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五章 离言入义识转智之二 内容: 第五章 离言入义识转智之二第三节 菩萨当善分别智识相经文复次,大慧,智识相①,今当说。 若善分别智识相者,汝及诸菩萨则能通达智识之相,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注]① 智识相 说智说识,是相对的。 以声闻圆觉的眼光看,世间智不是智,而是识;以佛菩萨的眼光看,世间智和出世间智都不是智,而是识。 白话解佛接着说:现在再为你们说智识相。 希望你们能分别清楚怎样是智,怎样是识。 如果你和众位菩萨通达智识相,便会很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佛道)。 经文大慧,彼智有三种,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 云何世间智? 谓一切外道凡夫计着有无。 白话解有三种智:世间智,出世间智,出世间上上智。 怎样的智是世间智? 一切外道凡夫执着 “有见”和“无见”的智是世间智;经文云何出世间智? 谓一切声闻缘觉堕自共相希望计着。 白话解怎样的智是出世间智? 一切声闻缘觉不离自相共相、不离希望心的智是出世间智;经文云何出世间上上智? 谓诸佛菩萨观无所有法,见不生不灭,离有无品。 如来地,人法无我,缘自得生。 白话解怎样是出世间上上智? 佛菩萨观察一切法相,对现前的法相不说有,不说无,化归无所有。 妄想无从生,既然无生,也就无可灭。 修入如来地,确立人无我和法无我的观点、缘自得法、自觉圣智生起的智慧是出世间上上智。 经文大慧,彼生灭者是识,不生不灭者是智。 复次堕相、无相及堕有无种种相因是识,超有无相是智。 复次长养相是识,非长养相是智。 白话解有生灭的是识,不生不灭的是智;陷入有相无相、有无种种因缘的是识,超越有相无相的才是智;执著长养相的是识,离长养相才是智。 经文复次有三种智,谓知生灭、知自共相、知不生不灭。 白话解另有三种智。 从如来说法的角度说,引度愚夫知生灭的真相,从而得离生灭相,这是知生灭智;引度声闻缘觉知自共相不可得,从而得离自共相,这是知自共相智;引度菩萨离有无品,不生不灭,从而得入如来自觉地,这是知不生不灭智。 经文复次无碍相是智,境界种种碍相是识。 白话解再说,现前任何境界都无碍于自己清净圆明的心,才算是智,现前境界有碍清净心,只算是识。 经文复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①是识,无事方便自性相②是智。 [注]① 三事和合生方便相六根、六尘、藏识变现的现识三种和合生起的有为相。 ② 无事方便自性相 自性清净的无为相。 白话解再次,有为法生起的,六根、六尘与藏识种子三事和合生的方便相是识;自性清净的无为法生起的无事方便自性相是智。 经文复次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①。 [注]① 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佛智无证无得,涅槃无体无性,无舍无得,所以说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 白话解再次,自认为有所得是识,不起得与不得念头的不得相是智。 经文自得圣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⑤。 [注]① 如水中月水中月,不是天上那个实在的月,却相当真实地反映出天上那个月。 圣智境界,如实地反映了常住的法界,所以说圣智境界不出不入,如水中月白话解自得圣智境界,像水中月一样,虽然不是天上那个也月,他却相当真实地反映出天上那个月,不出不入。 经文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采集业为识,不采集为智,观察一切法,通达无所有。 逮得自在力,是则名为慧,缚境界为心,觉想生为智。 白话解世尊把智识相再宣示一遍,说偈言:心采集业名为识,不采集业是为智,观察诸法无所有,通达无碍第一义。 心定能得自在力,则名为慧悉如如。 有缚境界为心识,觉悟离妄则为智。 经文无所有及胜,慧则从是生,心意及与识,远离思惟想。 得无思想法,佛子非声闻,寂静胜进忍,如来清净智。 白话解无所有地及胜进,便是圣慧生发时。 远离思维无妄想,心意意识寂灭已。 无思无想善观察,离声闻法是佛子,寂静胜进无生忍,当得如来清净智。 经文生于善胜义,所行悉远离,我有三种智,圣开发真实。 于彼想思惟,悉摄受诸性,二乘不相应,智离诸所有。 计著于自性,从诸声闻生。 超度诸心量,如来智清净。 白话解圣智生于善胜义,诸有为行悉远离。 我说修行三种智,圣智开发见真实。 若于诸处作思维,妄心摄受种种性,则是二乘见识相,离诸所有自觉圣。 莫从声闻缘起生,展转计着诸自性,佛子超度诸心量,自得如来智清净。 第四节 外道九种转变论经文复次大慧,外道有九种转变论,白话解佛接着说:外道不如实知生灭相,生出九种转变的议论。 经文外道转变见生。 所谓形处转变、相转变、因转变、成转变、见转变、性转变、缘分明转变、所作分明转变、事转变。 白话解他们说的转变是:物体从体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是形处转变;五阴的色、受、行、识,从发生、形成、变异、到消灭,这些过程的行相转变,是相转变;从因生果,因灭了,变成了果,是因转变;所生成的果变坏灭,是成转变;观察判别一件事物,初时的见解认为是,及后的见解认为非,是见转变;事物的自性发生了变化,是性转变;观察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乃至生缘老死,其中的缘与所缘,前后依次在变化,是缘分明转变;在事件变化的过程中,前因所做的果,又成为后果的作因,是所作分明转变;在有为法显现的影像中,事态不断地变化,是事转变。 经文大慧,是名九种转变见,一切外道,因是起有无生转变论。 白话解所有外道都是以这九种转变的见解,建立有生无生的转变论。 经文云何形处转变 ? 谓形处异见 ,譬如金变作诸器物 ,则有种种形处显现,非金性变。 一切性变,亦复如是。 白话解他们说的形处转变是什么意思? 他们说的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譬如把金制成种种形状的金器,明显见到有不同的形状。 ,就说是形处转变。 虽然形状转变了,但金的本性并不变。 所说的九种转变见,都是一样,本性不变。 经文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乃至事变妄想,彼非如非异妄想故。 如是一切性转变,当知如乳酪酒果等熟。 外道转变妄想,彼亦无有转变。 若有若无,自心现,外性非性。 大慧,如是凡愚众生自妄想修习生。 大慧,无有法若生若灭,如见幻梦色生。 白话解外道说的别的转变见,都同这九种转变见大同小异。 他们说的一切转变见,都像乳酪酒果变熟一样,本性不变。 他们始终是从妄想到妄想,妄想性不变。 对自己心中显现的、似有非有、似无非无的影像,他们只见表象,不见实质。 凡愚众生,不得善知识指引,在妄想支配下修习,不如实知,便生出这些有生无生的转变论。 并不存在什么法又生又灭,所有生灭现象,,都是自己心中显现的影像。 这些影像,如幻如化,如海市蜃楼,如梦中所见的景象。 经文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形处时转变,四大种诸根,中阴渐次生,妄想非明智。 最胜于缘起,非如彼妄想,然世间缘起,如犍闼婆城。 白话解世尊把这意义再宣示一遍,说偈言:形处等等转变论,妄想展转生不已,四大诸根与五阴,生起妄想非明智。 圣智洞悉缘起性,不作攀缘相续止,犍闼婆城本如幻,世间缘起亦如是。 白云按外道九种转变论,不是没有道理。 不过他们说的都是世间道理,而不是如幻三昧中生灭现象的原因。 因为他们不明白藏识在如幻三昧中的作用,所以他们结果都走到天神或死后灵魂投胎的谬论里去。 外道与二乘人都无法了解藏识活动的原理。 这是他们固步自封的结果。 其实人类的智慧无穷。 也就是说,佛智无顶。 发布时间:2025-10-09 14:58:5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