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生之国 内容: 七二佛生之国迦毗罗卫。 国名,即释迦佛所出生的国家,在尼泊尔西部。 耶输陀罗。 悉达多太子(佛陀)的夫人,罗睺罗的母亲,她后来跟随摩诃波阇波提出家。 罗睺罗跟随佛出家,为十大弟子之一。 降诞。 佛出生於世。 降伏法。 以威力降伏怨敌或是恶魔的法,如修五大明王之法。 桓因。 释提桓因的简称,即帝释天,忉利天的天主。 特尊。 特别尊贵的意思,是佛的尊号,因佛独超九界,所以称为特尊。 倒悬。 梵语孟兰盆,华译为倒悬,谓人生前作恶多端,死后魂魄沉沦闇道。 有倒县之苦。 冥加。 菩萨暗中加被的意思。 娑婆。 华译堪忍,谓此土众生安於十恶忍受三毒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 故名堪忍世界,或简称忍土。 娑罗双树。 佛在拘尸那拉城阿利罗跋提河边的娑罗双树间入灭。 回向。 将自己所修的种种功德,全部贡献出来,普遍到法界中去。 回向门。 把修来功德回向一切苦恼众生,令得毕竟解脱。 参禅。 参话头,如参念佛是谁。 唯物。 唯物论,为哲学上本体论一派,与唯心论相反,谓宇宙本体,惟是物质,精神之现象,亦不外物质的作用。 唯心。 又名唯识,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心识所变现出来的。 唯心净土。 一切净土都是由清净的心识变现出来的。 唯心法界。 谓所有的一切法,都是由自己的心识造成。 唯识。 又名唯心,谓世间诸法,唯心识所现,因一切法皆不离心识,故名唯识。 唯识宗。 依唯识论,明万法之理,故名唯识宗,因此宗乃究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又名法相宗。 唯识观。 唯识三性观的简称,三性者,遍计所执性、依地起性、圆成实性。 唯识所变。 宇宙一切万有都是由阿赖耶识所变现。 唯识无境。 唯有心识,心识之外无一切物质现象,即今所谓唯心论。 唯境无识。 唯有一切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以外无心识的作用。 唯愿无行。 只有大愿而没有实行的意思。 有愿有行,才能修得道果,若是只有愿而无行,是不能证得道果的。 淫欲。 色欲。 淫戒。 十重戒之一。 淫事。 十恶之一,即男女情欲之事, 五戒是有正淫和邪淫之分别。 正淫是夫妇之间的淫事,邪淫是指夫妇以外的淫事。 但在八戒里就没有正邪的分别,一切淫事都在严禁之列。 犯者判重罪堕无间地狱。 执。 执着而不舍的意思。 执见。 执着自己谎谬的见解。 执著。 坚持或固执的意思。 执持。 坚持不变。 梁皇忏。 梁武帝为亡后郗氏,堕蟒蛇身,乃制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礼忏,以超藨之,后世因名梁皇忏。 顶位。 指小乘之暖、顶、忍、世第一法。 声闻乘行人修五停心观及四念观已,次须修四谛观,进而智慧增长,达於顶点,名为顶位。 顶相。 如来的头顶上有肉髻,一切人天不能见,故名无见顶相,为三十二相之一。 顶礼。 头顶着地礼拜於尊者之前,是一种最敬礼节。 顶光。 佛菩萨头顶上圆光所变化出来的佛。 胜因。 殊胜的善因。 胜行。 指波罗蜜多的行法。 胜果。 殊胜之果,即佛果。 声闻缘觉之果不圆满,虽曰果但非胜,菩萨十地之法尚未圆满,故虽胜而非果,只有佛果才是究竟圆满之果,所以称为胜果。 胜乘。 大乘的别名。 胜处。 能引发胜知胜见以便舍弃贪爱的禅定,因它是引发胜知胜见的依处,所以叫做胜处,共有八胜处。 胜业。 殊胜的行业。 胜义。 义理非常微妙的意思。 胜义空。 胜义即是涅槃,胜义空即是涅槃微妙之空性。 胜义法。 指涅槃。 胜义谛。 法相宗所立二帝之一,即真谛。 寒山。 僧名,在唐朝与拾得大师隐居於天台山国清寺方便化人。 相传寒山是文殊菩萨化身,拾得是普贤菩萨示现,丰干是阿弥陀佛化身。 尊者。 智德具尊的人,阿罗汉的尊称。 尊仪。 尊贵的仪容,指佛菩萨的相貌。 尊特身。 尊贵特别的身体,指佛的报身。 寻伺。 寻是寻求各种事理,是一种粗相的动心。 伺是伺察各种事理,是一种细相的动心。 强缘。 强力的因缘。 惑。 迷惑错误,贪瞋痴等烦恼的总称。 惑染。 烦恼能使身心污染不净。 惑障。 即是贪瞋痴慢疑等思惑。 惑业苦。 贪瞋痴等烦恼叫做惑,因惑而造作种种的善恶业,因业而招感无数的生死和痛苦,经云:因惑造业,因业受苦。 发布时间:2023-05-14 18:23:2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