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律俱现 内容: 五一如律俱现如。 不变易的意思。 诸法的法性,极难用语言文字来形容,故借如字作代表。 法性即实相,实相即如,因其不二、不异、不变、不动、万法的真面目,都同一相,故名为如。 如去。 如来的别名,即乘真如之道去成正觉的意思。 如法。 契合於法理的意思。 如语。 契合於法理的语言。 如如。 指不动、寂默、平等不二,不起颠倒分别的自性境界,因是如理智所证得的真如故名如如。 如如智。 契合如如之理的智慧,即根本智。 如来。 佛十号之一,因佛乘真如之道,来成正觉,来三界垂化,故名如来。 如来藏。 真如在烦恼中,摄藏如来一切果地上的功德,名如来藏,若出了烦恼,即名法身。 如如佛。 觉悟如如之理的佛,佛体即是如如之理。 如如藏心。 真如心的别名,即人人本来具足的真实心。 如来地。 佛的地位。 如来使。 如来的使者,即佛灭度后努力弘扬佛法的人。 如来家。 即真如法界。 如来识。 又名佛识,即脱离一切无明烦恼的意思。 如来慧。 如来的智慧,即一切种智。 如是。 就是如此的意思。 如来禅。 经教里的禅法,因它是如来所说,后人因名之为如来禅。 至於禅宗中的禅法,因它是祖师所倡,后人因名之为祖师禅,其实祖师禅也是如来所传,并非祖师所发明,释尊在灵山会上,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咐嘱摩诃迦叶,这便是祖师禅的来源。 如是我闻。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为佛经五种证信之一。 如理。 契合真理。 如理智。 契合真理的智,亦即根本智。 如量智。 为佛能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智,如其分量,不多亦不少,故曰如量,又称后得智。 如实道。 真如实相的道理。 如实如。 如实是真如实相之义,如实知是指所知极合於真如实相。 如实空。 因真如实相离一切妄染和离一切法差别之相,有如虚空,不受一尘,故谓之如实空。 如实智。 真如实相的智慧。 如实知见。 符合真理的知见。 如实知者。 佛的德号,因佛是一位了知真如实相的圣者。 如实不空。 如实是真如实相之义,真如实相虽然没有妄染,不受一尘,但是它是永恒不变的,而且体备恒沙功德妙用,一切净法,无不满足,故谓之如实不空。 如实修行。 按照真理之法而修行。 初地以上的菩萨,依所证的真理而起修,谓之如实修行。 如意珠。 一种有求必如意的宝珠,出自龙王或摩竭鱼的脑中,或是佛的舍利所变成。 如意足。 谓修道圣果的欲望增进,则能如意开发神通。 如意通。 又名神足通,或神境通,能变现自在,故名如意,飞行自在,故名神足。 能在六尘境界中变现自在,故名神境。 如意佛。 如来有自在的神力,故云如意佛。 律。 制止作恶的法则。 律行。 戒律的实行。 律宗。 专门修持戒律的宗派,以唐时南山道宣为初祖。 律相。 戒律的法相。 律师。 专门研究佛教戒律的师父。 律藏。 三藏之一,是佛陀亲自制定的佛教戒规。 律忏。 戒律所说的忏悔法。 律仪。 律是戒律,仪是仪则,谓佛所制定的戒律可以使人防非止恶,乃是吾人立身处世的仪则。 律仪戒。 即规矩礼貌的戒律。 俱空。 我与法皆空,是阐明空的道理。 俱生惑。 与生俱来之惑,如俱生之我执,俱生之法执,俱生之烦恼障,俱生之所知障等。 俱生我执。 与生俱来的我执,这种我执是先天性的,不是后天学习来的,后天学习来的叫做分别我执。 俱生法执。 无始以来,熏习成性,常於一切法,妄生执著者,名俱生法执。 这种法执,非由分别而起,乃是以生俱来的,故名俱生法执。 现量。 现量是不用意思索能够直觉亲证到的境界。 现生。 现在的生命,与现世同。 现成。 禅宗的话,是自然已有与不假造作安排的意思。 现行。 现行法的简称,阿赖耶识,有生一切法的功能,谓之种子,由此种子生色心之法,现苦境界,名为现行。 发布时间:2023-05-12 17:00:0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