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辉居士: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九 第五十五章 行阴区宇十外道论之二 内容: 第五十五章 行阴区宇十外道论之二六 五阴死后有相论原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 于无尽流生计对贿,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 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 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 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 皆计度言死后有相。 如是循环,有十六相。 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 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1,心颠倒论。 【注】1 死后有相论 这里死后,指五阴灭尽。 不受五阴干扰,便说是五阴灭尽了。 下文死后俱非、死后断灭等说的死后,都指五阴灭尽。 白话解又在三摩提中的善男子,已离种种妄想,正心不乱,天魔不得其便。 若于静观中,面对无尽流注所生的幻相又动心计着,这人便将坠入死后有相心颠倒论5。 或认为色身即是我6,或认为我圆满包含一切国土,我有一切色。 或观因缘随我流转,便认为诸色属于我。 或见我依阴行相续,便认为我在诸色中。 四种计着,都说死后有相。 色受想行四阴,共有十六种相。 从此推出结论,烦恼与菩提同行,各不相凌。 由此计着,五阴灭后,我相还在。 如此堕落外道,不得正觉。 这是第六种外道论,称为五阴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七 五阴死后无相论原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 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对贿,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 见其色灭,形无所因。 观其想灭,心无所系。 知其受灭,无复连缀。 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 此质现前犹不可得。 死后云何更有诸相? 因之勘校死后相无。 白话解又在三摩提中的善男子,已离种种妄想,正心不乱,天魔不得其便。 有人面对幻相,认为色、受、想三阴已尽,行阴亦当灭,四阴灭尽,则一切相都消亡了。 如是颠倒计着,坠入死后无相论。 他们认为,色阴灭尽,相无依因;受阴灭尽,不再连续;想阴灭尽,心无所系;纵然行阴未尽,有生之可能,因无受无想,同于草木,虽有幻质显现在眼前,也不成相。 因此计着五阴灭尽后无相。 原文如是循环,有八无相。 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 徒有名字,究竟断灭。 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白话解在色、受、想、行四阴区宇中,涅槃都无因无果,共有八种无相,一切皆空,徒有名字,并无实义,究竟一切都归断灭。 因而计着五阴灭后无一切相。 堕落外道,不得正觉。 这是第七种外道论,称为五阴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八 五阴死后俱非论原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 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 色受想中,见有非有。 行迁流内,观无不无。 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 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 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 有无俱非,虚实失措。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白话解又在三摩提中的善男子,已离种种妄想,正心不乱,天魔不得其便。 有人面对幻相,认为行阴有相而无受、无想,是为非有。 无受无想而有现境,是为非无。 如是颠倒计着,坠入死后俱非论。 色受想三阴灭了,见有非有。 觉知行阴迁流,看无非无。 穷究四阴,四种非有,四种非无,有八种相俱非。 任举一种因缘,都说是无阴灭尽后或有相或无相。 又计着一切阴行,依前推断,都说是有无俱非,虚实无定准。 如此计着五阴灭尽后有无俱非,对下一步如何修行,却被弄得昏瞢无知。 因而堕落外道,不得正觉。 这是第八种外道论,称为五阴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九 五阴死后断灭论原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 于后后无生计对贿,是人坠入七断灭论。 或计身灭,或欲尽灭,或苦尽灭,或极乐灭1,或极舍灭2,如是循环,穷尽七际,现前销灭,灭已无复。 由此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注】1 极乐灭 到三禅天,已离苦受,未离乐受和舍受。 极乐灭,意为离了乐受,即是圆满修得无量净天的境界。 2 极舍灭 到四禅天,已离乐受,苦乐两亡,还未离舍受。 极舍灭,意为离了舍受,即圆满修得色究竟天的境界。 白话解又在三摩地中的善男子,已离种种妄想,正心不乱,天魔不得其便。 有人面对幻相,认为各处终将灭尽,灭尽后再无生,这人坠入七处断灭论。 在人道及六欲天处,色身断灭。 初禅天欲尽灭,二禅天苦尽灭,三禅天极乐灭,四禅天极舍灭,四空天极舍灭。 此七人天处,灭后不会再生。 因此计着五阴灭尽后一切断灭。 堕落外道,不得正觉。 这是第九种外道论,称为五阴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十 五阴中五现涅槃论原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 于后后有生计对贿,是人坠入五涅槃论。 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 或以初禅,性无忧故。 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 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 迷有漏天,作无为解。 五处安隐为胜净依。 如是循环,五处究竟。 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白话解在三摩地中的善男子,已离种种妄想,正心不乱,天魔不得其便。 有人面对幻相,认为各处灭后,复有所生,这人坠入五处涅槃论。 或见欲界圆明,以为是正转依,转欲界生死依于涅槃。 或在初禅离忧受依于涅槃,或在二禅离苦受依于涅槃。 或在三禅离乐受依于涅槃,或在四禅苦乐两亡、离舍受依于涅槃。 各各认为这五处不受生灭轮回,迷恋有漏诸天,如是循环,错把五处作为胜净依,以这些境界为究竟涅槃。 因此计着五处出现涅槃,堕落外道,不得正觉。 这是第十种外道论,称为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原文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 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 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 遍令众生觉了斯义。 无令心魔自起深孽。 保持覆护,销息邪见。 教其身心,开觉真义。 于无上道不遭枝歧。 勿令心祈得少为足。 作大觉王清净标指。 白话解阿难,这十种对禅定所显现的境界作出的荒唐见解,都由于对行阴作用无知,愚痴迷乱,遇到这些景象,不识其真相,却说大妄语,自称已登圣境,因此堕无间地狱。 你们必须在我灭后,将如来法音传示末法众生,使所有众生透彻了解真相,不让心魔作孽,保护求菩提道的人,消灭邪见,教导他们身心开觉,得真实义。 使他们在无上菩提道上不至误入歧途,不令他们心求得少为足,争做大觉王清净标指。 (温陵曰:前云禅那现境,乃天魔候得其便。 此云禅那狂解,乃心魔自起深孽。 凡见道不真,多歧妄计,皆即狂解,是谓心魔,最宜深防也。 吴兴曰:此云心魔,后识阴云见魔,心、见不出见、爱二惑,即烦恼魔也。 )(白云按:此段原在下面会解卷第二十,为顺文意的完整性,移到这里。 ) 发布时间:2025-10-08 13:40:3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9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