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采访蒂帕嬷 内容: 文章来自网络Jack Engler于1977年春夏在加尔各答采访了多位有证悟经验的女性修行者,其中包括了蒂帕嬷。 在我和蒂帕嬷谈话开始的时候,我曾问她,“当我试图想象开悟见道后的情形时,它似乎是灰蒙蒙而且很枯燥的,一旦你灭除了所有的欲望,愤怒,热情,汁水在哪儿,比萨饼在哪儿,chutzpah(无拘无束的勇气)又在哪儿? “ 蒂帕(Dipa)刚把我的问题翻译完,她母亲就大笑起来。 “噢,你不明白! 过去生活是单调枯燥的,永远是同样的事,没有新东西。 一旦你把那些放不下的陈腐玩意儿抛开,每一刻都是新鲜的,有趣而且生机勃勃。 每样东西都很有味道,没有两个时刻是一样的。 ”真理不在她的话里,而在她自发的欢欣和笑声里。 问:当你(第一次)去禅修中心时发生了什么事? 答:有朋友和我一起去。 (中心的)出家人接待了我们,给了我们一些基本指导,让我们第二天下午四点去汇报。 第二天在从客房出发去小参的路上,我发觉我突然停住了。 我无法移动自己的腿,我不明白为什么。 我站在那儿迷惑不解足有五至十分钟。 终于我低头看到一条大狗牢牢地咬住了我的腿。 我的定力(当时)已经深厚到关闭了感官之门,以至于我没有觉察到(痛)。 见到这条狗让我一下子出了定,回到正常的意识层次。 为我和女儿蒂帕的担忧恐惧全回来了,“如果我死了,我女儿怎么办呢? ”人们告诉我那狗没有狂犬病,但我还是无法克服恐惧,我赶快去了医院,之后没有回中心,而是回家重新和女儿蒂帕一起过日子。 慢慢地,我对死亡的恐惧退却了,健康状况也慢慢有所改善。 我开始在家每天修行一会儿。 穆恁德拉(Munindraji)常常来我家,询问我的修行情况。 终于他鼓励我去Thathana Yeiktha(马哈希尊者在仰光创办的禅修中心)。 我把女儿托付给一位信得过的朋友之后去了中心。 问:这次发生了什么事呢? 答: 我达到了初果。 花了大约六天。 穆恁德拉(Munindraji)鼓励我向二果前进所以三个月后我又回到了中心,这次花了大约五天(达到二果)。 (Jack Engel:根据上座部传统,Munindraji阻止了我进一步向她询问证三果的情形。 她后来告诉我,不谈这个是因为很少有人证到三果)。 问:证初果后你注意自己有什么变化呢? 答:我过去超重而且有不少疾病:高血压,心悸,气短,爬楼梯都不行,发冷,失眠。 所有这些症状都改善很多。 心理上我过去总是担心未来:我怎么生活下去? 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在我身上? 我怎么照顾女儿? 我丈夫的过世让我很悲伤,导致我的很多苦痛。 我曾经日日夜夜不得安宁。 那些悲痛都消失了,尽管他的离去仍然令我伤心。 (可是)我能接受有生必有死。 我仍然想起他,(但)任何关于永恒的“自我”的问题变得毫无意义。 对那些修行深入的人,永恒不变的“我”的观念消失了。 问:很多人的修行中都有感官欲望(的问题),你也会碰到么? 答:区分感官(受)乐和感官欲望是很重要的,感官(受)乐感没有什么不对的,痛苦和欢乐是我们人类经验的一部分。 但是,感官欲望指的是对乐的执着和对苦的逃避。 这个:执着和逃避会导致苦。 每个人都会有感官欲望,我过去也会有。 当它升起时,我觉知它,这就是克服的方法。 (现在)我不再有感官欲望了。 证了初果,感官欲望和嗔怒还没有去除,证了二果后它们变的很薄弱,三果后则完全消失了。 问:西方修行者似乎都与贪欲和嗔恨斗争很久。 答:我开始修行的时候已经年纪不小了,所以自然地我的感官欲望就没有那么强了。 感官欲望是会在轮回中跟着你的。 例如从梵天界來投生的往往(感官欲望)就比较薄弱。 。。 你可以留在欲界但仍然做一个好佛教徒,因为你可以同时出离世间,也就是说没有被牵扯进去,或者执着什么。 在家人可以这样修行。 问:你经历愤怒么? 答:(愤怒)一起来的时候,在刚开头的那会儿,我就觉知到了,它就得不到任何滋养。 问:当你感受到烦躁和愤怒时你怎么办呢? 答:嗔恨是火,但我不感觉到任何热。 它升起然后立刻消失。 问: 你有发现自己犯戒的时候么? 答:证初果以后,我发现我不会有意地做任何犯五戒的事。 如果发生的话,多半是习气导致的下意识反应。 我马上会觉知到,我会承认(犯错)并请原谅。 证二果后,正业成为第二本能,现在对于我来说很自然。 问:你和别人的关系有改变么? 答:有,过去我会分别:“这个是我朋友”;“这些是我的亲戚。 ”而且会有执着。 现在对每个人我都有慈爱。 我不会分别。 我不会说,“这是我女儿,我得多关心她一点。 ”我的慈爱对每个人感觉是一样的。 在蒂帕出生前,我曾经想收养一个儿子。 我丈夫说,“到处都有很多男孩,你为什么不可以像对你的儿子一样爱他们呢? ”当时我无法理解,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教导。 问:你喜欢别人的陪伴么? 或者你愿意独处? 答:我很愿意和谈论佛法或者心及他们自己的人接触。 我愿意听到这些事,在可能的时候也很愿意帮助他们。 但是我对家常闲谈和无意义的谈话没有兴趣。 我也不会只是为了拜访而去拜访某人。 那时我宁愿独处。 问:你感觉孤独么? 答:我喜欢独处,(但)我从不感觉孤独。 过去我花很多时间四处走动,拜访别人。 现在我没有那个兴趣了。 无论何时当我独处时,我的心会自动向内,观察身和心的运作。 每天我做必要的事,但没有执着。 例如当我的身体需要食物的时候,我就吃东西。 当我会见朋友或亲戚的时候,我不会多谈家务事或日常事务。 我问他们是否有禅修,如果没有的话,为什么不? 我鼓励他们努力禅修,不要浪费时间。 问:你对现在这生如何经历? 应该享受,还是出离并且抛开? 答: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从根本上来说是值得追求的,没有什么需要执着。 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所有事物。 所以并不需要排斥婆娑世界,它可以被用来提升自己和帮助别人。 问:你对生活的基本观感有没有因为修行而改变? 答:大大地改变了。 过去我对每样事情都太执着。 我要的太多。 现在觉的就像我在自由地漂浮着,无所附着。 我在这儿,但我不再想再为我自己要什么。 我生活着,这就是全部。 这就够了。 问:你害怕死亡么? 答:不,我理解生死。 我在生活中已经见到了死亡和消逝。 我接受它们为生活的一部分。 问:现在什么事让你快乐呢? 答:让我快乐的事已经变了。 过去,我喜欢好的衣服,好朋友,好的食物。 现在如果可以听闻佛法,进行禅修,以我自己的方式工作,我就很快乐。 问:一个人可能在这生做到完全快乐么? 答:只要一个人还没有证到阿罗汉果,没有熄灭所有的烦恼,他不可能完全快乐。 我的旅程还没有结束,仍然有工作要做。 问:什么样的工作? 答:心必须完全地从贪,嗔,痴中解脱出来。 我仍然会经历一些(贪嗔痴)。 发布时间:2023-05-11 12:34:5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