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专辑(十) 内容: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专辑(十)宣化上人讲述1. 阿难。 若无明时名不见者。 应不见暗。 若必见暗。 此但无明。 云何无见。 2. 佛说:阿难,假若没有光明,就叫不能看见。 即应该连暗亦看不见才对,如果可以看见黑暗,好像上面瞎子说:只见黑暗。 这只是无光明而已,怎可说无见呢? 3. 阿难。 若在暗时。 不见明故。 名为不见。 今在明时。 不见暗相。 还名不见。 如是二相。 俱名不见。 4. 阿难,如果在黑暗的地方,看不见光明,就说不见,现在有光明的时候,看不见黑暗,这亦叫做不见,那么照这样说,这两种现象,都叫做不见,是吗? 5. 若复二相自相陵夺。 非汝见性于中暂无。 如是则知二俱名见。 云何不见。 6. 如果只这两种现象,互相侵凌争夺,明来暗去,暗来明灭。 但是你的见性,不是就没有啊! 按照这种道理,就可以知道,见明见暗这两种见,都应该叫做见,怎可以强说不见呢? 7. 这是说:明暗有生灭,明来暗消,暗生明灭,而见性是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是常住而不生不灭的。 8. 是故阿难。 汝今当知。 见明之时。 见非是明。 见暗之时。 见非是暗。 见空之时。 见非是空。 见塞之时。 见非是塞。 9. 所以阿难,你现在应该明白,看见光明的时候,能见的自性,并不是因光明而生。 看见黑暗的时候,能见的自性,并不是因黑暗而生。 看见虚空时,见性亦不是因虚空而生。 见到壅塞时,能见之自性,亦不是因壅塞而生。 这证明见性完全不是因缘而生,而是常住,不生不灭的。 10. 四义成就。 汝复应知。 见见之时。 见非是见。 见犹离见。 见不能及。 云何复说因缘自然。 及和合相。 11. 由这四种义理推想,你就应该知道,你看见的时候,第一个见是正见,第二个见,是见精之见,虽然亦是真见但稍带妄见。 真正的见性,看见妄见的时候,亦离开一切性体,连见都没有,所以就不能给它取个名字。 所谓离言说相、离名字相,口欲言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不能有个名字可以代表它的。 此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说:“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真正之见性,不是眼前的能见所能看到的。 看不见之见,才是真见,怎可说是因缘和自然,或者二种和合的作用,来表明见性的道理呢? 12. 汝等声闻。 狭劣无识。 不能通达清净实相。 吾今诲汝。 当善思惟。 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13. 你们声闻,知识非常简陋,只知自利不知利他,只顾自己,不顾众生,心理太窄,执著心太重,故不能明白大乘教理,不能证到清净实相。 什么是实相? 实相即无相,所有一切相,都是由实相所生,实相即法之本体,亦即真空。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真空不空,故为妙有,扫除一切法,离一切相。 一般人都离不开相,所以就不得正法。 有人说:我可以离开一切相,那么地震来你怕不怕? 若是不怕,就不为境所动。 若一摇动,魔王便乘虚而入。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就是定力。 若有定力,遇到什么境界都不惊恐。 我现在教诲你们,你们应当好好的用真心来思惟,不要用分别心,不要因循懈怠,必须精勤进取,直达无上菩提道路,亦即佛之果位。 由凡夫达妙菩提路,要经过五十五个阶段,下面会说得清楚。 14. 阿难白佛言。 世尊。 如佛世尊为我等辈。 宣说因缘。 及与自然。 诸和合相。 与不和合。 心犹未开。 而今更闻见见非见。 重增迷闷。 15. 阿难向佛说:世尊,好像佛世尊为我等声闻缘觉辈,解说因缘和自然的道理,以及一切和合相,和不和合相。 我们听后,至今还未明白,现在又听佛说“见见非见”这个道理,更加糊涂,更加不明白。 16. 伏愿弘慈。 施大慧目。 开示我等觉心明净。 作是语已。 悲泪顶礼。 承受圣旨。 17. 伏愿佛发大慈悲,赐给我等智慧眼目,使能微密观照,开示我等二乘人,令觉心——即本觉真心——早日恢复明净。 阿难说这话以后,便悲哀流泪,顶礼佛前,来承受佛的法旨。 18. 尔时世尊。 怜愍阿难及诸大众。 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 19. 这时候世尊,怜悯阿难及诸大众,将要说明大陀罗尼——译作大总持,即“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有多字陀罗尼,如楞严咒、尊胜咒等。 少字陀罗尼,如六字大明咒等。 一字陀罗尼,如唵字、吽字等,形容一切法都是从咒所生。 咒又能包括无量妙义,又有一种义理,总持身口意,三业清净,受持戒定慧,三无漏学精进。 诸三摩提即定力。 现在世尊将要宣扬真正妙法,教阿难及大众,如何修持妙觉的道路。 20. 告阿难言。 汝虽强记。 但益多闻。 于奢摩他微密观照。 心犹未了。 汝今谛听。 吾当为汝分别开示。 21. 佛告阿难说:你虽有特别记忆力,过目不忘,但这只是帮助你的多闻,对于妙不可言的定力,则一点都不能领会明白。 皆因缺乏心性正定中微密观照的实证功夫。 你现在要注意地听,我将详详细细、清清楚楚地分析给你听。 22. 亦令将来。 诸有漏者。 获菩提果。 23. 亦可使将来一切有漏凡夫。 什么是有漏? 欢喜饮酒就是酒漏,欢喜吸烟就是烟漏,欢喜穿好衣就是衣漏,欢喜吃好东西,就是食漏。 总之你喜欢什么东西,就是有漏。 有人说:“我欢喜打坐,亦是有漏吗? ”这是不同的,刚才我所说是世俗的贪欲,都是往下走,故皆有漏。 总之一动念,就是有漏。 打坐有定力能不动念就是往上升,往上升,就是无漏。 初果,二果,甚至三果罗汉,都谈不到无漏,要证四果,才能无漏。 24. 依真智,照真理,则真妄分明,不但利益现在,亦令将来诸有漏者,依照这奢摩他,微密观照之圆解,而得从根解结,证圆满菩提,无上极果。 25. 未证四果,皆为有漏。 有漏即有妄想、有欲念。 有漏便不能证圣果。 我们从无始以来,都因有漏,以致流浪生死,颠颠倒倒,现在既遇佛法,就应该赶快发勇猛精进心,来听经、学经、修定。 不要再流连忘返,欺骗自己,耽误前途,浪费时间。 26. 阿难。 一切众生。 轮回世间。 由二颠倒分别见妄。 当处发生。 当业轮转。 27. 阿难,你应该知道,世间所有一切众生,在这世界上,生死流转,有时生天,有时为人,有时为鬼,总在六道轮回里,流转而不休息,这都是被二种颠倒,分别妄念所支配。 颠倒即迷真起妄,真妄颠倒,迷而不知,致妄生二种分别见妄。 什么是二种分别见妄呢? (一)吾人现在之身境,本来是惑业所现,自己别业的虚影,但因迷惑不知,便妄生分别,执著外境实有。 又如在梦境中,妄生苦乐执著,这便是别业妄见。 (二)所有众生世界,亦是惑业所现,与众同分之虚影,因迷而不知,便妄生分别,执著心外实有,好像执著空花实有,这便是同分妄见。 28. 当处发生,即不离本处发生。 本处即指真心,妄不离真,因真起妄,因妄生惑,因惑造业,而受果报。 造善业就升天,造恶业就下地狱。 造什么业,就在轮回里受什么果报。 读这段经文,实在令人惊心,所以要小心,切切不可造恶业,免得将来受恶报啊! 29. 佛法是很微妙的。 在佛法里,感觉不到什么好处。 在佛法外,亦不觉得有什么坏处。 可是在佛教里,一分功,一分过,丝毫不会差错。 佛教里,亦是最自由、最平等,没有专制,毫不偏袒,为何说最平等呢? 因一切众生,无论饿鬼地狱、凶神恶兽、恶人坏人,如肯发心修行,回头是岸,都可以成佛。 不像外道说,坏人恶人,永远都坏,无法可度;猛虎恶兽,性情残暴,亦不可救。 中国明朝时代有一位莲池大师,他便收了一支虎徒弟。 护持左右,可是虎是恶兽,人见人怕,故大师教虎出入不要直行,虎亦遵命,出入倒行,人们知道是支善虎也就不怕了。 虎还会到各处为莲池大师化缘。 人们见到善虎,还争相布施供养呢! 所以说虎亦能皈依三宝,护持佛法,亦可成佛。 30. 佛教最自由,因佛教里,只是劝人行善,不要做恶。 做恶会自作自受,自取其报。 但佛教不会强迫人去行善,亦不会说,你不听话,专造恶业,我会造一所牢狱,把你关进去。 31. 云何二见。 一者。 众生别业妄见。 二者。 众生同分妄见。 32. 什么是二种颠倒妄见呢? 第一是众生别业妄见,即单独所造之业,是个别的,和众人不同。 自己见解特别,行为特别,在任何场合中,都是标奇立异,自认第一,损人利己,好高骛远,妄见妄为,所造之业就自作自受,和众人不相同。 第二是众生同分妄见,众生共业造成,和一般人是相同的,如天灾人祸,一死数千万人,这叫同分亦即共业,大家同作恶同受报。 这个见字,不是看见的见,而是见解的见,即意见相同。 因众生迷物为己,认贼作子,生出种种妄想执著,由妄生惑,造出种种恶业,因而一同受恶报。 33. 试举一段共业所感的真实故事。 在民国三十三年,西历一九四四年,中国河南省,整年无雨,土地干旱,又逢蝗虫为灾。 蝗虫一至,满天变黑,所有农产品,都给吃光,甚至一草一叶,也不生存。 当时有一个小童,看见空中有一个老人,将一袋一袋的东西,从天倒下,落地即变成蝗虫,遍数千里,积厚盈尺。 人们因太饥饿,故网蝗虫充饥,以为蝗虫是食农产品,不会有毒。 想不到将蝗虫煮熟后,都变成人粪,再饥饿也不敢食! 因此饥民只有逃亡,由河南逃至长安,相隔八百余里,一路尸骸遍野。 奇怪的是饿死尸骸,都作狞笑,形貌令人惊心,这便是大家同分妄见,共业所感之报应。 34. 云何名为别业妄见。 阿难。 如世间人。 目有赤眚。 夜见灯光别有圆影。 五色重叠。 35. 上面所举的例子,是讲共业和同分妄见,现在是佛详细来解说别业妄见。 36. 什么是别业妄见? 阿难,如世界上有些人,目有赤眚,即目生红翳,夜间看见灯光时,便见四边有圆形的晕光。 因眼睛有毛病,所以看见幻影,五光杂色,重重叠叠。 37. 赤眚代表无明,夜譬喻迷,灯指藏性。 五色圆影,喻众生之五蕴幻躯,五尘幻境,因众生有能见之妄见,故有外境的幻影。 妄见若除,赤眚不起,何来圆形? 好眼表示真智,灯代表真理,以真智见真理,一真法界本无所有。 38. 好像现在有人,眼睛本来无病而要弄出毛病来。 我曾亲眼见到一个服迷幻药的人,老是对著墙壁在痴笑。 我问他笑什么? 他说:真奇怪,墙壁上有很美丽的五光杂色啊! 这就和病眼一样。 无病而食迷幻药,变成颠颠倒倒。 幻影幻光本来是假,他却认为是真,这便是身在迷中而不知迷。 【待续】  发布时间:2025-09-18 09:32:4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