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二因缘是什么 内容: 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十二缘起、十二缘生,是佛教四谛法门的具体展开,详细说明。 四谛法门是小乘佛法里面的根本理论,小乘里的缘觉就是靠观十二因缘而开悟,缘觉是声闻乘里的一个果位,在梵文里面叫“辟支佛”,“辟支”意思是“缘”,“佛”翻译过来叫“觉”,所以缘觉就是辟支佛。 辟支佛跟阿罗汉一样,不会主动去度人,你去找他,他会在定中观察,如果过去生中和他有缘,他就度你,如果没缘,就不度你,因为给你讲了,你也不会相信,所以他就省的说话了,你也省的得烦恼。 因为辟支佛和阿罗汉不主动教化人,所以属于小乘。 十二因缘,就是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中的十二个环节,下面我们具体分享一下:一,无明。 这里的无明,是“枝末无明”,不是“根本无明”,破一品无明,那就成圆教初住菩萨了。 阿罗汉、辟支佛破的这个无明是“枝末无明”,也就是见思烦恼,见烦恼和思烦恼。 二,行。 有了见思烦恼,就会有所妄动,妄动就是“行”,就是造业。 三,识。 就是神识,开始投胎了。 无明是缘,行是因,有因有缘就会有结果,什么结果? 就是受报。 怎么受报? 就是先投胎。 刚投胎的时候,就叫做“识”,小乘里讲是六识,大乘认为这个识是初入胎的识,也就是阿赖耶识。 所以说母亲怀孕,就是神识来投胎。 四,名色。 名是心,色是物质。 这是指胎儿还没有长成形状,大概也就是一两周左右的样子。 这时候只是一个肉团,什么也分不出来,但是肉团里面有神识,它是活的,所以叫“名色”,不能叫色。 五,六入。 就是胎儿长大了一些,成形了,长成一个人的模样了,眼、耳、鼻、舌、身、意都有了,也就是具备六根了,这个时候叫“六入”。 没有六根的时候,叫做“名色”。 六,触。 触就是接触,这时候胎儿就出生了,开始与外界环境接触了。 从出生到老死,都与外界环境接触,所以离开母体后就叫“触”,触的时间很长。 七,受。 就是感受外界环境的好坏善恶。 到“触”的阶段,虽然与外界环境接触,但是他没有喜好厌恶之分。 像婴儿,他不知道害怕,也不知道喜欢厌恶,他自己拉的大便,自己都可以吃,什么都不懂,心里很清净,快乐,单纯,我们中国人叫“天真”。 但是在逐渐长大以后,受父母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就开始有好恶的感受了,所以这个“受”,就是指领受好恶的境界。 八,爱。 有了好恶的感受,心里就有爱和恶了。 爱的范围很广,一个男女之爱,亲情之爱;另一个就对金钱名利的贪爱,主要就是这两样吧。 九,取。 有了爱之后,就有了贪求,就想占为己有,就会有行为造作。 把喜欢的占有,这是“取”。 把不喜欢的赶走,这也叫“取”,这就开始造业了。 十,有。 “爱”和“取”造作以后,就有了业习的种子,这叫“有”。 这个种子在哪里? 就是阿赖耶识,无论善、恶种子,统统保存在阿赖耶识里面了。 十一,生。 意思未来受生。 “爱”、“取”、“有”这三种造作生成的业习种子,就是未来受生的因缘,将来还要再去投胎受生。 十二,老死。 身心变衰为老,色身入灭为死。 身坏命终,就是老死。 这就是十二因缘流转的一个过程,缘觉就是通过观察这个过程才觉悟真谛的。 发布时间:2025-10-11 14:16:1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9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