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四十八大愿(五) 内容: 请看下面“十念皆生我国愿”。 “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听闻我的名号,能够发出至诚心、至信心、至乐心,愿意生到我的刹土。 ”这就是深信切愿了,那么你在念佛的功夫上乃至十声——“乃至十念”,你都能往生。 “如果信愿持名十念不能往生的话,我就不成佛。 但这一愿有一类众生不被摄受,就是犯五逆的重罪,同时又毁谤正法。 ”“五逆”就是堕阿鼻地狱的罪恶:杀父、杀母、破和合僧、杀圣人、出佛身血。 如果犯五逆没有毁谤正法,临终即将堕阿鼻地狱的时候,能以惭愧心、忏悔心念佛,还能往生;如果你又犯了五逆,又毁谤正法,不能往生。 这个“正法”,广义的说就是佛法。 佛法的核心无非要讲因果,讲轮回,讲缘起性空的道理,讲佛的这种涅槃的常住存在性。 这些都是正法的核心内容。 如果广说,它就很多了,那毁谤正法的人说这些不存在:“哪有因果啊? 三世因果都是骗人的,‘六道轮回说’——虚无飘渺的,西方极乐世界更是欺骗愚夫愚妇的廉价门票,这些都是虚幻的。 ”说这些就是毁谤正法,毁谤正法的人也都是下阿鼻地狱的——毁谤正法的人比犯五逆罪还重。 众生为什么敢犯五逆罪? 就是由于他不信因果,不信轮回,不信佛法,他敢造。 如果他相信了正法,他就不会去做那个事。 那狭义的说“毁谤正法”,就专门指毁谤净土法门,说:“西方极乐世界不存在。 念佛哪能往生哪?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啊? 往生那里也没有了生死啊! ”诸如此类,都是毁谤的言语。 这一愿,历来的注经家都认为是四十八大愿的眼目,是实施阿弥陀佛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大慈悲大智慧的高度结晶。 你看从修行的功夫来看,没有提任何条件,只要你十声念佛。 这个十声通平时,通临终。 你只要具足信愿,平时念十声,阿弥陀佛也要让我们往生哪! 那这里,当我们看这一愿,是要领会阿弥陀佛那种大慈悲心、大救度的力量,但也不能说:“我只念十声就可以。 ”他为什么要“乃至”? “乃至”就是指你最低限度:你如果很忙,条件不允许,你就是哪怕念十声。 但是佛高兴的事情是希望我们多念,上限多多益善,能够念三万、五万、十万,那当然佛就更高兴了。 所以有上限,有底限。 我们不能为了自己懈怠放逸去取底限,还要取上限。 相信十声乃至一声都能往生,在行为上要念得越多越好:是这么一个领会,比较好一点。 那么大家看这一愿好像很容易,实际上他不容易。 这一愿往生的重心实际上是放在信愿上:至心信乐、欲生。 你看这六个字对于我们这些众生来说,都不容易啊! 至心是什么? 至诚心哪! 我们每个人自己反省一下:我们有至诚心没有。 我们从出生到现在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相处,在职业当中,我们有多少虚假呀! 我下午看《文摘周报》都看到,高校的就业率又有一个新的概念,叫“被就业”。 很多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然后学校搞了一个什么表——已经有就业了,实际上里面都是有很多的掺假。 所以很多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临走还要签一个已经就业的东西走。 由于上面有指标,学校说:“你们要帮忙,我没有达到这个就业率,我交不了差。 ”就已经公开化了。 你说对大学生心灵什么影响——这种虚假的东西、这种抄袭、这种政治经济指标,等等。 所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们有几个人做到至诚心? 一个人真的至诚的话,好像都成了怪物啦,人家都说你是傻冒。 所以这些必然会影响我们修道人的心理,这就是我们共业。 当我们不具备至诚心的时候,十念往生是不可得的;还有“至信”——对这个净土法门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这个“至信”就是清净信心,没有一点怀疑;“至乐”,这种好乐、这种欢喜,是我人生当中最重大的事情,欲罢不能,手舞足蹈——得到了一个摩尼宝珠;然后体现在发愿——欲生。 “欲”是代表他一种需求、向往,这个“欲生”就包括真正的放下娑婆世界——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有几个人能做得到? 也常常有居士到我这儿问些问题,比如说:“你看看,我没有念佛之前生活都还很顺利,怎么我一念佛反而还不行呢? 好像这个念佛就没有作用了。 ”那问你:念佛的目的是什么呀? 你念佛目的就是你生活水平好吗? 念佛有些逆境正好成就我们的厌离心嘛,有什么不好啊? 所以我们很多念佛人把念佛都在世间法当中去评价:是好,是坏;是优,是劣。 有几个人在一个终极关怀、出世间当中,把这种“至心信乐、欲生”表达得非常纯净,纯粹啊? 它是非常不容易的。 念十声谁都能念,但至心信乐、欲生的心理状态,不是什么人都能具备的。 所以第十八愿看似容易,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里是不能自欺欺人的! 所以我们就要在深信、切愿上,下够功夫。 为什么藕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他用“全凭”:你能不能往生,就完全看你有不有信愿,不谈其他的。 昨天有个条子——念《弟子规》还成了往生的条件,那不是瞎掰吗? 所以这个往生一定要在信愿下功夫。 你不要看信愿好像是一个理论,一般的人看不起这种形而上的心理背景,都很看重修点苦行啦,搞点事相上的东西——觉得很有价值。 殊不知对净土法门不可思议的这种境界的信心,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智慧、威神的信心,这是远远超过事相上的修行百千万亿倍的——不可比拟的。 《法华经》里面讲,你就是相信释迦牟尼佛不是成佛以来只有几十年,而是寿命无量劫,是无量劫以来所成就的一尊古佛——你只要相信这一点,都能胜过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修行八十亿那由他劫这么长时间的功德,这一念信心的功德比这个还要多,还要大。 所以本人常常讲,我们无论是净业行人,还是这个时代的众生,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信心。 佛法大海,唯信能入:通途的大乘佛法也是靠信心进入;那净土这个不可思议的圆顿大法更是要靠信心契入。 如果没有信心,一辈子就是修苦行,他也是门外汉,也绝对是往生不了的;如果有信愿,他修得很安心,很安乐。 这个法门具足深信切愿,他就非常快乐,他就很自在:他就像善导大师说的“作得生想”,就像昙鸾大师讲的“业事已办”——往生净土事情已经成办了,就安心地等着临终阿弥陀佛拿莲华来接了。 你能够具足这个深信切愿,就是“至心信乐、欲生”的这个品质。 这就像印光大师说的:虽然你还在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虽然还没有到极乐世界去,已是极乐世界之嘉宾。 你当下就是极乐世界嘉宾,为什么? 当你至心信乐、欲生的心产生的时候,七宝池里面你的莲华就在西方极乐世界了,你的心已经过去了。 是不是啊? 所以这些都是要在圆顿的不思议的层面加以了解。 这是第十八愿。 第十九愿就是“勤修我皆接引愿”。 “设我得佛”——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能够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修行诸多的功德——诸多的功德包括六度万行,包括净业三福,包括三辈九品所有因行的内容——以发菩提心修诸多功德,以至诚心回向发愿求生我国,那么这个念佛行人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就会带着极乐世界的圣众前来,围绕在这个念佛人前面接引他,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成佛。 这就是勤修我皆接引愿:你只要勤修净土法门,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我都会接,就是没有一个众生不来接引的。 这个我们不要害怕:我是不是要和阿弥陀佛搞好一点关系,临命终时关系不好他不来,我怎么办? 阿弥陀佛大平等心,一切众生念佛,他都来接。 这个接引愿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常重大,这就是弥陀大慈悲的表现。 因为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今生乃至多生多劫的业力种子在翻腾的时候,如果这时候不来接引,我们马上滑到中阴身阶段,中阴身阶段险象环生,自己很难作主宰。 众生的困难,法藏菩萨看得很清楚,所以他发了这个接引愿:我前来引接你,引导你的神识到我的莲台上,到了我的莲台上你就进了保险箱,你就不滑到中阴身阶段。 也不会自己茫然失措,就好像我们坐上了一架飞机,飞行员知道道路,马上飞到北京去了。 不需要我看看东南西北,这个对我们非常的安乐。 这个接引呢,也代表着一种很温馨的感觉:一方面让我们往生得到稳妥,另一方面,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看是佛前来接引,还有很多菩萨笑眯眯地接引。 比如我们到外面流浪了很久,游子回归故乡,如果一到故乡看,也没人来接,也没人来迎,没有人搭理,他觉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果你这个游子要回家乡——叶落归根,多少人赶紧在村口很远的地方接,当你的慈母还在门口望着你,很多人给你拿行李,你就多么温暖啊! 好像这往生就回故乡的样子。 如果回到故乡,谁都不搭理你,那就没有温馨感。 你看这个接引愿,净业行人从莲华出来的时候,观音菩萨来了,大势至菩萨来了,圣众来了,多少人给你祝贺,很盛大——那种场面,很受欢迎,很有尊严,很受尊重,然后赶紧到阿弥陀佛处顶礼,称赞阿弥陀佛功德——感恩,最后就成了清净大海会众的一员,也都是阿鞞跋致了。 这就很好。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第二届净土文化进修班 发布时间:2025-10-04 09:33:3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