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辉居士:圆觉经白话解四 众生本来成佛 何以复有无明 内容: 四 众生本来成佛 何以复有无明于是金刚藏菩萨⒈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 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 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 世尊! 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 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 十方众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惟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⒉,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注解]⒈ 金刚藏菩萨 金刚坚而复利。 坚则无物可坏,利则能坏一切。 菩萨智慧像金刚那么坚,烦恼不能侵,外魔不能动。 菩萨智慧像金刚那么利,能破诸障,断人疑惑,以消末世之疑。 疑心既无,即具无尽功德,所以说是藏。 ⒉ 开秘密藏 藏在保险柜里的是秘藏。 未到时机不开演的,比如最上乘才开示的阿赖耶识、如幻三昧和佛的知见等,是如来的密藏。 金刚藏菩萨知修行众生心有疑惑,因而提出众生疑情,请问世尊三事。 一、既然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还会由无明生起烦恼? 二、如果无明是众生本来就有的,众生怎么能成佛? 三如果说众生本来是佛了,以后才生起无明,佛陀是什么时候再生起烦恼的? 这三个问题很难说的分明啊! 请世尊为末世一切众生开秘密藏,一消除众生疑悔。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⒈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⒉,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⒊,循环往复⒋。 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⒌。 [注解]⒈ 甚深秘密 秘密有二:一、如来之密藏,谓一乘如来知见。 所以说是究竟方便。 二、如来即秘密。 由证密藏。 能、所无二。 三业的显现,都是秘密藏。 如禅定中见旋火轮、摩尼珠等非色现色,即是身密。 如来一音演说法,可演示无边法海,就是语密。 无心任运,能成所作事等,就是意密。 ⒉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 一切世界包括有情世界和器世界。 有情世界即人们的内心世界。 其实人们所认识的世界,都是事物在自己心中的表象。 为什么会有轮回? 凡是心中的有为法,都是生灭之法,都是生死轮回之法。 ⒊ 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 前指过去际,后指未来际;执着为有,不住为无;聚则为成,散则为坏;起名现行,止谓调伏。 前念后念,无间相续。 ⒋ 循环往复 器世界成住坏空,空已复成。 有情世界生住异灭,灭已复生。 此即众生轮回之相。 ⒌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三惑,指前面所提出的三个疑惑。 世尊虽然不作一一解答,而指出产生三惑的根源,都在于有为法门的生灭轮回。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 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 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 (这段大意是说:人有幻翳,妄见空花。 除掉幻翳,就不必问幻翳何时再生。 空花灭了,亦不应问虚空何时再起空花。 因为虚空本无生花之事,何来花灭之理? 至于生死与涅槃,同空花生灭一样,妙觉圆照,便知其实并无生灭。 本无生灭,何有涅槃?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⒈。 既巳成金,不重为矿。 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 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⒉,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⒊,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⒋,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⒌,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辩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辗转妄相,无有是处。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⒍,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注解]⒈ 如销金矿,金非销有 比如把金矿冶炼成金,不是因为冶炼才有金,而是金矿里本来就有金。 把金矿冶炼成了金,就是纯金,再不是金矿。 冶炼之前,冶炼以后,金的本性没有改变。 这个比喻很确切,如来圆觉之性好比是金的本性,冶炼之后,消了幻垢,便显出不坏不杂的圆觉清净之性了。 前举空花为喻,今举金矿为喻。 两喻各有所侧重。 空花之喻明烦恼并非实有,金矿之喻名圆觉之性众生本来就有。 如果只举前喻,恐怕会有人以为无迷悟因果之相,何用修行? 便成邪见。 如果只举此喻,恐怕有人以为众生觉性本来不净,失真常理,亦成邪见。 道理微妙,只举一喻,难得分明。 故世尊说两种譬喻。 ⒉ 本无菩提及与涅槃 因为转烦恼才说菩提,已明烦恼本来无实,则知如来圆觉妙心本来亦无菩提。 因为转生死才说涅槃,已明有为法生灭轮回本来是幻有,则知不生不灭的涅槃亦是假名。 同理可知,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无轮回及非轮回。 ⒊ 身心语言皆悉断灭 此是沈空、滞寂、灰身、灭智。 以有思惟之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以轮回心生轮回见,怎能入如来大寂灭海? 随意世尊说要先断无始轮回这个根本。 ⒋ 有作思惟从有心起 有心,指三界妄有之心,即六识心。 起什么? 依阿赖耶识缘六尘妄境及第七识造作思维,起种种心所。 ⒌ 非实心体 实心无念。 凡有造作思维,都非真实心体。 ⒍ 虚妄浮心多诸巧见 前金刚藏菩萨所问三种疑惑,都是虚妄浮心巧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金刚藏当知,如来寂灭性,未曾有始终。 若以轮回心,思惟即旋复。 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海。 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 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 思惟犹幻化,何况诘虚妄。 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发布时间:2025-10-08 15:44:4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