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夕阳读书会014-射箭艺术中的禅.禅的无意识.果位的次第.涅槃的最后 内容: 今天我们要读的这篇文章是日本非常著名的禅者铃木大拙推荐的。 铃木大拙是近代把禅宗带到西方的第一人,他本人在21岁的时候,在禅堂里开悟。 我博客里也有铃木大拙当时自己写到他开悟的那篇文章。 铃木大拙21岁在禅堂中间忽然开悟,他当时开悟以后,从禅堂走回他的宿舍的时候,看到整个院子、还有他自身,都感觉好像澄澈透明一样。 这个经验实际上并不是他当时看到一切都变得透明化了,而只是他的当时经验到了一个非常清澈的意识状态。 这篇文章,铃木大拙回忆他开悟的一篇文章——《射箭艺术中的禅》。 它讲的是当一个人真正悟道以后,那个来自道的力量开始浸润到他生活当中的每一个方面,甚至在某些特别的方面会显得尤其突出。 实际上,禅宗在中国唐宋以来,是最最发达的,最最兴盛的。 但宋末开始,就已经衰落、走下坡路了。 后来禅宗传到了日本,当时临济宗跟曹洞宗都传到了日本。 曹洞宗现在仍然在日本有传承,临济宗在日本基本上已经断了。 但曹洞,现在的传承还活着。 禅,到了日本以后真正的开花了。 所以奇怪的是,一个在中国内地兴盛了这么长时间的禅的传统,真正开花反而是在日本。 这是有一个原因的。 因为日本民族的文化,显得更加的细腻。 大家可以看到日本的房间,榻榻米,非常的干净整洁。 整个日本的文化都是非常细腻的。 他们用的茶具、用的筷子、用的碗都相当的精致。 整个房间的布置也非常的干净、非常的艺术化。 门一打开,外面就是花园。 由于日本民族长久以来,文化的细腻,文化的谦卑,所以,使禅宗能够在日本真正的开花。 那么,开出什么样的花呢? 禅,在日本发展出了剑道、花道——插花、茶道——饮茶、忍道——也就是所谓的做刺客、射箭,还有能道——就是现在日本还流传着,保留着的一个戏剧,“能剧”。 能剧已经很罕见了,真正看过能剧的人大概非常少,因为大多数人无法忍受能剧的慢速度,非常非常慢,它跟茶道一样非常的慢。 你很难想象一个戏剧的形式是会如此的慢。 整个世界都是快节奏的,但是能剧到现在,仍然保持着超慢的节奏。 能剧的演员,每一个演员踏出一步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它几乎就是一个慢动作。 但是你会发现,当你在看能剧、身临其境的时候,你似乎被某种磁场给吸引住了。 在能剧的表演里面,那个演皇帝的人会由衷的让人感觉到帝王的场能。 而那个演刺客的人,会由衷的让人感觉到杀气。 它并不是一个纯粹形体的表达,它的表达方式似乎更深入,比形体要深入得多。 它似乎已经深入到了能量,深入到了本身意识的气场。 这一点,在茶道、花道、忍道都有非常显著的表达。 茶道大家可能见得比较多,你会发现茶道并不是最后饮茶的那个片刻,而是看他制作茶的片刻。 他在洗茶具,他在闻香,他在磨那个茶粉,整个过程是非常令人静心的,非常令人享受的。 你看的过程,就已经让你身临其境的融入了。 而日本茶道泡出来的茶都是非常清淡、细腻的,它并不是浓烈的茶。 凡是跟禅有关的一定是淡雅的、清新的。 日本还有非常有名的香道——闻香。 日本香道里所有的香没有一种香是浓烈的,全部是清淡、优雅的香。 只有一个清淡的香,才能让你提高你的敏感度,觉知力。 它不可能像印度香那样浓烈,它永远是非常非常淡的香,幽淡的香气。 随着幽淡的香气,你甚至能闻到那个无香的香味,也就是那个香气渐渐的愈来愈往上飘、愈来愈远的时候、甚至很难闻到香味的时候,你的觉知就上升到很高的高度。 所以,禅就在这样的方面融入了整个的生活。 在传统的茶道表演里面,跟我们现在看到的茶道表演其实已经有很大区别了。 真正古老日本的茶道,它的门是非常非常低矮的,几乎像狗洞一样,你必须钻进去,你甚至不能够呈90度的进去,你必须趴着进去。 之所以有这样的设计,就是让你进入那个环境以前,就必须降低你的姿态,让你变得谦卑、柔和,让你变得收敛。 当你进入到茶道的房间,必须是钻进去的,在古老的茶道有这样的设计。 整个这些设计,其实都是人为的,都是那些真正懂得禅的精髓的人,创造出来人为的摆设,人为的流程。 我们可以看一下日本的花道。 日本花道虽然没有茶道这么在中国出名,但是日本花道实际上非常的深奥。 我们在这篇花道的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花道,已经近乎,它不仅仅是花了,它整个的造型会突然吸引住你的眼球,那个吸引住不是用它的艳丽,而是用它的形态,你突然间会被那个形态吸引住,而且这种吸引创造的永远是一种凝固式的宁静。 那个形态似乎有一种天堂般的凝固。 据说,在日本花道里面,最高的境界是在一秒钟内突然间插下一支花,并不是很多支,一支。 而一个人在插下这一支花以前,必须进入深深的禅的体验,深深的内在的宁静。 然后,突然间他的手情不自禁的就在飞快的速度当中,插下一朵花。 而每一个人在他完成这个插花的动作以后,一定会被那个造型所震撼,即使只有一朵花。 所以日本的花道,也深深渗透了禅的韵味。 射箭艺术中的禅我们今天要谈到的箭道,他是一个西方人、一个德国人、一个完全没有禅宗背景的人,到一个箭道大师那里去学箭。 他前面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箭道大师只让他做一件事——拉弓,而且是没有靶心的拉弓,连箭都没有。 只让他拉一个空的弓,这点令人匪夷所思。 他在三年以后,甚至有点崩溃。 因为三年当中,他只做这一个动作——拉的动作。 箭道大师的要求是:你在拉弓的时候要绝对的放松。 而那把被拉的弓,是超级紧的一个弓。 你必须要很大的力气才能拉得开。 即使一个成年人,也必须费力的拉得开、拉到满。 箭道大师要求他在拉满的时候,你必须全身放松。 这个禅师曾经做示范,在他拉满弓的时候,让德国人摸他的小手臂肌肉。 他发现他的肌肉完全是松弛的,没有任何紧张的成分,这点令他非常震惊。 所以他花了三年的时间,仅仅是做拉弓的训练。 最后总算他能够做到,在相对放松的情况下,拉开这把非常强硬的弓。 而下一个挑战是,他在拉弓的时候,禅师要求在放开弓弦的时候必须是那个来自内在的力量自然的放开,而不是“你”手松开以后,弓,先弹出去。 这点对他来说更加难以理解。 我们一般的理解就是,拉开弓以后当你松手的时候,那个弓,才弹回去。 而禅师的要求是你不能做主动的、人为的松手,你必须静静的等待。 为什么要放松的等待? 因为,当那个禅的力量、那个内在永恒的力量,只有在你放松的时候才能穿透你。 当你紧绷的时候,那个力量无法透过你,发生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用三年的时间练习放松地拉弓。 完全放松,才开始学习在放松拉满弓的情况下,等待着那个片刻的到来。 他又等待了很久,那个片刻总是不来。 结果他后来想了个小聪明,他尽可能的使那个弓弦,靠近手指的末端,以至于在顶不住的时候,那个弓弦自动地从他手指上滑落。 但是,他的禅师在看了一次他这样射箭以后,就把他的弓没收了,说,不愿意再教他了,他在作弊,他在耍滑头。 他非常地懊悔,他亲自到禅师那里道歉,最后禅师同意可以再试试。 他再次在拉满弓的情况下,变得茫然。 他不知道那个等待到底会发生什么。 大师给他做了一个比喻,就好像冬天雪下到了树叶上。 而当这个树叶上的雪越堆越满,终有一个片刻树叶撑不住的时候,那个雪完全地滑落。 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比喻,它并不能真的代表禅的内涵,只是一个相对的比喻。 有一天,德国人在拉满弓的情况下,神奇的、在他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他的手不知道为什么就松开了。 那个禅师也正好在旁边看见,立刻恭喜他:“你终于第一次成功了,你终于第一次成功了。 而今天只需要这一次就够了,你不要再拉第二次了,免得你第二次有思想准备,免得你第二次变得更加的紧张有准备。 这是一个好的开头,别破坏了这个美好的开头,今天你的练习到此为止,你明天再来”。 在他走以前,还叫他要向这把弓恭恭敬敬地礼拜跟行礼。 因为刚才那一下,并不是你在做,而是这个弓,是弓在做,是那个力量在做,是那个力量透过这个弓在做。 这就是为什么美赫巴巴,还有古代的印度教,都曾经提到过:让神,透过你来做,而不是你来做。 当你还有一个自我意识、自我感觉的时候,神总是被动的,它会等待,一直等到你的自我意识突然间脱落,它的力量才会真的进来,“它”才会透过你来做。 禅的无意识这一点,我们想讲一个另外的公案,也就是铃木大拙提到过的忍道、剑道。 日本剑道,其实与忍道到后来,基本上是合并的。 在剑道里面,曾经有一个师父,他收了一个门徒。 门徒到师父那里学艺以后,天天为师父打扫卫生、烧饭做各种各样的杂役。 而在他干活的时候,这个师父永远是冷不丁的会在他后面拿个棒子捶他,他不知道挨了多少次打,永远是冷不丁的来了一下。 两年以后,他终于可以成功的第一次躲过师父的棍棒。 那个师父在锻炼他——随时随地保持警觉。 终于两年以后,他第一次躲过师父的一记棍棒以后,师父终于对他露出了第一次微笑。 有一天他看到师父正在拿着一个锅,在洗那个锅,他突然间产生个念头:师父天天在背后袭击我,偷袭我,如果我现在偷袭一下他,看看会发生什么? 他就也拿了根棒子,就朝师父的脑袋上砸过去。 这个时候非常奇怪,师父根本就没有抬头看,也根本就没有转过脸来,他自然的把左手的锅盖好像出于直觉或者出于本能,自然的就放到了头顶上。 在一瞬间,那个棒子正好打在锅盖上。 这个就是铃木大拙在《禅的无意识》里面提到的——当一个人深深的进入禅的真髓的时候,当你的自我感降到最低的时候,那个禅的力量,或者那个永恒的力量,本身就会保卫你、保护你。 它会开始直觉的操纵你的手和脚。 你都不知道为什么你的手会举起那个锅盖? 你都不知道为什么你的手会在那个片刻松开你的弓弦? 一切都是自然而发的,都是没有前因的,都是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 铃木大拙把这个现象称作禅的无意识,或者称作禅的宇宙全意识。 因为无意识这个词并不恰当,更恰当的是“宇宙的全意识”。 那个全意识已经知道了,而你的自我的意识可能还没有意识到。 在你的自我意识没有意识到以前,那个全意识已经发出行动的指令。 有一次,一个日本非常有名的剑道大师在院子里,欣赏樱花,非常陶醉的在闻樱花的香味。 突然,他的表情就变了,他立刻转身回到房间,显得有点忧虑,有点心事的样子。 他的老仆人就走上前问他,说:“主人,你刚才心情很好,现在怎么突然间忧虑了呢”? 结果这个大师说:“我在欣赏樱花的时候,突然感到一阵杀气,但是当我转过脸来的时候,后面并没有人,并没有想要进攻我的人,所以我觉得有可能是我的失误,或者我没有发现那个杀气的来源,所以我觉得心里不安”。 这个时候他旁边的童仆、一个小孩很不好意思的站出来说:“刚才我在心里想,如果我现在在后面偷袭大师的话,大师可能无法防备”。 ”他心里产生的一点点杀气的念头,竟然这个大师已经感知到了,而他的感知完全是直觉化的。 当一个人,他深深的进入了全意识状态,这些东西就会自发的产生出来,而且会越来越多。 实际上,这就是为什么前面那个剑道大师要一直在两年内冷不丁地偷袭他的学生。 因为当你越来越保持全意识,你的全意识运用得越来越熟练,你越来越用它,它就会越来越厉害,作用越来越明显。 所以,一样工具,你经常用它,它就变得锋利了。 你的潜意识或者说你的全意识也是这样的。 你老不用它,即使那个功能展现出来了一下,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它又退化了。 而当你经常使用它,那个力量就会变得越来越锋利,刀口就会变得越来越锋利。 所以,类似像凯西这样的人,他每天在催眠当中解读,他解读的能力将会越来越强。 他与第八纬度的高层面沟通的能力将会越来越顺畅,那个通道将会变得越来越没有阻碍,阻碍越来越低,越来越少。 实际上,在禅的传统里有这么一个说法,唐宋的禅宗其实就有很多禅师,在开悟一两年以后就已经拥有了神通。 他们曾经用非常隐秘的语言,表达过一个看法,就是你一旦拥有了这个力量,如果你不使用,它依然会变弱、变淡,它会退回去。 当你拥有了这个力量并经常使用,它就会越来越强大。 这跟大乘佛教讲的东西似乎是很不一样的。 在传统的大乘佛教里认为,你如果产生了神通的力量,你不应该使用它,你应该抛弃它、淡忘它。 当然,你可以这样做,你这样做你真的会淡忘它,它真的会再一次从你的视觉里面退出。 而当一个人有了这个力量,如果他有智慧为先导,有智慧为后盾,他并没有淡忘那个力量,而是发挥了它的作用,那个作用将会变的越来越深邃,这也就是昨天讲到那个原创力量有3个方面——体、相、用。 今天我们谈到的禅的这些展现出来的花道、香道、忍道、能道,这都是那个来自原创力量展现在世界上的作用,也就是“用”。 这个用,其实在禅宗的真正见地里面,它是应该被尽可能的展现的而不是被隐藏的。 你隐藏它,你堵住了它的出口,那个出口就会锈掉。 它出来的水会越来越少,以至于完全干涸掉。 而你让它出来,那个作用会变得越来越强。 在日本剑道里曾经有这样一个公案,有一个学剑道的学生,他学了10年以后,觉得自己的剑道已经成就了。 但是他的大师认为他的剑道仅仅入门而已。 他很不服气,因为他跟师父比剑道的时候,都觉得他跟师父的水平已经差不多了。 其实他的师父只是让了他而已,不好意思在别的师兄面前,驳他的面子。 他师父看他实在骄傲,说:“可以,我10年以前,有一个大徒弟,他现就住在我这个山头另一座山头上,一个人住着。 你先去见他。 你如果能够跟他比武,战胜他,我就承认你的剑道已经过关了。 ”他听了以后,很骄傲的就上路了,他认为那大徒弟有什么! 他去了以后,看到是一座破庙,很破很烂的庙,里面住着一个胡子拉碴、衣服邋遢的一个人,看上去一点也没有剑道大师的感觉,非常的谦卑,尤其的温和,说话都很温和。 而且那个样子没有任何进攻性,没有任何表现出凶悍的样子,所以他心里更加轻视他——原来这个大师兄就是长得这个样子。 他就立刻向大师兄挑战。 大师兄说:可以,我们到院子外面。 等到他站在大师兄面前,两个人在院子外面站好以后,突然他发现面前的大师兄看上去似乎完全不一样了,他就好像日本花道里面插的一株花一样,当他立定,完全的镇定在那的时候,似乎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在一瞬间,有一种无以言喻的,深深的、在空气中强烈弥漫的宁静,而且是一种近乎于凝固的宁静。 他几乎发现自己都无法抬起自己的手了,在这个宁静的空气里,他甚至无法思考了。 他感知到大师兄非同一般,两个人这样沉默的站着。 突然某一个片刻,他已经感知到来自大师兄身上的庞大的气场,已经彻底压倒他了,即使他们还没有出手,即使他们完全保持静默的站立。 这个时候,他知道自己完全是弱者,完全是一个注定会失败的人。 他那股骄傲的气一下子就泄了,他立刻跪倒在大师兄面前。 大师兄其实自始至终没有出过手,没有讲过一个字。 所以,这个就是日本剑道的深度。 在铃木大拙的文章里,我们还可看到,日本的剑道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它甚至可以把两只眼睛蒙起来,用不着看对方如何出手。 他可以蒙着眼睛任凭手中的剑挥舞,而那个剑总是能打到对方的空当、对方的弱点上。 这个听上去非常的传奇,大家可能不太相信。 那么我们要讲一个实际的例子。 在这篇《射箭艺术中的禅》中,这个德国人记述了他的箭道大师的一个非常高峰的例子。 当这个箭道大师,已经看到德国人能够真正等待到那个弓箭自动脱手那个片刻以后,有一天晚上,他让德国人到他的房间里来,只有他们两个人。 然后,这个大师就向那个弓礼拜,然后,他开始用黑布蒙上自己的双眼,远处就是箭靶。 只看到那个箭道大师在深深的礼拜之后,他非常安静的在蒙着双眼的情况下,拉满了弓,非常沉静的等待。 而且当时,他让这个德国人把整个房间的灯全部关掉。 在完全黑暗并且蒙着眼睛的情况下,只听见箭道大师突然间“嗖”的一声,发出了第一箭。 开灯以后一看,这个箭,不偏不倚地正好打中靶心。 然后大师让他再关灯。 他再次沉静的拿起第二箭,仍然是关灯、蒙着眼睛的情况下,静静的等待。 “嗖”的一声,只听见第二箭射出的声音有点不一样,他有点异样,为什么第二箭这个声音有点不一样? 等他开灯以后,他大吃一惊,那第二箭竟然射在第一箭的屁股上、箭尾的屁股上,并且把第一箭已经劈开了,这个实在是类似神话中的情景了,而这个是这个德国人亲眼所见的。 当时这个大师跟他讲:“如果你认为第一箭,仅仅是出于我几十年箭道训练的熟练,那么也许是有可能的。 我太熟练了,所以打中靶心。 但是,第二箭永远不可能是出于熟练。 第二箭,永远是那个禅的力量在做,是上帝的力量在做,没有人能够射中第一箭箭尾的屁股”。 所以,这个是《射箭艺术中的禅》里面最高峰的一个片段。 我们在这篇文章里面,实际上就要理解德国人在禅宗大师的引导下,是如何渐渐的掌握这种让禅的力量,透过他来起作用的方式。 这个德国人后来也开始渐渐的能够在完全不瞄准的情况下射箭了。 他的第一箭,射到靶子的最边缘,但是这位大师仍然非常的赞叹。 即使射到的是最边缘,但是起码也不是人为在射,而是那个禅的力量在射,这跟你人为在射区别很大。 在《射箭艺术中的禅》这本书里,箭道大师还提到,一个真正用禅来射箭的人,可以用最弱的弓射出最强的箭。 似乎那个箭,被赋予了能量,它向前射出的力量被极大的增强了。 如果一个普通人用同样的弓,也许只能射到100米的话,一个禅者以禅的力量来射,他将会射出更远。 所以,可见当禅的力量透过你的时候,是真正发生作用的。 我们要介绍的另外一篇文章是铃木大拙的《禅宗的无意识》。 在美赫巴巴刚刚悟道以后,他的一个大师叫舍地的赛巴巴。 舍地的赛巴巴让他去见另外一个大师叫乌帕斯尼. 马哈拉吉。 当他第一次去见乌帕斯尼. 马哈拉吉的时候,离乌帕斯尼只有5、6米的时候,他跪下来向乌帕斯尼行礼。 这个时候,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乌帕斯尼以极快的速度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一下子打出去,正好击中他的第三只眼。 一个70岁的老人竟然能够在一秒钟内捡起一块石头、而且正好击中第三只眼,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是一个直觉的、下意识的行动。 而这一击,美赫巴巴后来曾经说,就是因为乌帕斯尼这一击,使他在那一瞬间,一瞬间,就拥有了所有的梵天的知识和力量,打开了他内在的这一扇大门,只用了这一击。 所以,真正的一个大师,他的语言和行动几乎都出于自发。 他如果瞄准,他一定是打不中的。 在近代也有这样很多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虽然大多数来说,是必须发生在一个悟道者的身上、一个禅者的身上,但是也有很多情况下,也许发生在未悟道者的身上也有可能。 如果你能够在某些片刻放下你的自我感,那个力量仍然会穿透你,那个力量穿透你的一个前提条件只有一个:当你放下你的自我感。 我们要介绍今天的第三篇文章,这篇文章极为重要,是一个视频,是西藏的格萨尔神奇的掘藏现象。 这个视频,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 格萨尔的掘藏艺人,在整个视频里拍摄了他掘藏过程的全部片段。 你会发现他在掘藏的那个瞬间,他的整个神情突然进入了凝固和忘我。 一个在掘藏的人,只有在忘我的瞬间,才可能掘出伏藏。 也就是你在忘我的那个瞬间,神秘的力量才能穿透你,宇宙的上帝的力量才能穿透你。 而当你有自我感的时候,那个力量就无法靠近你了。 我们可以看到掘藏师,当时录像拍下来,他在掘藏的那个瞬间,他的眼睛是向上看的,他突然进入了神秘的、类似于忘我的神醉状态。 那个瞬间,他突然间就把手伸到土里面,猛的向上一拉,令所有在场的人都很惊奇,他竟然从土里面拉出一个相当巨大的、大概有一个半米大的一个金刚掘,分量相当重。 而且当时掘藏的地点是随机,由别人选定的,由那个录像师选定的,为了考验他。 在这种情况下,他突然间能够掘出如此大的一个伏藏,相当大。 大家可以看一下视频。 所以当你在降低你的自我的时候、降低你的自我感的时候,也意味着那个力量仍然会穿透你。 只不过对一个真正开悟的禅者来说,他的自我感的降低几乎是随时的。 而像掘藏师这样的人,他也许没有彻底的悟道,他只是在那个祈祷的瞬间,他的自我感降到了最低点。 所以,整个传统的宗教,禅宗、印度教、西藏密宗,整个所有的宗教都在告诉你一件事:你必须降低你的自我,你必须超越你的自我感。 你的自我感,也就是你头脑的思考是唯一的障碍。 你越善于思考,你的自我感越强,因为你的思考永远是方向性的,它是聚焦化的。 没有哪一种思考是整体化的,所有的思考都是聚焦化的。 思考必须往某一个方向前进,以打破障碍。 所以当你还有思考的时候,你永远也无法整体化。 禅宗在《六祖坛经》里提到,真正的禅的本质是无念,无念而离念。 它甚至能够离开你业已存在的思想。 你的思想即使存在,它也是超然的。 这个是今天介绍的三篇文章,大家回去可以仔细看一下。 最后一点时间,可以回答大家的问题。 果位的次第问:讲一下层次的问题。 答:层次的问题我们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讲。 一个角度是传统宗教的角度,也就是佛教、密宗跟印度教的角度。 第二个角度我们可以从美赫巴巴的角度来谈。 如果从传统宗教的尺度来谈的话,其实非常困难。 因为传统宗教,印度教的分法、佛教的分法、密宗的分法各不相同,有些甚至无法匹配。 比如说密宗有十地的分法,有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一直到十地。 十地的分法,跟南传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其实不完全匹配。 大乘佛教里有十信的分法,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在十信里面,初信相当于初果,七信相当于四果。 在第十信满了以后,第十一信初住位就相当于南岳怀让提到的初住铜轮位,实际上它超越了四果位置。 如果从传统宗教的角度上,你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可以相互参考的阶梯。 那么,我们要提供给大家一个更加可参考的方式。 美赫巴巴曾经提到过另外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几乎是可以融合所有其他说法的,也就是七个层面的说法。 涅槃的最后在禅宗开悟的层面,相当于第5跟第6个层面,最后的融入相当于第7个层面。 但是最后的融入,美赫巴巴曾经提到过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百分之九十的成道者实现最后融入的人,他们一旦融入将无法主动的下降,他们的融入是不回头的。 有的成道者在成道以后会融入那个永恒14天。 在14天以后,他的身体将无法支撑生命,以至于14天以后,他注定将离开身体,他的融入是无法回头的。 第二种情况是,只有极少数的融入者再一次的回头,类似像美赫巴巴这样的人,类似像他5个大师这样的人。 而那个回头意味着更多的东西。 意味着你曾经在成道以前,跟这个世界的接触是非常深入的,你并没有以一种要摆脱世界的姿态在融入。 当一个人是以一种要快速摆脱世界的姿态在融入的时候,他选择的道路,将是一个从初果到四果快速上升并且永不回头这么一条道路。 所以,南传里面讲到,一个证到四果的人,他将永远不会再进入娑婆世界的循环,他不会再回来。 而南传里提到,类似像佛陀这样的解脱者,跟一个单纯的、快速解脱的四果罗汉,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这并不是大乘佛教讲的,而是南传本身就有这样的说法。 佛陀是作为大阿罗汉,他跟普通的四果阿罗汉仍然存在着区别,那个区别就是:佛陀是回头的人,他并不是一个追求立刻离开永不回头的人。 他在因地、他在修持的无数生、无数世当中,他的发愿就是不断的跟这个世界融入、跟这个世界进行接触,而不是摆脱这个世界。 所以,他一开始的行动的趋向跟愿力就不一样。 这点可以在尊者阿迦曼身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 当然,你们可以看孙伦禅师也亲口讲过这样的话,他讲过一个快烧的锅跟慢烧的锅的区别。 就是一个生锈的锅,如果你让它立刻除掉它的锈,只有两种办法,一个是快烧。 快烧锈也会被烧掉,但是锅也裂了,它没法再使用了;一个是慢烧,锈会慢慢烧掉,而锅也还能使用。 也就是能够再一次回来,再一次使用。 另外一个尊者阿迦曼,他是证到四果罗汉的。 在证到四果罗汉以前,他曾经做过一个梦,梦到他走入一个山洞,山洞里有一个透明的、水晶的箱子,里面有很多的书籍,而他无法打开那个箱子。 后来,阿迦曼尊者证入四果后,曾经解释过这个梦,这个梦的含义就是他将最终证到真理,但是,他将无法像佛陀那样表达真理。 只有一个跟这个世界产生了强烈接触的人,才有能力再一次回过来表达。 而一个急速离开世界的人,他还没有培养出回到世界表达的能力。 那个表达,必须来自生生世世与人的交往、与人的接触。 所以,它是一种习性的力量,它是一种惯性的能力,它是一种培养出来的能力。 为什么你的转世仍然是有意义的? 因为你的每一次转世都在学习新的技能、新的表达,表达你的爱,表达你的行动,表达你的能力。 但是,如果说到底,那些已经解脱于轮回不再回头的四果圣人,他们的不再回头其实也是暂时的,因为宇宙里面,从来就不存在不能回头的事情。 他们只是在一开始选择强烈的融入,永不回头。 而一个彻底融入涅槃的人,他迟早会以别的方式回来。 什么叫别的方式? 因为当一个人融入整体的时候,所有别的达到整体的灵魂也融入在其中,你将以别人的身体、你将以其他人的头脑,再一次的回来,宇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公共的,都是共通的。 曾经有一个圣者说过,当一个圣人死亡的时候、离开身体的时候,意味着他给这个宇宙又多加了一份属于它的美丽,宇宙变的更丰富了,他把属于他个人的那一部分融入了整个浩瀚。 所以,对于一个已经融入浩瀚的四果罗汉来说,他跟别的融入的浩瀚融为一体了。 他也许无法以他当时的身体,急速离开的身体回来,因为那个身体不具有那个特点,他不具有那个回来的特点,但是他仍然能够以别人的成分回来。 这就是佛陀曾经讲过,一个融入涅槃的人,他将再一次化现出千百亿的化身,而每一个化身都是曾经融入的灵魂,也就是你的灵魂跟别人的灵魂融合,你变得更丰富了,你将以别人的尺度再一次回来体验。 所以,没有哪一个人会在涅槃里呆的太久。 也许我讲的有点深奥,大家听不懂也没关系,大家可以作为一个知识性的、概念性的了解,也可以。 接下来就是以太身的冥想。 很令人欣慰的是,我知道有坚持以太身冥想的人,其中有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温热感,已经有人向我反映,告诉我,有好一些人越来越多的产生了浑身的热感。 那个热感是如此的鲜明。 当你坚持,那个能量就会潜移默化的累积起来,它变的如此的鲜明。 我们这里面已经有好几个参加的人,非学员,他们变的几乎无法忍受那个滚烫的热感。 所以如果你坚持,这些事情都会在一定的时间、在满足了那个要求、满足了时间的累积以后,自发的产生出来。 希望大家贵在坚持! 发布时间:2023-05-13 12:55:1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