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正觉的标准是什么 内容: 菩萨心正行正,「能令无量众生,亦称法界」,也能跟法界相应,法界是自性,真如法界。 纵然不能直接的相应,间接的相应,很不­可思议。 所以他也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此心即是真如本心也」。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的意思,无上正等正觉。 先说­正觉,三菩提心,梵语三菩提,翻成中国就是正觉。 世间人有没有觉悟的? 不能说没有觉悟,佛说他虽有觉悟,他的觉悟不正。 佛这个「­正」字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得搞清楚,佛这个正的标准是放下烦恼。 第一个阶段叫见思烦恼,《华严经》上所讲的执着,执着就是见思烦­恼,你能够把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统统放下,这个觉叫正觉。 世间有觉悟的人、有智慧的人很多,但是他确实没有把见思烦恼放下,­也就是说他没有把执着放下,他还执着这个身是我,他还执着有真有假、有善有恶、有利有害、有是有非,还执着这些,这些就不是正觉­。 为什么? 有这些执着,心不清淨。 这些执着放下了得清淨心,那是什么人? 那是阿罗汉、辟支佛,他们确确实实把见思烦恼断掉,清淨­心恢复,这叫三菩提心。 清淨心是真心,不是妄心。 再向上提升,三藐三菩提。 三藐是正等,正等等于佛,当然还没有成佛,等于佛,菩­萨。 菩萨不但是执着没有了,分别也没有了,换句话说,阿罗汉、辟支佛还有分别,没执着,菩萨连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都不会起了。 ­《金刚经》后半部就是讲的菩萨,前面讲的是阿罗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破了。 《金刚经》后半部讲破四­见,「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见是什么? 念头。 念头都没有了,比阿罗汉高。 在我们这个经题上,得清淨心是阿罗汉­,得平等心是菩萨,有分别就不平等,分别没有了是真平等。 再往上提升,那就加阿耨多罗,阿耨多罗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无上正等正觉,这谁证的? 这是如来证的,佛所证得的,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发这样的心,决定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 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提起警觉,我为什么没放下­? 我应该放下,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事照干,心上痕迹都不着。 天天有悟处,小悟;年年有悟处,大悟;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就大彻­大悟。 世间人不了解这桩事情,真正了解、真正明白,世间所有一切法带不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带得去的。 这就是经教裡面的道理,经教裡面的方法,经教裡面的受用,经教裡面的经­验,你能带得去,只有这是真的。 这个心跟真如本心就相应了。 发布时间:2025-10-07 13:22:4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9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