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修习止观的5种法门有什么 内容: 一者欲. 欲离世间一切妄想颠倒。 欲得一切诸禅智慧法门故。 亦名为志。 亦名为愿。 亦名为好。 亦名为乐。 是人志愿好乐一切诸深法门故。 故名为欲。 如佛言日。 一切善法欲为其本。 欲就是离开世间的一切虚妄烦杂的事物。 欲是得到众多禅家的智慧法门的原因。 所以它也称之为志。 也可以说是愿. 也可以是好。 也可以是乐。 是人们志愿好乐一切众多深奥法门的缘故。 所以叫作欲。 正如佛所说的那样。 一切好的方法,欲都是它们的根本。 二者精进。 坚持禁戒弃于五盖。 初夜后夜专精不废。 譬如钻火未热终不休息。 是名精进善道法。 坚守一切禁戒,把一切欲望都抛弃。 前夜和后夜的修行都专心致志. 永不废除。 这就好像钻木取火一样,没有得到火之前是不能够歇息的。 这就是精进的善法之道。 三者念,念世间为欺诳可贱。 念掸定为尊重可贵。 若得禅定即能具足。 发诸无漏智一切神通道力. 成等正觉广度众生. 是为可贵。 故名为念。 就是念,念禅净心,抛开世间的一切欺诳。 念禅定是一种可贵的修行方式。 如果能够真正地做到禅定就可以具备一切了。 启发一切完善神通的智慧. 修成无上的正果而普度众生. 这就是为贵的原因。 所以名为念。 四者巧慧。 筹量世问乐。 禅定智慧乐得失轻重。 所以者何。 世问之乐。 乐少苦多虚诳不实。 是失是轻。 禅定智慧之乐。 无漏无为寂然闲旷。 永离生死。 与苦长别是得是重。 如是分别故名巧慧。 是巧慧。 筹划世问的快乐,若得到禅定的智慧的快乐,那其他的一切就失去了它们的分量.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尘世间的种种快乐,其实是乐少苦多虚妄不实,所以说没有分量。 但是由禅定智慧所创造的快乐,寂然空旷并且非常完善。 它永远地离开了生死. 并与苦永别。 所以说为巧慧。 五者一心。 分明明见世间可患可恶。 善识定慧功德可尊可贵。 尔时应当一心决定修行止 观。 心如金刚天魔外道不能沮坏。 设使空无所获终不同易。 是名一心。 譬如人行先须知道通塞之相。 然后决定一心涉路而进。 故说巧慧一心。 经云:非智不禅非禅不智. 义在此也。 发布时间:2025-10-09 15:24:5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