺院中常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 在唐代〔法住记〕载,谓 伟大的佛陀 临涅盘时,嘱付十六大阿罗汉,自延寿量,常住世间,游化说法,作众生福田,故佛寺丛林里常雕塑罗汉像,供养者众。 十八罗汉乃世人于十六罗汉外另加降龙、伏虎二罗汉。 而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 发布时间:2025-10-24 13:34:5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0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