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四课 华严宗(一) 内容: 第四课 华严宗(一)一、华严经有三本三译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为释尊成道后,三七日间所说。 此经由文殊菩萨与阿难结集后,藏入龙宫,后龙树菩萨入龙宫见之,据说有上中下三种本,上本有十大千世界微尘数 (1) 偈,一四天下 (2) 微尘数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万偈三十八品。 因上中二本太繁,非此间凡夫所能读,故只取下本而回,流传世间。 此下本经,传入中国后,曾经过三位译师的翻译,经名虽同,但卷数就不同了,晋佛陀跋陀罗译的,计六十卷,称旧译华严,或六十华严。 唐实义难陀译的,计八十卷,称新译华严,或八十华严。 唐般若译的,计四十卷,称后译华严,或四十华严。 其实此三本华严,都不是全部,旧译仅三万六千偈,新译仅四万五千偈,皆不及一半,后译则仅此经中「入法界品」的一品而已。 故学者研究读诵,当以八十华严为标准,其余二译,但作参考可也。 二、此宗法理为中国所发明华严宗即依华严经而立教,初祖为陈隋间终 南山杜顺和尚,递传至智俨、法藏 (3)、澄观 (4)、宗密 (5),而教义益备。 其所宗之论。 则有十地经论,为世亲菩萨所造。 此宗法理,全由中国所发明,非若他宗之根据印度学说而来,故可算是中土思想的特徵。 三、五教十宗本宗将释尊教法,判为五教十宗,五教是由法分出,十宗是由理分出。 五教者:一、 小乘教,是教钝根小机之法,但说生空 (6), 而未说法空,故又称为愚法声闻教 (7)。 二、 大乘始教,是出小乘,初入大乘的教法,虽说大乘,而未及究竟微妙的理性,故名始教,有相始教,空始教之分 (8)。 三、 大乘终教,是对大乘纯熟的根机,所说尽理之教。 四、 大乘顿教,是说大乘顿悟的教门者。 五、 一乘圆教,是圆满最上的教法,明性海圆融,缘起无尽,极诸法的体性者。 如法华经对渐根行人,说会三乘于一乘者,名同教一乘,如华严经顿根行人,不谈三乘,直显一乘者,名别教一乘 (9)。 十宗者:一、 如小乘犊子、法上、 肾胄、正量、密林山等部,说我法俱实有者,名我法俱有宗。 二、 如小乘雪山、多闻、化地等部,说一切无我,而法体恒有者,名法有我无宗。 三、 如小乘鸡胤、法藏、饮光、制多山、西山住、北山住等部,说现在法有,过未法无者,名法无去来宗。 四、 如小乘说假部,说现在法为假有,亦为实有者,名现通假实宗。 五、 如小乘说出世部,说世间虚妄,出世真实者,名俗妄真实宗。 六、 如小乘一说部,说诸法但有假名,无有实体者,名诸法但名宗。 七、 如大乘始教的般若经中观论等,说示诸法皆空者,名一切皆空宗。 八、 如小乘终教的楞伽经起论等,说示真如体性的教义者,名真实不空宗。 九、 如大乘顿教的禅宗,绝诸言虑,直证真理者,名相想俱绝宗。 十、一乘圆教,说示圆满具足万德法界的教义,名圆明具德宗。 本宗在五教,属于一乘圆教中的别教一乘。 在十宗,属于圆明具德宗。 【注释】(1)即将十个大千世界,捣碎成为微尘之数。 (2)即小世界中的四大洲,参看初级教本第二十九课课文第三段。 (二) 旧译、新译、后译、三部华严,其译师为谁? 各若不卷? (三) 何谓大乘始教? 相始教? 空始教? 发布时间:2023-05-14 18:34:4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