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二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八章 妄想识灭自觉圣之一 内容: 第八章 妄想识灭自觉圣本章有八节 一 分清两种觉相:观察觉计着妄想建立觉 二 四大种都是妄想的产物 三 五阴过数相离于数离性非性离四句 四外道四种妄想涅槃 五离了意识除藏识外诸识都灭 六十二种妄想识相 七 自觉圣智相及一乘 八 大慧问疑:为什么分别说三乘而不直说一乘第一节 分清两种觉相 观察觉 计着妄想建立觉经文复次,大慧,有二种觉,谓观察觉及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觉。 白话解要获得禅定中正确的觉知和正确的感受,必须分清两种觉相:一种是“观察觉”,一种是执着错误知见的“妄想建立觉”。 经文大慧,观察觉者,谓若觉性自性相,选择离四句不可得,是名观察觉。 白话解先说观察觉,说到觉知和感受的自性自相,如果是离四句作观察,什么自性自相都求不可得。 这就是观察觉。 经文大慧,彼四句者,谓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是名四句。 白话解离四句,即是不分辨是同是异,不思量它是不是俱时生,不执着是有是无或是非有非无,不说它是常或无常。 经文大慧,此四句离,是名一切法。 大慧,此四句观察一切法,应当修学。 白话解离这四句,就是我说的一切法。 应当好好修学离四句,以此观察一切法。 经文大慧,云何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觉? 谓妄想相摄受计着,坚湿暖动不实妄想相四大种,宗因相譬喻计着,不实建立而建立,是名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觉。 白话解怎样是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觉? 固执地认为地水火风四大种,有坚湿暖动之性,固执地认为种种色相都是四大种造出来的,执着用宗、因、喻等世间法推度所得的妄想识相,这样生起的觉相,是并不实在的觉相,称为计着妄想相建立觉。 经文是名二种觉相。 若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二觉相,入法无我相究竟。 善知方便无所有觉①,[注]① 善知方便无所有觉 能正确了解所有方便法门所显示的境界,都是虚妄无实的幻觉,如同《金刚经》说的:“凡所有相,即是虚妄”。 把所有幻相都看成无所有。 白话解这就是我说的两种觉相。 如果菩萨正确理解这两种觉相,确立法无我的观点,清楚地观察到种种修行方便法门所产生的觉知和感受都是并不存在的虚假的错觉。 经文观察行地,得初地,入百三昧,得差别三昧,见百佛及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照百刹土。 知上上地相,大愿殊胜神力自在,法云灌顶。 当得如来自觉地,善系心十无尽句①,成熟众生②。 种种变化,光明庄严,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 [注]① 十无尽句 《华严经》十地品说:“初地菩萨发大愿:一、众生界无尽,二、世间无尽,三、虚空界无尽,四、法界无尽,五、涅槃界无尽,六、佛出现界无尽,七、如来智界无尽,八、心所缘无尽,九、佛智所入境界无尽。 十、世间转、法转、智转无尽。 此十句无尽,我愿亦无尽。 ”② 成熟众生 “众生”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指一切有生命有情识的生物;二、指心中一切情识生起的种种影像和感受。 菩萨发大愿要度尽一切众生,包括两种众生。 所说成熟众生,就是化度一切生物界的有情众生离生灭苦海到极乐的彼岸,化度一切心中的众生归于无所有处。 白话解从菩萨初地到十地,经历无数各式各样的三昧境界,见到无数佛无数菩萨。 能知很久以前发生过的事情与及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用心光照亮无量刹土。 知晓上上修行地的境界,随自心所发大愿,生起殊胜功德,神力自在,直到法云地,无数佛菩萨围绕,佛手灌顶,入如来自觉地。 心中经常记住十无尽句,化度自己心中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化度一切有情众生到无生彼岸。 对心中种种变化的影像,无量光明、无量庄严的佛国刹土,都能观照自在,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 第二节 四大种都是妄想的产物经文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四大造色。 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 白话解再说,修习菩萨行的人,要善于认清“四大造色”的真相。 菩萨怎样认清四大造色的真相? 经文大慧,菩萨摩诃萨作是觉,彼真谛者,四大不生。 白话解修习菩萨行,应如是观察四大的真谛,想求它的自性自相,都求不可得,所以说四大不生。 经文于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观察,观察已,觉名相妄想分齐,自心现分齐,外性非性,是名心现妄想分齐。 白话解如是认识四大不生,然后可知一切名、相、妄想,不论从整体看或从各别看,全是自己心中所生之物。 在心中映现的外界事物的影像,都是事物的表象,并不是事物本来的实性。 这便是自心所现全部真实情况。 经文谓三界观彼四大造色性,离四句通净,离我我所,如实相自相分段住,无生自相成。 白话解在欲界、色界、无色界分别观察,都远离四大,彻底净除关于四句的偏执,不执着有“我”,不执着有“我所”,对心中影像分分秒秒的分段生灭相都如实知,知而不生妄想,便成就了无生自相,确证四大无生了。 经文大慧,彼四大种,云何生造色? 白话解那地、水、火、风四大种是怎样造出种种色相的? 经文谓津润妄想大种,生内外水界。 白话解心中渴求津液滋润,形成津润妄想,津润妄想大种生出自身内外有关水的影像和感受。 经文堪能妄想大种,生内外火界。 白话解心中好强争胜,形成堪能妄想,堪能妄想大种生出自身内外有关火的影像和感受。 经文飘动妄想大种,生内外风界。 白话解心中的飘浮情绪形成飘动妄想,飘动妄想大种生出自身内外有关风的影像和感受。 经文断截色妄想大种,生内外地界。 白话解心中留恋某种特定的景物,形成断截色妄想,断截色妄想大种生出自身内外有关地的影像和感受。 经文色及虚空俱,计着邪谛,五阴集聚,四大造色生。 白话解如果执着色相是有,执着虚空是无,这些都是邪见邪谛。 心中的色阴和无色四阴活动不停,便生出了地、水、火、风等种种影像和感受。 经文大慧,识者,因乐种种迹境界故,余趣相续。 白话解识阴是由于爱乐种种有形有迹的境界而成的。 由于爱乐,从心中记忆的形迹和现前的影像生起联想,展转相续,无了无休。 经文大慧,地等四大及造色等,有四大缘,非彼四大缘。 白话解地、水、火、风四大及其所造的色相,除刚才说的四种妄想因缘之外,还有四种主要的因缘。 经文所以者何? 谓性、形、相、处,所作方便无性,大种不生。 白话解哪四种因缘? 是自性、形状、自相、位置四种条件,这四种条件也无自性,可知色相不是地水火风四大种生出来的。 经文大慧,性、形、相、处,所作方便和合生,非无形。 是故四大造色相,外道妄想,非我。 白话解因为性、形、相、处随缘方便和合,确实有形象可见可闻,外道和愚夫便执着为实有。 所以四大造色之说,是外道妄想生出的谬论,不是我说的法。 白云按古印度的地水火风四大说跟欧洲的地水火气四元素说是一样的。 可能欧洲人是从印度学来的。 四大说跟中国古代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说又极其相似,这就意味着不同地域的智者对宇宙及人体的观察与思考,不约而同地惊人地相似。 这就说明人类观察的对象是人心以外的自然存在的客体。 四大说、五行说,都是朴素的唯物论。 一切理论都是人类的智者观察这个自然存在的客体所得的结论,也都是由智者人为施设的名相构成的言句组成的文章,都不是这个自然存在的客体本身。 叔本华说人类所认识到的世界,都是世界的表象。 释迦牟尼说,一切名相,皆是虚妄。 第三节 五阴过数相 离于数 离性非性 离四句经文复次,大慧,当说诸阴自性相。 云何诸阴自性相? 谓五阴。 云何五? 谓色受想行识。 彼四阴非色,谓受想行识。 白话解现在给你们说种种阴的自性相,有几种阴? 有五阴。 是哪五阴? 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其中受、想、行、识四阴,没有色相,称为无色四阴。 经文大慧,色者,四大及造色,各各异相。 大慧,非无色有四数,如虚空。 白话解五阴中的色阴,包括四大及其所造色。 四大各有各相,所造的色相,千千万万,无有限量,种种色相各各相异。 无色四阴不一定是四种,不是用四种情况就可以描述清楚的,只是为了说法方便,把它们分为四种。 经文譬如虚空,过数相,离于数,而妄想言一虚空。 大慧,如是阴过数相离于数,离性非性,离四句。 白话解譬如虚空,不能说有一个虚空或几个虚空,由于人们习惯于用数字描述事物的性相,便顺着人们的妄想施设,说有一个虚空。 同样,种种阴是不可能分几个数能描述清楚的,所以说种种阴过数相,离于数,离性非性,离四句。 经文数相者,愚夫言说,非圣贤也。 大慧,圣者,如幻种种色像,离异不异施设。 又如梦影士夫身,离异不异故。 白话解执着数相,是愚夫的说法,不是圣贤的说法。 圣者说法,对如幻种种色像,离异不异等四句,不执着于二边。 譬如梦中见到的人跟实在的人,非异非不异。 经文大慧,圣智趣,同阴妄想现,是名诸阴自性相,汝当除灭。 白话解入自觉圣智境界时的圣者同愚夫所见的影像同是五阴显现的现象,愚夫会因此起妄想,就说这是种种阴的自性相。 你们不应当再在五阴作用下的影像生妄想,除灭妄想便是圣贤。 经文灭已,说寂静法,断一切佛刹诸外道见。 大慧,说寂静时,法无我见净,及入不动地。 白话解除灭了五阴自性相的妄想,再说寂静法,得寂静法,断除在一切问题上种种外道的错误知见。 说寂静法时,确立法无我的观点,才能自心清净,入不动地。 经文入不动地已,无量三昧自在,及得意生身,得如幻三昧,通达究竟力明自在,救摄饶益一切众生。 白话解入了不动地,在无量三昧中圆明寂照,得意生身,得如幻三昧身,通达究竟,神通自在。 能成办不思议事,救摄饶益一切众生。 经文犹如大地载育众生。 菩萨摩诃萨普济众生,亦复如是。 白话解像大地载育万物一样,修习菩萨行,如此普济众生,救护化度一切有情众生。 第四节外道四种妄想涅槃经文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 云何为四? 谓性自性非性涅槃,种种相性非性涅槃,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 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说法。 白话解外道有四种涅槃相,是怎样的四种? 一、执着种种法无性,立冥谛为涅槃,靠不可知的能主宰万事万物的力量得入涅槃;二、执着种种法相无性,以神我为涅槃,以为可以修炼成一个能离体存在、永远不灭的神我,便入涅槃;三、执着种种法自相自性都不存在,以妄觉为涅槃,错认禅定中出现的幻相为涅槃境界。 四、认为五阴所起的影像不再相续,识流注断灭了,便是涅槃。 这些是外道说的涅槃,都不是我说的涅槃。 第五节离了意识 除藏识外 诸识都灭经文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①,名为涅槃。 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识耶? 佛言:建立。 [注]① 妄想识灭八识中的第六识,名为意识,一切妄想的生成,都与意识有关。 这里说的妄想识,就专指意识。 妄想识灭的真实义,指远离主观意识,则一切妄想不生。 白话解我说,妄想识灭了,便说是涅槃。 大慧插问:世尊! 不施设建立八种识相吗? 佛说:建立八种识相。 经文大慧白佛言:“若建立者,云何离意识,非七识? 白话解大慧说:如果考虑到八识,为什么只说离意识,不说其余七识? 经文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缘故,七识不生。 意识者,境界分段计着生;习气长养藏识意俱①,我我所计着,思惟因缘生;不坏身相藏识因,攀缘自心现境界,计着心聚生;展转相因。 [注]① 藏识意俱‘藏识\’,指长期虚妄熏习而成的藏识种子的集合,‘意\’,指第七识末那识,即专管思维的思量识。 藏识种子接触到内外尘影,即时显出现识,思量识缘此现识作意思量,以既有的知识做参照物,进行对比、推断,从而生起意识。 所以说‘藏识意俱\’而生意识。 白话解佛告诉大慧:种种识互为因缘,如果离了意识,则其余七识不再转生。 意识是六种了别识之一,分段生灭。 由长期虚妄习气熏习成的藏识种子和第七末那识(思量识)与现识结合,执着“我”相和“我所”相。 以既有的藏识种子为根本依因,以自己心中显现的影像为缘,执着这些虚妄因缘生起六识。 经文譬如海浪,自心现境界风吹,若生若灭,亦如是。 白话解大海的水,无风不起浪,藏识像大海水,心中的幻相像风,幻相的风吹动藏识海水生起虚妄的识浪。 前识灭,后识生,生生灭灭,无了无休。 经文是故,意识灭,七识亦灭。 白话解因此,如果离心离想,离了意识,就说意识灭了。 如果意识灭了,除藏识流注不灭外,前七识都灭了。 经文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不涅槃性,所作及与相。 妄想尔焰识,此灭我涅槃。 彼因彼攀缘,意趣等成身。 与因者是心,为识之所依。 如水大流尽,波浪则不起。 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 白话解世尊把诸识因缘再说一遍,说偈言:离作所作离诸相,离性非性说涅槃,妄想境界所知识,妄想识灭名涅槃。 彼因彼缘作计着,意趣展转成识身,诸识因缘唯心量,种子藏识是依因。 断除因缘相续灭,大海无风浪不兴,同理若然意识灭,种种妄识无生因。 发布时间:2025-10-09 13:50:2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9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