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由自心起观照破痴业 内容: 一、痴的来源众生原本处于「理佛」的状态,这是法身或空如来藏,它具有世、出世间一切法(含众生与佛)的智种子,是一切法的「体性」。 理佛不会自行「起用」,但当「无始无明」遮覆理佛时,理佛就起用而妄现一个具有「初始分别心」的「庵摩罗识」。 此识具有无明的特质,它执着境界为实有,但此识取智种子为用,此与第八识不同。 庵摩罗识所取用的智种子因无明而幻化成清净的识种子,然后逐渐熏染成第八识的识种子。 庵摩罗识具有初始分别心,能对种子及各种境界起妄想分别,在修行上我们会有「无始无明」的贪、嗔、痴……等业障,就是指此初始分别心的问题,此「无始无明」与最初遮障理佛的「无始无明」不同,这一点修行者要小心分辨,简而言之,在不同层次下,众生「心」的作用如下:(一)因为无因而生的「无始无明」使理佛妄现「庵摩罗识」,而开始有众生的「初始分别心」,就如同人忽然戴上有色眼镜看东西。 (二)「业相、转相无明」(来自无始无明)使心与种子逐渐远离智的层次,如同戴有色眼镜的人逐渐忘记没有戴眼镜时的状况。 (三)根本无明(亦来自无始无明)使心与种子完全成为「识性」,此称为「第八识」,第八识会使我们生起各种「微细心念」。 (四)枝末无明(亦来自无始无明)使识种子妄成各种粗的名相,此为前七识的各种识心。 痴的源头就发生在业相、转相无明的层次,也就是自心(即庵摩罗识之用)对智种子与庵摩罗识识种子的境界分不清,由此生痴相。 根本无明的痴是第八识心对其所用的识种子不明白,枝末无明的痴是第六识心对名色中的「名相」有不明白之故,而五蕴身的痴就是自心对想蕴或大脑皮质中的各种「人界名相」有不明白,自心对内外境界有不明白亦属五蕴身之痴。 各种不同层次的痴业,在肉身、气身及各种介面上会有各种复杂的显示,最常见的是昏沉、呆滞、失忆等,有时也会有头痛等症状。 二、痴相种类与自心观照的方法(一)贪着亲情成痴。 由于多生对亲情的喜爱,因此心生偏见,而形成各种错误的知见,由此成痴。 对此要常观:「众生祸福自承担、亲情理当放一边。」(二)把逻辑当成智慧,执着形成很多不正知见而成痴。 此要观:「逻辑是外道法,不可执着。」(三)执着外道法成痴,例如执着风水、地理、五行八卦或各种科学理论,因此内心形成很多外道知见,由此成痴。 这些人要常看佛经论。 (四)贪爱情与亲情成痴。 有些同修既贪爱夫妻间之爱情,又过度粘着与孩子间的亲情,由于太执着而失去客观的判断,因此常有痴心痴行出现,这些人要常观「儿孙祸福各自担、非你一手能包办」,也要观:「世间因缘,缘在则善待,缘尽则祝福,不可强求」。 (五)追求坚贞不变的爱情成痴。 有人幻想人间有如海枯石烂般不变的爱情存在,由此形成错误的知见,其人坚持此见,故常有痴心痴行出现。 要观:「众生皆有喜新厌旧与广造情缘的习气,凡夫的爱情是苦、空、无常、变异,无长久的爱情可得」。 (六)贪着亲情的和乐而成痴。 有人贪着亲人在一起的快乐,坚持此种想法,因此常有愚痴的知见与行为。 要常观:「亲情和乐不可得、此生路尽不相识、利害现前各相争、大难临头各自飞」。 (七)执着世间法成痴。 有人对世间法很执着,对看不见的佛教因果不相信,甚至执着「眼见为凭」,不相信佛菩萨、空性、上师等,由此常有愚痴知见显现,对此要常观:「宇宙有无数佛菩萨与我看不见的众生」。 三、痴与贪是否有关? 痴有很多情形与贪有关,例如因为多生长时间贪着亲情、爱情……等,因此在第八识或名色中形成很多亲情、爱情……等的种子或名相,这些种子与名相占据你的内心,使你对其他的事情产生不明白,由此形成痴心痴行。 但有些痴心痴行与贪无关,而可能是来自不正确的知见,例如坚持有不变的爱情可追求,由此衍生很多痴心痴行,这些都是因不明佛法所致。 四、痴与偏见痴心痴行的发生与偏见有关,当我们贪爱或坚持执着某事,例如针对「甲」事之时,则对「甲」事会有主观上的喜恶,若执着之心或贪爱之心甚强,则对其他的事,例如对「乙」、「丙」、「丁」等就会有忽略、忘却、偏见等的心态出现,由此就常会有错误的心行,这就是痴。 这种贪爱与坚持是形成痴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种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事情本身不明白,包括由于受各种邪知见或邪师的言论所影响而生的痴心痴行皆属之,此生的这些贪着、坚持、不明等形成业力(也就是集),未来就成为痴的的因,而其最原始的因就是前面所说痴的无明。 由此可知要克服痴的问题,就要先做到不贪境界、不坚持自己的想法、对世间事物要多了解。 发布时间:2025-09-13 11:29:3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7905.html