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蔡礼旭:群书治要的管理智慧(第一集) 内容: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兄弟姐妹们,大家下午好。 听大家回答的声音精神抖擞,因为我们从事的是有意义的事业,每天的日子都在利益人心,利益人的健康,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成功,给人健康。 而这个健康,还包含给人身心灵全面的健康。 这样的日子,每一天都没有空过,所以,难怪大家都是笑口常开。 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的真谛,就是助人为乐,为善最乐。 而我们这个时代,不管是在整个中华民族,还是整个世界,坦白讲,都是一个很特别的时代。 怎么个特别法? 就是整个人类的生存,确实面临一个关键。 从科学家来讲,都反映到说,假如不改善整个环境的污染,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可能很多地方都不能住人了。 大家有没有听过类似的报导? 有。 我好像听说两个月左右前,在我们大马的报纸上有写到,假如温室效应继续严重,马来西亚有好几个地方都会被水给淹掉。 可能有没有包含这个新山在里面,我记得吉隆坡是有,槟城也有,以至于我们十月八号,我们在马六甲要兴建汉学院,结果上面也写到,马六甲也会淹掉。 所以刚刚在分析这些温室效应,这个不是随便揣测的,这个是现在进行式,正在发生。 我们有老祖宗的智慧,理得心才会安。 不然在这个大时代当中,人的心要安实在不容易。 哎呀,这个环境会变成怎样? 哎呀,像那个没有结婚的人都害怕会不会离婚,离婚率越来越高。 哎呀,癌症的人越来越多,我以后会不会得癌症? 所以现在有一种病越来越多,叫忧郁症,都被这个社会现象吓得都生病了,这是我们目前共同面对的大环境。 所以我非常惊讶,在我们大家庭当中,每个人对未来都是充满光明、充满希望,因为老祖宗有一句话叫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一个人有福气的时候,灾难来,他都会没事。 我跟大家举一个实际的例子,在二十四孝当中,有一个孝子叫李忠。 他们那个地方地震,一万多户人家都震倒了。 结果那个地震震到他们家门口,分成两条,然后经过完他们家之后,又合成一条。 所以整片全部都倒了,只有他们家没倒,因为他是当地出了名的孝子。 所以有德之人、至孝之人,他有福报,灾难伤不了他。 所以《易经》把我们人生的真相讲出来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一个人有福气的时候,去参加打仗,枪林弹雨,子弹看到他都转方向,打不着;一个人没有福报,躲在壕沟里面,子弹会转弯,嗖,就下去了。 所以,确确实实有德就有福,进而人生可以消灾免难。 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一个是行孝,一个是行善。 这个行善,放在银行里面,积累到一定程度,逢凶可以化吉。 假如没有积累善行,再有地位,再有金钱,灾难来的时候,双手一摊,什么也带不走。 所以行孝、行善这两件事不能等。 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祖宗有高度的智慧,让我们能够在这个大时代当中安身立命。 因为我们很清楚,整个大自然的问题,根源在人心。 能明理了,心才能安;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灾难会比较多,怎么改善都不知道,每天都有担忧不完的事情。 而《尚书》当中告诉我们,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所以吉祥跟灾殃,根源就是人心。 人心善了就吉祥,人心不善灾祸特别多。 大家留心去看看,整个华人世界当中,哪一个地方的灾难最少? 大家都没有留心看,你们都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我留心整个国际新闻,华人在的地方,灾难最少的就是马来西亚的华人。 这个是结果,原因是心善。 在哪里体现出来呢? 全世界华人,祖宗祠堂最多的在马来西亚。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常常会想着祖宗的人,他厚道,连祖宗都想了,哪有可能对父母会不孝? 看不到的祖宗都这么恭敬了,那看得到的父母,一把屎一把尿给我们养育长大,哪有可能不孝敬的道理? 所以刚刚进入会场,我们看到前面两行大字,肃然起敬,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孝养父母,尊敬师长。 人心是整个大时代能不能转祸为安的根本所在,大家冷静看看,现在虽然家庭、社会问题很多,其实人心一转,问题就转。 我们中华文化,用两个字概括,叫道德。 大家有没有经验,其他民族的(包含西方人)问你,你是华人,请问你们中华文化教什么? 有没有人问过您这个问题? 不会吧,马来西亚是多种族、多宗教的地区,你们到欧美去留学,没有同学问你们,你们中华文化教什么? 全世界现在只剩下我们这个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还在承传,其他我们以前读的什么四大古文明都断了。 现在全世界的古文明,除此一家,别无分号。 你找不到其他这样的民族了,所以应该会有很多外国人好奇,会问。 我记得有听到朋友讲,他到美国去留学,人家一看到他是华人很高兴,你有没有读过《论语》? 他说没有。 第二个,人家问他,你有没有读过《老子》? 他又摇头,最后人家低着头,不想问他了。 所以这个时代,华人要冷静,要反思了。 因为刚好在零七年,我有一个机会到欧洲英国去。 刚好到剑桥大学访问,那时候跟着我师长释净空老教授。 师长发表一场演讲,主持的是一个英国人,他用流利的华文做主持,而且他们写论文,用孟子、用王维、用《无量寿经》写博士论文。 我这个炎黄子孙都写不出来,人家英国人在写。 我在想,我们再不努力,以后全世界的汉学系都是外国人站在讲台上,我们华人在底下听,那就够丢脸的。 我们老祖宗说知耻近乎勇,有羞耻心的人要拿出勇气来。 而在英国,只要是深入学术界的人,深入世界历史的,没有不认识汤恩比教授的。 汤教授,在七○年代,他的道德学问受到全世界的认同。 而他讲到,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要靠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 英国人说的,他说救这个世界,要靠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 那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现在在哪里? 佛法不在印度了,两千年前传到中国以后,在中国大放异彩了,现在印度没有佛法了。 所以这两个可以救世的学问,都在华人的社会里。 这一句话大家听过吗? 解决二十一世纪,要靠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 听过的请举手。 很大的部分,请放下。 诸位伙伴们,你们听完这一句话以后,有没有觉得整个生命不一样了? 有没有当天晚上激动得睡不着觉的? 没有啊? 应该激动啊。 为什么? 你有救世界的法宝! 你这一生多有使命。 这两个学问都在我们华人的世界,今天你有这样的学问而不去救这个世界,叫见死不救,是不是? 请问大家阎罗王判见死不救的罪,要判哪去? 那铁定没好地方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有这个使命要为世界,不能空来人间一趟。 而诸位伙伴们,请问大家,现在要把中华文化介绍给全世界,得要英文才行,是吧? 英文现在是国际语言,哪一个地方的华人,又会传统文化,英文又讲得最好的,哪一个地区? 我已经调查过了,你们不承认也不行。 所以这个时候大家脑海里有没有闪出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闪出了孟子的一句话,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这个时代的使命,由我把它承担起来。 而大家不要怕承担,老祖宗有五千年的智慧给你当靠山,有什么好怕的。 所以,首先我们得要深入我们五千年的智慧,我们就能够齐家,我们就能够在我们的岗位当中利益社会,利益国家。 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团体,都成为整个社会国家的榜样,那个力量无远弗届,很难预测。 假如今天,伦理道德在我们落实,所有的传销界,所有的商业界都到我们这里来取经,都觉得:落实伦理道德让企业永续发展,让所有接触我们的客户家庭幸福、身体健康。 这样的团体,这样的工作太有意义。 所以不要小看一个人的力量,不要小看一个榜样的力量。 大陆有一位企业家胡小林董事长,有看过胡董的光碟的请举手。 超过一半。 您看他,零七年开始学中华文化,自己真正老实听师长的话,真落实,现在才四年的时间,您看他个人还有他的企业,对于全球华人的影响有多大,不可限量。 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个人的人生可以达到治国平天下,这不是理论。 大家相不相信我们双鹤的企业文化可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效果? 有信心就有无穷的力量。 刚开始跟大家谈这个很重要,学习最重要的学贵立志。 立了志向,你就有源源不绝的动力,让我们不断地提升,不断地突破。 那我们刚刚提到了身为华人,到时候人家问我们,你们五千年文化教什么,总要答得出来。 教的很重要的两个字:道德。 什么道? 五伦大道。 所有人与人的关系,离不开这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五伦。 人与人的关系离不开这五种,这个是道。 就像整个大自然天体运行都有它的规律,我们人与人之间也有这五种的道,要遵循。 顺着这五种道,不逾越地去做人,流露出来的就是德。 而这个德,我们最常讲的八德,哪八德? 有两种说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另外一种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全部合起来是十二个德。 骂是怎么骂的呢,叫忘八。 你忘了八德你就完蛋了,你做的那些事都是违背道德的了。 所以你看忘八,古人在骂人,多含蓄,是吧? 多么提醒每个人的本善,人都有羞耻心,一提醒,你忘了八德了,马上不好意思。 记不记得我们小时候在调皮的时候,旁边的邻居说真没家教,我们马上低着头,赶紧回家去了,怕有辱父母。 我们冷静的来看这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 这十二个字能够深入每一个人的人心,所有家庭、社会、国与国的问题,全部解决。 我们看,有孝悌了,家人还吵架吗? 还会兄弟父子告上法庭吗? 有忠信,还会跳槽吗? 还会有黑心食品吗? 有礼义廉耻,还会在路上看得不顺眼,就把人家打了、杀了? 有义,还会夫妻要结婚以前先财产公证吗? 还会为了一点小利,跟家人发生这么大的冲突吗? 有廉耻了,还会有这么多贪污的事情吗? 有仁爱和平了,团体跟国家的冲突就没有了。 所以诸位伙伴们,这个社会要安定,难不难? 你们没反应我就配合不下去了,因为我们刚刚说,信心很重要,你们没反应是不是有点我们这一辈子自始至终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之前,在零五年底,在庐江汤池,做推广《弟子规》的教育,三年的时间。 在一年左右,整个犯罪率降了一半,离婚率也降了差不多一半。 而且那个离婚的人统统不在汤池镇上,是出去工作,然后在外面污染,又没回来听课,结果就离婚了。 在汤池镇里那一年,没有任何一对离婚。 你说人都是善良的,一有人提醒他就冷静了,他就不会意气用事了,所以确实是人之初,性本善。 人是可以教得好的,可是为什么他现在那么多习气呢? 苟不教,性乃迁。 家庭没教好,学校、社会忘了德行的重要。 所以你不能怪这些孩子们,不能怪他人。 现在遇到越恶劣的人,你要越怜悯他,他没学,人不学,不知道。 甚至于你要可怜他,他以后堕下去是到地狱去了,很惨。 用这种慈悲心,用我们的身行去感动他,让他知道《弟子规》很好,传统文化很好,让他浪子回头。 诸位朋友,假如用你的德行让一个浪子回头了,请问这个功德有多大? 你们没有用computer(计算机)算过。 他还有他的后代,他的后代又有后代,所以推展伦理道德教育,这是功德无量。 我们在行销我们的理念,行销我们的产品,同时也把我们的企业文化、伦理道德带到这个家。 可能本来要离婚,最后没离婚,那他的孩子才有完整的家庭去成长,那这个功德都是很难算的了。 所以我们现在清楚了,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大时代,最需要的就是伦理道德的教育。 谁来落实,谁来推展伦理道德教育? 华人要带头,马来西亚华人更要带头。 再来,那各行各业又要哪一个行业来带头呢? 大家确实都是很有担当,都是舍我其谁,从我开始。 大家的肩膀都是铁肩,铁肩担道义,自己先来承担。 大家冷静去看,现在你到书局去买书,成功人物是以哪一个行业为代表? 士农工商,哪一个行业叫成功代表? 企业家有没有? 商业有成就的人。 那代表现在社会大众,向谁学习? 向企业家,向这个商业界的领导者。 所以这个社会,现在很多是商业王国。 而公认的企业家,公认的成功人士,又以企业家为代表。 这代表我们这个大时代当中,企业、商业负起一个时代的使命。 日本,最近有一位长者对整个中国大陆的企业家,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曾经听过他课程的应该已经超过一万个企业家,而且还不是小企业,像什么海尔集团。 海尔现在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电器行业,都是这些大企业,都跟这位长者学习。 他是日本四个经营之圣之一,其他三个已经往生了,只剩他还活着,他今年七十九岁稻盛和夫。 稻盛先生,他六十五岁经营了两家全球五百大企业。 这个全世界也只有他有这个记录,因为能做到全球五百大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他是两家全部是他亲手、白手起家把它做起来。 而且第二家公司,是他不专业的,他还是把它做到全球五百大。 结果他六十五岁出家,因为他六十五岁在企业界已经成就很圆满了,他希望更去提升他灵性的修行,他出家了。 经过了十三年,到七十八岁的时候,日本航空破产。 可是日本航空是他们日本的民族企业,这一垮下来整个民族信心都会影响。 结果当时候的鸠山首相亲自去请他,说可不可以请你出来接管日本航空? 诸位伙伴接不接? 他离开这个企业界十三年了,接不接? 你们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能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我们自己民族的企业要垮下来了,接还是不接? (众答:接。)你们终于入状况了。 结果他答应了。 他开出了一个条件,什么条件? 他不拿一分钱。 就为了让这几万员工生活能安定下来,他去了。 从一个破产的企业,差不多四百天,成为航空界营业第一名,一年。 今年的营业额第一名,达到一千五百多亿日元的盈余,神不神奇,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中华文化的教育。 而您看他老人家这么一出来,上万个大陆的企业家都跟他学习。 这些大企业,像海尔集团张瑞敏先生讲的,我假如早一点接触稻盛和夫的企业经营哲学,我的公司就不是只有今天这个样子而已。 而稻盛先生,给我们讲的道理,最后都告诉我们华人,这本来就是你们老祖宗教的。 所以我常常在想说,我们现在中华民族的儿女,就好像你走在路上,然后别人在告诉你说,你爸很好,你妈很好呢。 然后我们说,好,我回去了解一下。 你说这个时代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稻盛先生他还写了一本书叫《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写给全世界的年轻人。 里面推荐的第一本最重要的书,叫《了凡四训》。 这《了凡四训》,日本天皇列为治国宝典。 所以我们炎黄子孙要觉醒。 听说韩国好几年前,好像去联合国注册说孔子是他们的祖先,然后好像端午节,好像他们拿去变成他们的民族节庆。 没关系了,我们的祖先让人家也以他们为祖先,这不是坏事,我们没有这么吝啬,是吧? 我们的妈妈,被人家叫妈妈没关系,让大家都能接受到我们母亲的爱,这是好事情。 所以这个时代,企业的领导者对整个社会的带动力非常的大。 假如企业界的人站出来说:伦理道德最重要。 会震动整个社会。 大家注意,现在的家长,都希望孩子以后出去有好工作,有没有? 所以他们都觉得,考试要考一百分,要名牌大学,他们都是这种思维。 所以孩子现在都是填鸭式,记一大堆东西。 结果大学毕业出来,现在失业率一大堆。 代表什么? 学校生产了很多大学生出来,结果都被退货。 家庭跟学校要检讨,培养了十几年,甚至还有超过二十年,博士毕业超过二十年,还是被退货。 又有另外一个现象更有意思的是:失业率很高,可是企业里面找不到人才,缺人才。 产品过盛,结果又没人才,问题出在哪? 这个企业界没有跟学校,好好communication,没有好好沟通沟通,造成这个现象。 所以这个时候,假如企业界说,我们要的就是会做人、会做事、有道德的人。 这些家长赶紧跑到书局去买《弟子规》了。 所以你看企业界的分量很大的。 我记得两千零四年的时候,深圳有一家公司招聘,招一个业务总监,薪水蛮高的,结果他的条件是熟背《弟子规》。 那一个礼拜,所有的书局都有人来问,什么是《弟子规》,要买一本。 因为这么高的薪水,要有道德,要会《弟子规》才行。 所以这个时代,哪一个企业带头把道德复兴,决定我们所有万姓祖先,古圣先贤都保佑这个企业。 所以难怪我们的伙伴额头都发亮,冥冥当中都有祖先保佑。 那我们有了这样的志向,我们要做这个时代企业的榜样,道德的榜样。 而我们的企业,都是为了人的身心灵健康,都是为了整个地球的永续经营,这是对民族、对整个世界的道义的事业。 我们说代天行道,做的事业都是利国利民,甚至是利益整个大自然。 我们这个路啊,走对了。 那我们自己要做好的话,空有一个好的善心、愿心是不够的。 这个时代,大家有没有听过好心做坏事,有没有? 我们比方说,从五伦关系来看,现在的父母,花在孩子的时间最多。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我们这一代的父母,花在教育孩子的时间是最多的。 那请问大家,这五千年来哪一个时代的教育效果最差? 那投资报酬率不成比例。 《资治通鉴》,这个是司马光先生花了十九年的时间写的一本历史书。 我们这个民族,特别善于从历史当中得到智慧,得到经验。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你们昨天有没有向上天祈求:唐太宗皇帝,你在天之灵保佑我们明天上《群书治要》上得好,收获很大。 这一部书是唐太宗皇帝下令编的。 而太宗皇帝说道,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你照照镜子,整理整理自己的衣服,不然哪个纽扣没有扣,出去就不好意思了。 所以这个是三个镜子,都可以对照自己。 以古、以历史为镜,我们人生会少走很多弯路。 《资治通鉴》里面这一句话说道,爱之不以道,你不用正确的道理方法,适所以害之也。 爱护子女没有用正确的道理,变成宠爱了,那反而以爱心害了孩子,这个时代就很明显。 但是问题来了,有没有人结婚以前,去上两个礼拜的如何当爸爸、如何当妈妈? 有没有? 请举手。 你们都没学就敢结婚,受小弟一拜。 你们真敢啊。 所以其实,我感觉到这个时代,我们思考事情不够深入。 比方我在从事小学教育,我们去念师范学院念四年,念一出来,踏出大学校门还土里土气的,然后一遇到学生:老师好,我们就变老师了。 我们真的就能做老师了吗? 被人家喊老师就能做老师了吗? 你被喊爸,高不高兴? 你的孩子第一句话,妈,高不高兴? 别高兴得太早,这么尊贵的身份背后就是责任。 领导好,哇,很舒服,也别舒服得太早。 领导,你是父母官,你有责任。 大家看,这个领导要做什么事情? 领导,这个导不是这么简单的。 领导还要主导,还要引导,还要教导,还要劝导,有时候还要督导,还有没有? 还有指导。 大家看,这每个字都不一样,你要领,有时候大家看不清楚时,你要破例,要主导,不然全军覆没怎么办? 是吧? 集思广益,最后是皇帝一拍,乾坤独断。 包含引导,每一个伙伴一进来,他对于我们这个事业的观念正不正确,你都要抓住那个最重要的开始。 一开始认知错了,怀疑了,后面要再来导正不容易,所以教育很强调慎于始。 一开始错误了,后面很累人。 我们看现在的父母为什么累? 他没从胎里教,没有从一两岁开始教,他从十三四岁才知道要教。 当然困难,因为问题已经严重了嘛。 所以一开始能够引导得正确,能够教导正确,包含在一些机会点出现的时候,能适时的劝导他。 而在他,我们底下的伙伴,他在学习、他在推展他的事业的过程当中,我们都要督导。 在企业界叫要有检查机制,你要做Check。 你说,啊,让他自生自灭吧,那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你知道我很信任他,让他去做。 信任跟督导是不冲突的,信任是信任他善良,信任他非常有热忱要把这个事业做好,不代表他的经验、智慧、能力够了。 我很信任孩子,放牛吃草,那怎么会对呢? 你要手把手带他,带到最后怎么,他会走了,你放手。 其实很多道理都相通的,你们的孩子学走路了,有没有哪个父母说,你自己走,你一定可以的。 那一定要扶着嘛,扶着,慢慢慢慢,放了。 孩子自己走出第一步,哇,夫妻高兴得不得了,欣喜若狂。 带孩子如是,带学生、带我们的伙伴都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您看,适时的指导,所以当领导好不好当,不是那么容易的。 告诉大家,我们几千年来,大部分的祖宗祠堂,都立了一个牌子,一个神位的牌子。 我写给大家看,天地君亲师。 这五个字立在祖宗祠堂,这五个身份是天地、整个宇宙间尊贵的身份。 天地滋养万物,对所有万物都有恩德。 而我们整个人间,就是靠领导、靠父母、靠老师,才可以把人引向正确的人生方向,过上幸福的日子。 这么尊贵的身份都要尽本分。 我们在学校教书,被人家叫老师。 我还没教书以前就听过师长讲一个故事,就是十九层地狱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有一个医生,草菅人命堕到十八层地狱去,结果他在那里很不甘愿、很生气,哎呀,我又不是故意的,气死我了,把我判那么重。 你看,他就是没有学《群书治要》,都被判到十八层地狱了,还不承认错误,还在那里跺脚,难怪堕那么重。 结果这么一跺脚,突然听到底下有人说,老兄,你别踩了,那灰尘都落在我的身上了。 结果他很惊讶:哎呀,我看书上都是十八层地狱,怎么底下还有人? 老兄,你是干哪一行的? 十九层地狱的人说,我是干老师的。 所以其实,随着我们自己在自己的事业过程当中,就可以感觉到这三个身份的厚重。 您看,当我们的伙伴,他非常真诚地告诉我们,我的家、我的人生,就因为你的引导而改变,你的帮助而改变,我们家这一生都感谢你。 您看这个君的身份厚不厚重。 当我第一年教书,教六年级,在四楼,因为越高年级,身体壮,排在越高楼。 有一个学生的奶奶,刚好拿个东西来给他孙子,爬到四层楼(那应该是七十来岁了)。 爬到四楼,还没喘好,一看到我,老师好,就给我鞠一个快九十度的躬。 假如我不认真教书,我对得起这个老人给我的尊重吗? 那我就对不起了。 韩愈在一千多年前唐朝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其实君亲师的角色,要扮演得好,决定这个君、亲、师的精神都要有。 我们在这个时代有时候会听到人家说,哎呀,下属不好带,孩子不好教,学生不好管,有没有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 好,请问大家,您读过的经书当中,有没有写到:孩子不好教,下属不好带,学生不好管。 有没有? 所以告诉大家,经典上没有的,都是错误的态度。 为什么? 抱怨于事无补。 那我们要问回来了,你当父母,说孩子不好带、不好教,他是一岁的时候就不好带吗? 有没有哪一个孩子一岁的时候就会犯法,就会打人,没有吧? 一两岁的孩子都是很天真的,所以今天孩子会变成这样,那父母要负很大的责任,我们任何事情都要从原因上去看,才能解决问题。 你说学生不好教了,我们去看那幼儿园的孩子,每一个眼睛都雪亮雪亮的很可爱,都很好教的,怎么会难教? 一反思,其实不能责怪他们,不能责怪这些孩子了,我们这个君亲师有没有做好,这个重要。 所以,假如今天这个领导者觉得下属不好教了,不好带了。 我们要思考,我们有没有把我们的伙伴、下属,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 这个下属,我真是气死了,我不要理他了,我要跟他断绝关系。 你有没有看过哪个爸爸说,啊,气死我了。 我要跟我儿子断绝关系,是吧? 你今天假如把他当你自己的孩子,你的耐心就来了。 我们就是因为分别心很重,他不是自己的人,你的耐心就没有了;他是自己的人,耐心就来了。 有一个老师,他面对一个学生,结果实在没有耐性了,觉得要把这个学生退掉。 突然他就起了一个念头:假如他是我儿子,我会怎么做? 诸位伙伴,你们在对一个人快没有耐性的时候,也可以起这个念头:假如他是我儿子,我会怎么做? 假如他是我女儿、他是我兄弟、他是我姐妹,我会怎么做? 其实很多的障碍困难不在外面,在哪里? 在这一颗分别好恶的心。 你很喜欢他,源源不绝的支持他;你不喜欢他,看他什么都不顺眼。 其实障碍不在外面,在我们这个心态的问题。 所以转一个念头,老师以父母的心来教孩子,后来这个问题就突破了。 所以一个领导者又能像父母一样爱下属,又能像老师一样好好的指导他、引导他,那这个领导者成功,君亲师都有。 君,以身作则;亲,无尽的爱护跟信任;师,时时给他指导、教导,三个精神。 为人亲者、为人父母者也要以身作则,也要在一些孩子的机会点上去引导他。 你能抓住那个机会点,孩子服你,我父母很有学问;你不抓住机会点,每天给他一直讲一直讲,他会说我妈好啰嗦。 现在的孩子你还要得平常都不动,但是每一次一两句就撞得他,哎呦,我妈好有学问。 你平常讲一堆,他都觉得很烦也没什么用,关键时候他也不想听了。 所以当父母也是很多学问,这个君、亲、师精神都是相通的,你一定要把这三个精神都做到了,你就是好的领导、好的父母、好的老师。 所以刚刚跟大家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大家不要在底下说,反正我不是教书的,这个跟我没关系。 不对,你是君、你是亲,全部都有关系。 你当领导、当父母的人,不用传人生的正道给你的孩子啊? 你的孩子是看着你的背影长大的。 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个儿子走路跟父亲真像,那个女儿讲话的声调跟母亲差不多,丹田都很有力。 潜移默化,不知不觉。 你的孩子跟着你,大家注意,一个孩子从小最佩服的是谁? 你看那两三岁的孩子,我爸爸说,我妈妈说,最崇拜嘛。 他跟在你后面,你在前面走啊走啊,你孩子说,爸,我们要去哪里? 你回过头来跟他讲,你问我,我问谁? 你不会这么说,走一天算一天的了,人生苦短。 那你又带不到他去幸福快乐的人生。 请问大家,你希望你的孩子跟你现在的人生一样的,请举手。 这是个严肃的问题。 你要幸福,你才能把幸福之道传给他。 你现在都快笑不出来了,你怎么传笑给他。 科学家研究,一个人一两岁的时候,一天平均笑一百七十次,成年以后一天平均笑七次。 恭喜大家,你们今天都超过平均值,给这个平均值拉上去了。 真的,人生该是冷静的时候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努力,每天从早努力工作到晚,结果追求的目标是越来越笑不出来,方向对不对? 不对。 努力有结果,不一定会有好结果。 那个方向错了,那个方向都是为了自私自利,都是为了贪心,落入了一个欲望的追求,最后变成欲望的奴隶。 求不到,苦就来就。 笑不出来,没别的,三个字:求不得苦。 怎么让自己笑得出来? 没有求,什么都不求,而且得到的统统感恩,保证你从今天开始恢复一百七十次的笑容。 哎,真的,你所拥有的全部感恩,你一天要笑多少次。 Hello,算算看。 那你什么都不求了,所以苦就没有了。 那很多人就要想,我什么都不求,还能有什么? 告诉大家,你什么都不求了,该是你的还是你的嘛。 人有时候没想开了,可是当你求了就求得到吗? 很多人求,求不到了,他就开始苦。 你看四十几岁以后的人一讲话,满肚子苦水,怀才不遇,我的领导真没眼光,又开始吐了。 大家注意看,求,不一定求得到,可是求一定苦。 连得到的都是苦,为什么? 一得到以后,又有新的追求来了。 欲似深渊,那没有底了嘛。 举个例子,女人的衣柜里面永远少一件。 所以你看,那个先生陪太太去买衣服,是非常沉重的任务。 是吧? 先生在旁边,太太在那里很高兴。 哎呀,这件真好看,买啦、买啦,名牌的。 先生在旁边麦啦! 麦啦! (华语:不要啦,不要啦。)所以诸位伙伴们,我们的快乐有一个标准,绝定不能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 但是大家注意看,现在的年轻人的快乐都是建筑在父母的痛苦上哦,大学还没毕业、还没赚钱,信用卡好几张。 谁付钱? 对啊,现在不赶快教孝道,这年轻人沉沦的速度,重力加速度,拉都拉不起来。 所以我们刚刚讲到的,传道,什么才是幸福之道? 无求的人生、服务奉献的人生。 刚刚一开始,其实我已经把答案告诉大家了,怎么样常常保持笑容? 老祖宗讲的,助人为快乐之本。 诸位伙伴们,您教你的孩子,有没有把他所有做人的本和根都扎下去。 助人为快乐之本,孩子现在喜不喜欢助人? 他只要喜欢助人,他就快乐了,而且他的福报会越来越大,因为他每天都想着别人,量大福大。 告诉大家你的孩子有一份助人为乐的人格特质,比拿博士学位还有价值。 假如拿到博士学位,他没有助人为乐的价值观,他是苦的。 所以,人生快不快乐是那一颗心灵决定的,他的价值观正确了,他就乐;他的价值观不对了,哪怕他拥有整个国家,他也不会乐。 大家可以留心一下看,现在得忧郁症的人,是有钱人多还是没有钱的人多? 可能有钱的人更多。 尤其是有钱到常常要担心,先生会出去,做不大好的事情。 因为有一个说法说,男人没钱很乖,有了钱反而容易那样不好。 有钱不是坏事,没有德行的根基了,有钱是坏事。 所以老子已经提醒我们了:祸福相依。 你不要以为是福来了,祸也跟在旁边。 只要德行不够了,完蛋了。 所以,现在很多一下子有钱的,整个家庭就毁掉了,最后身败名裂,什么都没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企业的寿命越来越短? 为什么? 一有钱了,就挥霍。 所以德者,本也,德行是本,人生的本。 所以我们传人生之道,什么是本? 信义为立业之本,每一个事业要成功,诚信、道义,只要有这个态度,事业一定成功。 有恒为成功之本、学问为济世之本。 诸位伙伴,请问,您的孩子有没有信义、有没有恒心? 这一些做人的根本他都有了,你不用担心这个孩子了。 闽南话,坐在摇椅上面,啊,真好,人生真美,孩子、孙子都不用你操心。 授业,什么是事业、家业、学业的根本? 这个要找到,其实都离不开道德了。 解惑,我们当老师的要解决学生的疑惑,当父母的也要解决孩子的疑惑,当领导的也要解决下属的疑惑。 请问大家,你现在人生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有哦,假如我们有,被我们带的人就越有。 我们是小糊涂,最后带他就变成大糊涂。 所以这个时候得要赶紧增长自己的德行跟智慧、跟能力。 才能扮演好这三个角色。 孟子讲到了: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可能有伙伴讲,这节课一个半小时。 怎么蔡老师《群书治要》一句还没讲? 告诉大家,刚刚讲的,《群书治要》都有。 包含这一句话里面也有。 老祖宗五千年智慧都不会漏掉。 徒有善心不足以为政,这个政就是管理,不足以把一个国家治理好。 你还要好方法配合你的爱民之心。 同样的,你治一个家也是一样,你有对孩子的爱心,可是你得要有正确的方法承传这个家道。 《弟子规》就是好的家道方法。 徒法,你只有好的方法,这个方法也不能自己去做,得要有人去落实才行。 您看中国的经典这么多,里面都写得清清楚楚。 哪个家庭受益了? 哪个企业受益了? 还得要用这一颗爱心来做它才行,不可能好的方法就能够解决问题。 所以要有好心,要有好方法。 而我们今天,我们已经有立志了,我们的企业要给民族、给世界做好榜样,承传道德。 这个目标很好,这个愿心很好。 接着方法,我们今天谈的是企业管理。 请问大家,全世界哪一个企业历史最悠久? 它的企业、公司员工最多? 您找找看这个全世界哪一个企业家族最大,然后历史最悠久? 你们有没有调查过? 我有去调查过,我给大家汇报一下。 全世界历史最悠久,他的企业家族最大的,叫中华民族。 五千年没有断的企业,是不? 然后,人数最多,目前为止十几亿人。 那这一个民族、这一个团体是靠什么承传下来的? 靠经典,历代这些圣贤祖先的智慧。 而且我们的政治,榜样都是尧舜禹汤这样的圣人,传承下来的叫圣人政治。 大家现在依照经典去做,就是学做圣人。 《大学》当中说到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您看,老祖宗在讲话,那个纲领,一句话就讲透了。 我们常常在思考,人生价值在哪里? 目标在哪? 一句话讲完:大学之道。 大是什么? 大人之学。 就是不管你在哪一个行业,就可以在你这个行业成为大人,成为圣贤人的学问。 大学之道在哪里?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我们看这个止字跟企业家,一个人知道止在至善,才能办好企业。 所以你看:企,止、人。 止在至善;业,他所作的行业,都是增长善心的行业,他所接触的所有的客户人群,他都能增长他的善心、善业,这样叫企业家。 那我们刚刚已经立目标了,为民族、为国家,这很好的目标。 止于至善。 目标已经很清楚了,一定可以走得到。 已经知道目标了,还怕路远吗? 除非不肯走,有志者事竟成。 那您看从哪里开始努力? 明明德跟亲民。 明德,其实就是《三字经》讲的人之初,性本善。 每个人都有的本善跟明德。 也就是说我们本有这个本善,而这个本善里面有智慧、有德能、有福分。 他现在被欲望罩住了,苟不教,性乃迁。 只要我们把这些欲望都去掉了,慢慢地我们的智慧、德能就会出来了。 所以一个人要利益整个国家、社会,要从哪里下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要利益天下,要先把国治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要利益国家、社会,首先要先把自己的家治理好。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我念的大家有点恍惚了,你们都没念过《大学》吗? 不是university,是四书里面的《大学》。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所以这么美好的目标,下手处在哪? 先格物,就是对治自己的坏习性。 慢慢这个习性去掉了,你的光明就透出来了。 《群书治要》最重要的第一个下手处,就是一个领导者要先改自己的坏习性。 你不改,后面那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不可能。 古人看事情都看什么? 根本。 所以《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叫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找到根本了,就好像一棵树,你知道根在哪,你向它施肥,向它浇水,这个树一定成长、茁壮。 你今天把水跟肥浇在它树叶上,会把它给泡死。 你看同样努力,你在根,还是在枝末是不一样的。 我们知道,成就齐家治国,要从自己的习气开始去努力,就是要明德。 明就是恢复,恢复我们的本善,这是人生的价值。 这个是什么? 真正属于自己的利益,就是自己的灵性、自己的心性,随着自己的工作不断的提升上来。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做了这个事业之后,念念都为人家的健康着想,慢慢地觉得我的自私变少了。 大家有没有这个感觉? 你们没有反应,这样有点怪。 工作就是在修行,就是在修身,工作就是不断把自己的自私自利、自己的坏脾气都放下,这样我们才能和颜悦色地、才能柔软地去关心我有缘的人。 你脾气很大,人家看到你就吓死了,还给你关心吗? 是吧。 看到你要走过来了,马上人家门就关起来了。 所以工作就是提升自己的灵性。 再来,亲民,接近人民,接近生命中的有缘人,也让他们的明德恢复,亲民。 人生是什么? 自利、利他,把自利跟利他做到极处了,就是至善。 您看老祖宗讲话,一句话就把人生道理全部都包含在里面。 我们现在去看很多什么原文书什么的,你翻一大本,越看越糊涂,为什么? 因为他跟你讲一个名词,解释的过程当中,那一段解释里面,又有两个专有名词,然后你还要再去查这两个专有名词。 结果一查,这两个里面又有两个专有名词。 结果你查的那个专有名词查到最后,总共有十二个专有名词。 然后这十二个专有名词里面,又从十二个人的思想里面出来。 请问你要听谁的? 大家懂我的意思吗? 真的,这十二个专有名词要解释这个名词,而这十二个人的思想一样吗? 而这十二个人是开智慧的人吗? 我看很多心理学的,最后那个研究者,晚年都是有点疯疯癫癫的。 结果我们还读他的书,你说糟糕不糟糕。 圣人不学,跑去,民族自信心没有了。 所以我们现在整个价值观、目标都确立了,方法就在这一本《群书治要》。 大家看这个名字,治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在这个治字。 这个治也就是管理的意思,你要管理家庭,管理团体、企业,最精要的智慧,叫治要。 为什么叫群书? 因为这一套书是唐太宗皇帝命魏征大人、还有虞世南这些大臣,集体从一万四千多部书、八万九千多卷当中提炼出来的六十五种书。 我再说一遍,大家听懂了没有,从多少本? 唐朝以前经、典、历史跟诸子百家当中选了一万四千多本,八万九千多卷,挑出来最后成为五十卷,五十万字,就是这一套书。 整个《经史子》的精华浓缩在这里。 虽然他浓缩了,他真的很好用吗? 告诉大家,整个中国的政治,几千年来,最辉煌的是哪一个时候的政治? 你看中华民族,华人走到外面去,人家都称什么? 汉人,唐人。 很多欧美的地方都有唐人街。 为什么唐这个字,变成我们这个民族的代称? 因为贞观之治,是整个皇朝、皇权当中最被全世界称为盛世的就是贞观之治。 他能有这样的盛世是结果,来自于这些老祖宗经典的智慧。 因为唐太宗先生,十六岁就出去打仗,他没有时间看太多书。 二十七岁就当皇帝了,他很知道自己打天下靠武力,治天下靠什么? 靠文治,靠这些经典的智慧。 所以编成这本书之后,他手不释卷,每天都看,赶快补自己的不足,最后创了贞观之治。 盛世到什么程度? 您看日本、韩国,都是那个时候,大举到我们中国来学习,以至于还有一些国家,经过七种语言的翻译来朝贡。 大家可以想象那个盛况吗? 就是这一个国家要跟皇帝讲话,过程要经过七个人翻译,最后才翻到皇帝,皇帝再回他一句话,然后又翻七个人,然后再跟他讲。 崇敬整个中华民族到这种程度,唐太宗先生被世界封为共主叫天可汗。 所以这一套经典,在一千多年前,可以创我们中华民族的盛世。 而这一套书很难得,唐朝以后就失传了,传到日本去了。 到了清朝,嘉庆登基的时候,日本人又把这一套书送回中国来。 可是后来没有人读,结果民国以后又战乱。 刚好去年,我的师长拿到这一部书,印了一万本,又把这一套书散到各地去。 诸位伙伴,您捧的是一部可以再创贞观盛世的宝典,可以再创企业永续经营的宝典。 所以下一堂课,我们以虔诚恭敬的心,来拜读老祖宗留下来的《群书治要》。 谢谢大家。 发布时间:2025-10-05 11:59:0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9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