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何把太极融入到生活中 内容: 太极又可以搏击,是全世界最多人练习的运动之一。 很多人受益于养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观念,或多或少影响着每一个练武人。 习武者要打得好、增加战斗意识,就必须有这个武无第二的自信。 然而,这个观念也阻碍了新知识和新经验的汲取,容易错过学习更好技术的机会。 武坛素有三年小成,十年大成的谚语。 据说获小成者,势正招圆,内壮外强;得大成者,伸手能练拳,开口能明理,落笔能立论。 达此境界的成功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 然而其中也确有一些妙趣横生、一箭双雕的途径--把练功融入生活之中。 武术先贤们曾在这方面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 将陈式太极拳从一族之技始传外族而使之广于全球的陈长兴(1771-1853)先生,自幼随父学武,终日不忘练拳。 随时随地都有练武之法、习拳之要。 坐时,则头顶身直,端正不倚;行时,必以意作圈,默思拳技;就连拿笔放杯也暗含问劲。 所以他练起拳来,立身中正,动止有威仪。 前人有文称他立于人众中,虽多人推挤,脚步丝毫不动。 近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 时人因此而称其为牌位先生。 为发扬八卦掌作出卓越贡献的程廷华(1849-1900)先生,少壮时从深县来京,以做眼镜为业,时人称为眼镜程。 约三十岁时,他拜于董海川门下,每天磨眼镜片时,总是一腿半蹲支撑,另一腿弯曲,将脚置于支撑腿的膝盖上,如此左右交替,独立劳作。 外间的人隔桌看他,似坐在凳上一般。 这样工作一天,就象练了一天腿功,为掌握和运用以动制静、游走不息的八卦掌技法练就耐久的腿功,而成为当时著名的技击家。 被誉为千斤王的王子平(1881-1973)先生,也经历过这样的历程。 有文记载他少小时,早上洗脸先把手伸进洗脸盆里,拿一会儿大顶(鼎)再洗脸。 早晚上下炕也是翻上跳下,做蹦跳和轻身术的锻炼。 这都为他后来精研各家拳技,崛起于武林,成为南山搏猛虎,深,深潭驱长蛟的武术家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不少武术家为了外练筋、骨、皮,还多年坚持睡木板床,即使是寒冬季节也仍只铺一张凉席。 这类故事不但值得欲求大成者效法、欲求小成者模仿,就是仅想练武健身或防身者也可资借鉴。 发布时间:2025-09-13 12:25:4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7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