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辉居士:圆觉经白话解十 如何寻师择法 内容: 十 如何寻师择法于是普觉菩萨⒈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 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 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注解]⒈ 普觉菩萨 本末、粗细、浅深,普皆圆觉,称为普觉菩萨。 诸修行者,前述诸过已离,四相又除。 然于用意行心,仍余作止任灭之病,觉犹未普。 于是,普觉菩萨替众生请问世尊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 求何等人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⒈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⒉,心不住相⒊,不著声闻缘觉境界。 虽现尘劳,心恒清净⒋,示有诸过⒌,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⒍。 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藐三菩提。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 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 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骄慢,况复抟财妻子眷属!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万刹⒎。 [注解]⒈ 求善知识 此是最初正因缘。 善能知真识妄、知病识药,为善知识。 文殊告善财说: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缘。 光赞般若经说:。 欲学六波罗蜜者,当与真善知识相随,常当承事。 ⒉ 正知见人 善达觉性,不因修生,决择无疑,名正知见。 法句经说:善解深法,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 了达诸法,从本已来,究竟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性相如如,住于实际。 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 是名真善知识。 ⒊ 心不住相 离凡夫烦恼境界,不应住色生心。 ⒋ 虽现尘劳心恒清净 心中幻起前尘影事,名为尘劳。 幻相现前而心不染,则恒清净。 净名经说:虽有妻子,常修梵行。 华严经说:菩萨在家与妻子俱,未曾舍离菩提之心。 ⒌ 示有诸过 欲度有过众生,先以同事相摄。 心既相亲,方能受教。 净名经说:入诸淫舍,示欲之过。 华严经载:善财善友,婆须蜜女。 此皆菩萨示过教化之行。 ⒍ 不令众生入不律仪 坏见之人虽不坏行,不堪与众生为其道眼。 虽坏行而不破见者,是则人天真胜福田。 ⒎ 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觉心既明,慧光开发,触向无染,故曰心华。 心光遍照,内外光明,十方刹土,无量无边。 依何等法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⒈。 云何四病? 一者作病⒉。 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 彼圆觉性非作得故⒊,说名为病。 二者任病⒋。 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 彼圆觉性非任有故⒌,说名为病。 三者止病⒍。 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⒎,说名为病。 四者灭病⒏。 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 彼圆觉性非寂相故⒐,说名为病。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注解]⒈ 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心病无边,要唯有四。 随有其一,不堪为师。 ⒉ 一者作病 思惟揣度,计校筹量。 兴心运为,拟作行相。 造塔造寺、供佛供僧、持咒持经、僧讲俗讲、端然宴坐、种种施为。 止息深山,游历世界,勤忧衣食,谓是道缘。 故受饥寒,将为功德,观空观有,爱身厌身。 于多行门,随执其一,托此一行,欲契觉心。 俱是造作生情,岂合无为寂照? 此病从前幻观中来。 患此病者,误认一切菩萨从此起行。 不知菩萨度生起行起用,乃成此作病。 ⒊ 彼圆觉性非作得故 圆觉性非造作,造作如何契之? 若了觉性本圆,不用兴心求益。 不兴心处,即合觉心。 合觉心时,自无诸妄。 无诸妄已,则所作相应,积土聚沙皆成佛道。 即于上来诸行,遇缘力及方便,随病随治,不顺妄念。 但得妄尽,性自开明。 歇即菩提,岂从外得? ⒋ 二者任病 任意浮沉,名为任病。 有此病者,作如是言:生死是空,更何所断? 涅槃本寂,何假修求? 不厌不欣,无起灭念。 任彼一切随诸法性,妄从他妄,真任他真。 各称其心,何必改作? 作亦任作,好闲任闲,逢饥即餐,遇衣即着。 好事恶事,一切不知,任运而行,信缘而活。 睡来即卧,兴来即行。 东西南北,何定去住? 何以有此病? 前云圆觉清净,本无修习,依于未觉幻力修习。 此等患者,未得真意,自谓已觉,何必作幻? 故成此任病。 ⒌ 彼圆觉性非任有故 前则驱驰觅佛,此乃放纵身心。 设令善恶不拘,即名无记之性。 尚昧欲天,焉冥觉体? 行人至此,溺水沉舟,宜自警怀,勿沾斯病。 ⒍ 三者止病 止息妄情,名为止病。 患此病者,生心止妄,随情虑失。 误认止妄即真,何须别照? 此等行者,误解寂然平等,谓我心生妄想,招苦乐差殊。 今但止息妄心,妄尽自然平等。 何以有此病? 从前静观中来。 迷于取静为行,因此成病。 ⒎ 彼圆觉性非止合故 觉本无念,见念即乖。 性本灵明,迷照亦失。 念无而有,既然止息令无。 照有而隐,何不观察令显? 又真本无念,念即乖真。 性本无止,止亦违性。 ⒏ 四者灭病 灭除心境,名为灭病。 前者止息心念令寂,此则妄计身心根尘本来空寂。 前者不妨见有根尘,但不随念爱染,名为止息。 此则认为根尘亦无,坚持寂灭之相。 患灭病者,执着断尽烦恼,空却身心。 错认一切永寂,是为圆觉。 何以有此病? 此病从寂观中来。 迷于寂灭及断烦恼,乃成此病。 ⒐ 彼圆觉性非寂相故 夫觉体灵明,不唯寂灭。 今灭惑住寂,岂得相应? 况圆觉者,非动非静,双融动静。 恒沙妙用,无碍难思。 住寂之心,何能契合? 言即似近,理即全疏。 与理相违,故言非也。 行何等行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 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 若复远离,应断嗔恨。 现逆顺境,犹如虚空。 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 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除去何病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 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 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 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普觉汝当知,末世诸众生。 欲求善知识,应当求正见。 心远二乘者,法中除四病。 谓作止任灭,亲近无骄慢。 远离无嗔恨,见种种境界。 心当生希有,还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仪,戒根永清净。 度一切众生,究竟入圆觉。 无彼我人相,当依正智慧。 便得超邪见,证觉般涅槃。 发布时间:2025-10-09 12:15:4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9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