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想要了解佛法,就要知道什么是止观 内容: 还有一个精妙之精妙,智者大师一定是悟出了弘的法不是修的法,弘的法是弘的法,修的法是在止观。 天台里面的止观,大家如果不学,你学法华基本上白学。 也就是说,你如果你们不每天打坐自省,不去止息自己的烦恼,不去观察佛法平等、无常、佛性如来藏的教义,你这个法白修。 为什么? 你只停留在脑子当中,你只停留在思想当中,你只会跟人说,自己做不到,瘸子说法,能说不能行,这是难点之难点。 这个难点是在于对自跟对他的不一样。 还有,大乘佛教的特质,是不关于自己是不是有烦恼,而关乎于自己发不发心。 菩萨有缺点,他是不在乎的,他在乎的自己是不是尽心尽力。 实际上,反过来,凡事你只要尽心尽力,有缺点,又有什么关系? 也就是说,之前修行的次第,我们是在时时勤拂拭,只希望我们心当中没有烦恼。 但是在时时勤拂拭过程当中,我们一不小心弄成个洁癖。 弄成个洁癖就是,你容不得一点烦恼、容不得一点脏东西,你想要清净。 而发心则不是这样,发心则是什么?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只要把这个事情做好,有缺点也不要紧,我的发心是对的,发心可以让你的缺点最小化。 如果你让人家看到你的一颗赤子之心,你身上有缺点,它反而会变得很可爱。 如果你能让人家看到你的心,看到你一个真诚的心,你的缺点,他会包容你。 陌生的朋友在一起相处是优点相处,真正的朋友在一起,是接纳你缺点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为什么接纳你的缺点? 脑子有毛病? 不是,因为他看到你这个人,虽然有缺点,但人不坏,是好人。 为什么? 你的发心是好的。 发心是大乘佛教的核心之核心。 这个事情不能忘,如果忘记了成佛这一点,你的学佛很难有大的进步。 大乘佛教奥妙不在于法义的深奥,而在于难行。 难行能行才是最为可贵。 关键不在于修法,而在于弘法,对别人的弘法,不是自己的修法,自己的修法无论如何要在于禅定,在于止观,忽略了禅定跟止观,忽略了静修,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因为你没有核心。 重点不在于关注有没有烦恼,而在于是不是发大菩提心。 所以《金刚经》当中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说了多少遍,大家可以统计一下,很多遍。 《法华经》当中说什么? 《法华经》当中说成佛,唯成佛是最重要的,成佛要发大菩提心。 发布时间:2025-10-08 12:15:3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9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